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哥:时光倒错自驾湄公河之旅 游记攻略

[游记]吴哥:时光倒错自驾湄公河之旅 游记攻略

2008-06-13    wankee.cn

吴哥是必须亲临的,在照片中你根本找不到感觉。吴哥是可以触摸的,你触摸到的是它眼泪哭干的样子。吴哥是无法描绘的,任何语言、线条和色彩都显得苍白和多余。这是一片曾经辉煌、磅礴、鏖战、暴行、豪雨、瘟疫、消失、重现、时光倒错凝固在一起的梦幻土地。一旦走近,你的灵魂便会被它的苍凉之美厚重之美幽深之美所窒息。“悲悯”,你的心底一定会涌出这种伟大情怀,沿着吴哥寺庙陡峭的台阶艰难攀升、攀升……

吴哥三昧

——自驾湄公河之旅

春节刚过的夜晚,飞机划过了金边的夜空,载着还带着一身深冬寒气的974爱车俱乐部的十九位成员,稳稳地滑落在了这个充满着传说和幻想的土地。

翌日清晨,七辆贴有中国国旗和柬埔寨国旗的974俱乐部车队迎着北国夏季才能看见的绚烂阳光,朝着吴哥的方向进发。

沿途景色如诗如画:两侧成片的绿野在眼前退去,如镜般的湖水时而在绿地中闪烁,柬埔寨特有的白色牛群悠然地散落在绿草间,高大的棕糖树一片片围拢在吊脚楼的四周。不时有妇人坐在自家的门前奶着怀里的孩子,满足感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满地乱跑的孩子们虽然衣不遮体,眼里却分明透着清纯。小狗都舒服地趴在地上,任强烈阳光透过浓浓的树梢细碎地散落在身上,偶尔地还会伸个懒腰打个呵欠……

吴哥三昧——如迷般的身世

走进吴哥,我们首先被它的宏大所震慑。吴哥分为大吴哥和小吴哥。大吴哥城占地45平方公里,六百多座寺庙宝塔林立,完美地组合着城市的结构。古城中有寺庙、宫殿、图书馆、浴场、纪念塔及回廊,法院,医院,格斗场等遗迹,高超的建筑技术、精湛的雕刻艺术,使每一座建筑都呈现出恢弘的气势,令人摒息蹑足。

吴哥在英文中被译为Angkor Wat,原为城市庙宇的意思,不知为何被翻译成吴哥窟?当地人没给我们准确的回答。行走在塔普伦寺的中,我们分明在寂静的寺院中时时听见从高大树木的枝丫间传来的声音:“Wu-Ge”“——Ge” 、“Wu-Ge”“——Ge”,那叫声似两只求偶的伴侣彼此应和着对方的呼唤,虽然望不见它们的身影,听去却悲切如歌。也许,正是这布谷般叫声给了这座城池令人回味的名字。于是,我们也应和着那一声声“Wu-Ge”“——Ge”探寻着以吴哥为代表的吴哥王朝的过去。

史书上记载:在石器时代,柬埔寨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即现在的高棉人(又称吉蔑人),他们在湄公河下游建立了柬埔寨最早的国家。公元1世纪,一个叫“混填”的外国人率兵乘船沿湄公河到达扶南,战胜了当地的女王柳叶并娶之为妻,自立为王,建扶南王国,建都毗耶陀补罗(今波罗勉省的巴山和巴南村附近)。公元9世纪初,真腊王朝建立,定都吴哥,统治着包括越南、泰国在内的中南半岛,雄踞一方。公元13世纪末,元朝的使臣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一书中,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富贵真腊”时代的昌盛景象。公元1493年后,吴哥在遭遇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之后,迅速从世人的视线中消失。此后的四百多年间再无人知晓。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的一位动植物学家,在追寻蝴蝶中一个独特的物种时,在《真腊风土记》的引领下,穿越原始莽莽丛林,发现了吴哥古迹之后,吴哥才重新回到人间并成为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遥想吴哥当年,究竟何番景色?幸有《真腊风土记》在手,读来恍然如昨。有叙城郭者曰:“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当国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余座,石屋百余间。东向有金桥一所,金狮子二枚,列于桥之左右:金佛入身,列于石屋之下。金塔之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忧然……”有叙宫室者曰:“国宫及官舍府第皆向东,国宫在金塔金桥之北,近北门,周围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铅为之;余皆土瓦,黄色。梁注甚巨,皆雕画佛形。屋颇壮观,修廊复道,突兀参差,稍有规模。……”勿庸赘语,吴哥当年亦是泱泱大国,怪不得元时蒙古皇帝派一万户侯和一千户侯造访吴哥,二人竟“拘执不返”,且“唐人”(当时对元朝人的通称)经过此地多有“跳船”之举,可见吴哥之诱惑。

