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外滩近代建筑博览 |
[游记]上海外滩近代建筑博览 |
2007-07-30 jooinn.com |
上海-- 外滩近代建筑博览 今日外滩矗立的高楼大厦,已经不是19世纪中叶早期出现的那种2-3层砖木结构的房屋,也不是20世纪初期那种简单的5-7层钢筋水泥建筑,而是10层以上钢骨框架结构的新大厦。但这些建筑物无一不是沿袭着西方建筑发展经过的道路。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19世纪末,在钢筋水泥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1920年的怡和洋行大楼1今北京东路外滩上海外贸大楼),即采用的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式样。入口处的希腊科林沁柱式门廊,外形便具有巴洛克式和仿文艺复兴式。1915年建成的亚细亚火池公司(今中山东一路l号上海冶金设计院),原先为7层,后加了1层,外形便为巴洛克式风格。1906年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属居住大楼,它多采用仿文艺复兴式;以表现其平稳、安逸。而1910年的英国总会(今东风饭店),所采用的是巴洛克风格,可以表达建筑的娱乐和游玩性质。1927年重建落成的江海关大楼,从早期的古庙式,到19世纪末期的西洋式建筑,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外墙用金山石作墙面,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望去气魄伟岸,一扫中期西洋式的那种接近庭院式建筑的格局。
在外滩,当年沿黄浦江自北向南选题延伸排列的大楼有英国领事馆(大门正对外白渡桥)、怕和洋行、老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建于圆明园路)、奥古斯丁·赫尔德(琼记)洋行、迪克逊医所、董氏兄弟洋行、颠地洋行、海关旧署……这些外国洋行大楼建筑,正是西方建筑史上从文艺复兴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今天这些大楼映衬着放宽的新滩和建在延安东路外滩的人立桥、新轮渡、外滩公园,点缀着草坪和树木,迎着波涛汹涌的黄浦江和江上的远洋轮船、运输客轮以及点点渔船,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图画。延安东路外滩往南一线,也在改变着原来的旧貌,陈迹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外滩的建筑群仍将往南延伸,让这段繁华地带与16铺轮船码头接拢,这该是可以预料的外滩前景。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