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威海外滩 |
[游记](转)威海外滩 |
2008-05-22 sina.com.cn |
威海湾畔崛起新外滩 “你知道吗,现在从什么角度看威海最美?”一位摄影师兴奋地对记者说,“是从海上!当你乘上一艘航船,乘风破浪离开威海湾向着大洋驶去时,暮然回首,你会发现威海的外滩美极了。” 打造威海新外滩 外滩一词起源于19世纪西方人在上海黄浦江滩地修筑的马路(英文为bund)。随着上世纪末浦东的奇迹崛起,外滩积蓄已久的激情也迸发出来,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亮点,城市外滩也由此成为极具开放意味的城市概念。然而,威海人在认识外滩的价值方面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威海的海岸线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建设,除沿湾布置军用设施,部分区段修筑海堤栽植黑松防护林外,大部分是荒滩。到了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靠近威海市中心区的威海湾畔陆续规划建设了海港、工厂、道路和部分海滨绿地,城市面貌有所改观。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性城市指导思想的影响,滨海区域被工厂、仓库大范围地占据。 让外滩参与城市生活 追溯外滩产生的历史,其实是一个被迫开放的产物。当年的上海根本不靠海,五口通商后,由于担心外国人入城影响城内人的生活,于是在城外沿着现在的外滩划定了一条线,给外国人居住。首先在外滩出现的是洋行,随后是银行,然后是外国人的生活区,俱乐部、夜总会等也出现了,形成上海的外滩。追溯威海的历史,这一进程同样出现在威海卫老城的东门外(现威海华联门前直到旅游码头一带),只是威海的外滩规模太小,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2b48901000cya.html6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