眼前的吴哥,已是旅游胜地。2005年的观光者多达140万人。想到吴哥凤凰涅 般的重生和崛起,心头涌起一种万事悠悠的古意。吴哥虽然不语,但是枯草里生长着思想,废墟上万千文章……

吴哥三昧——参天大树

去吴哥的沿途,树是绿的,草是绿的,花是艳的,艳得只能用“怒放”来形容,路上所见最多的大都是棕糖树和椰子树,或孤零零地散落在田野一隅或三三两两地围在吊脚楼的四周。海南的三亚、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南半岛的泰国、越南,这种树比比皆是,在了解到棕糖树(柬埔寨的国树)能产出带有独特浓香的糖,引起了我的稍许惊奇外,并未使我兴奋起来。

然而驱车驶入吴哥城的领地后,吴哥城原始林莽却使我刮目相看,其树之高大之茁壮之摧枯拉朽之势令我振奋异常。

从入口至大吴哥的城门,一条林荫大道即在眼前,每一棵树都笔直地立着,随处可见的树都要几个人才能抱拢,周遭上下没有一根枝枝杈杈。抬头望天,看见天的时候你也就看见了树的冠,浓密一片。想起小时候常听母亲教育我的一句话:树不修不成材,才发现,原来母亲的话也不一定全对的。是什么使吴哥城的树如此笔直成材枝繁叶茂,我不得而知。

此后,无论是在科巴斯宾山(荔枝山)、在大王宫、在斑蒂斯蕾(女王宫)、在变身塔、在藏剑寺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大树,虽不同纲同属同目同科,但都是那么的高大葱郁生命旺盛。它们时而出现在城墙内外、把寺庙严严地包围在树影之中;时而跨越在城墙之上或立于建筑之巅,顺势把它造型各异的根,闲散地搭在寺庙的围墙上或紧紧地嵌入墙石中;时面把建筑从基座处拱起,任建筑的瓦砾在它的脚下无声哭泣……

在到达塔普伦寺后,这种感受便更强烈地撞击着我。

塔普伦寺的雕刻艺术给我的震撼自不必说,但时时冲击我眼膜的是寺院中无处不在的,唯我独尊的银光树。这是一种在旱季落净了树叶、周身树皮因反射日光而通体发白的大树。棵棵身高入云、根壮如蟒如墙。

有的根高大如板,虽静静地卧在墙侧,但已毫不客气地遮住了墙的面目。有的根粗壮如蟒,在地上匍匐而行,和远处的另一棵树的根交织缠绵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根粗如象腿踩踏一片不问孰是孰非。有的根顽皮如孩子攀上墙头,伸展腰身,试与天齐。有的根却顺着墙角蔓延再转上墙头任长长的气根重归大地,覆盖了大半个建筑。有的从墙的缝隙内探头出来好奇地打亮着眼前陌生的世界静望着来去匆匆的游客。还有的用它的利爪紧扣着墙石,不知是对建筑爱之切还是令其痛之深……建筑物的头上长出了甩不掉的树,树的周围环绕着残垣断壁的建筑。不知是建筑侵占了树的领地还是树打扰了建筑的安宁,两者如执子之手功能与汝携老的伴侣,虽争吵不休却也一世相随。

据史料记载,我似乎找到了吴哥城大树如此枝繁叶茂的原由。公元1493年,暹逻人入侵吴哥。据说吴哥遭遇了一场屠城之灾。上百万的居民在这次战争中惨遭杀害,黄金财宝被劫掠一空。随后尸体在暴雨和烈日交织的湿热气候中化成疫疠,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瘟疫爆发,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不得不弃城逃离家园,城池被遗弃在血腥与腐臭之间,就连侵略者也弃城而去。正是由于这场对人的空前灾难,却给了吴哥城的大树以重生的机会。它们贪婪地汲取着血浓于水的氧分,疯狂地生长。于是,数百年间,树木藤蔓纠缠,城市被森林所淹没,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再无人提起。

