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滩 |
[游记]外滩 |
2008-05-22 sina.com.cn |
等待中,百无聊赖,肚子也在不争气的开始斗争,决定出去看看,顺便满足一下食欲,哈哈!走出乐购直接望前走,道路正在装修,小心翼翼.在老银泰的十字路口,有许多的小贩在招揽生意,有饺子,香肠,里脊肉,鸭脖子,也有路过的人在享受晚餐前的点心,于是买了一串香肠和二串里脊,暂时充饥.味道么,诶!差强人意! 沿着银泰,兜兜转转,反正漫无目的的开始闲逛,看过卖艺的流浪歌手,深情的唱着自己的歌谣,即使没有多少的观众,还是尽情的弹唱着流浪的心情与悲凉的记忆:看过小小年纪就开始无助的表演,那幅单薄的身躯让人怜爱和疼惜;看过悠然自得的新疆人,富有民族特色的声音在夜晚的甬城的上空围绕盘旋,架子上的烟火袅袅升起. 不知不觉中,穿过人行道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广场,有宽大的遮阳帐篷,影剧院;有高大的热带棕榈树,在晚风中婆娑;大大的草地,绿油油,还有知名的咖啡馆,飘动着不安定的咖啡因子,还是一样的芳香.沿着石径移步换景,夜幕中的景色迷人妖娆. 站在江边,可能是甬江,远处是美丽的虹桥,在夜色中闪闪发光,星光点点,右边的不远处好象是新世界百货,流动的霓虹异彩夺目,点缀着城市的灯火,照亮着上路的旅人和过客.江中的水流如一潭死水,静静的,而两岸的淤泥开始堆积,厚厚的, 江水的涨停与天气有关吧!伫立在桥头,感受到不断涌出的激情和活力,这个在时代的潮流中处于急流勇进的弄潮儿! 依旧向前行,一幢哥特式建筑异常引人注目,高高的塔身,漂亮的外围,应该是外滩的天足主教堂吧!以前来宁波的时候,也是匆匆而过,没有时间去留恋过往的美丽时光,欣慰的是难得有这次偷来的许点时间,窥视一下! 被推荐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建筑物,并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原为法属),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它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至今保存较完好。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年法帝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天主教传入宁波,已有350多年历史。明崇祯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传教士(名不详)来宁波设教授徒。六年后又有意大利人李莱恩专在鄞区传教。到明永历二年(1648年),意人卫济泰在宁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为清兵所毁。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人郭忠传在宁波药行街购地再建天主教堂;至雍正即位,毁教堂、戮教徒,使天主教遭到严重打击。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罗马教延委顾芳济继任驻甬专司浙江教务,自此宁波始有主教。咸丰三年,在药行街原址重建教堂,但翌年即圯。十年后(1860年)又重建,1868年增建钟楼。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江北岸天主教堂。过去天主教堂的主教,实质上是披着宗教外衣,愚弄中国人民,从事政治渗透活动的外交官。如1884年至1926年在宁波主教的法人赵保禄,在愚昧无能的清朝廷纵容下,享有特殊权势。当时人们有句话:“宁波道一颗印,不如赵主教一封信”。他进出坐四人抬大轿;他做生日,宁波台道亲自去拜寿;1926年他死于巴黎,其遗棺由法政府照会北京政府运回宁波安葬;1932年法政府又授予他十字勋章,其时法兵舰开入甬江,在宁波草马路小修道院举行援勋大典,并由法海军排列仪仗队。宁波江北天主教堂,有一时期还霸占了江北岸的所谓白水权,坐收过往轮船使用费,成了法帝入侵中国的工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43b5c010005u8.html1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