一切仿佛都回到了洪荒时代……但所有的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写着:人是渺小的,人类的文明是孱弱的,大自然有的是时间,它可以改变一切。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给自然以足够的尊重。

吴哥三昧——建筑与雕塑

“吴哥”的梵语意为“城市”,它既是国家的都城,又是宗教的圣城。吴哥古迹中无处不在的气势如虹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刻浮雕时时撞入我的眼帘,使我不能呼吸来不及思考。

不论是吴哥文化早期建筑的代表巴肯寺,10世纪中期的女王宫,还是12世纪后半期扩建而成的吴哥王城,亦或是十万工匠耗时三十多年建造的吴哥寺,每一座建筑都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空间的严格的方正中追求一重又一重向上的发展。寺庙的建筑常以五层坛城的形式向中心提高,由平缓到陡斜。每一层的跨越都依赖阶梯。随着向中心的挺进,阶梯越发的陡直,最后逼近九十度仰角。攀爬向上不仅需手脚并用,五体投“阶”且需心无杂念。相传在印度教的教义中,塔即表现为对山的顶礼膜拜,阶梯是通向天堂的唯一方式,只有心中有神,在通往信仰的高度时精进专一,心灵尘埃才能得以荡涤,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正如《吴哥之美》中描述的那样:“没有攀爬过吴哥寺庙的高梯,不会领悟吴哥建筑里信仰的力量”。吴哥建筑中的阶梯我多次领教:沿陡斜的阶梯而上,我终于在放下书本多年之后真正地体会到中学课本《雨中登泰山》中引自《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内涵:“……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舁石扪天之难也。”

所到之处的每座寺庙,不论材质是砖是石,不论是寺是庙是宫殿,全都由巨大无比的被裁切得方方正正的石块像垒积木一样的层层叠起,衔接处磨砖对缝,片纸难塞。无数的石块相互依靠着承接的力量以塔的身姿直上,显现出石结构建筑所特有的力量之美。建于高13米的台基之上巴肯寺,台上筑有5座尖塔,台基四周有砖塔36座,台基分为5层,每层各建小塔12座,构成由100座排列整齐而高矮错落有致的寺塔群,远远望去,宛如一个塔林。 由于时光的流逝,虽然很多建筑已经塌垮,很多石缝由于地基的下沉或是其他的原因出现了较大的缝隙,但即使是残存建筑哪怕只剩下空空的基座也能向你传达着同样精的感受。

吴哥建筑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更令人的精叹为观止。在巴肯山,百年前的精细的寺塔雕像和现代人一起聚精会神地同观落日。在吴哥王城中央著名的巴云寺。寺的中部为二层石砌台基,台基四周有浮雕回廊,整个台基上建有48座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酷似菩萨容貌的国王头像。头像面带微笑,凝视远方,风格独特,这就是著名的“吴哥的微笑”。 吴哥城东北处的女王宫,是从砖结构向石结构过渡的代表建筑。寺塔由三座并排的塔形神祠组成,围以高墙,墙有石门,门上遍布精美繁复而不琐碎的浮雕,造型生动,雕镂别致,尤以许多千姿百态的女子雕像闻名。各座庙宇中的女神大都裸露上身,饱满的乳房如同熟透丰硕的果实,肩臂圆润如修长轻盈的藕节,镶珠带佩的长裙系在丰腴的腰肢处,裙裾随风轻舞,你甚至能听到她们颈项上的缨络和手臂、脚踝上的金钏在行走间所会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在风中传送。

最令人咂舌的是小吴哥寺中在第二道回廊上百米长的的雕塑壁画,北侧浮雕的内容取材于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南侧则取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沿着画廊行走,在你眼前便展现出一本书,故事娓娓道来,浮雕工艺细腻精湛。其间即有战争场面、皇家出行和生产、工艺与烹饪等世俗情节的表现,又有花鸟云草等装饰图案的描绘。更为有趣的是一段猴王带群猴大战的场景,群猴面部神态各异,表情动作丰富多变,据说,这就是明朝吴承恩撰写《西游记》的造型依据。我真希望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但这幅壁画却又真真切切地比我们的《西游记》早了许多年。

转自:http://travel.wankee.cn/news/news_detail.asp?nid=191712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