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滩,生生不息 |
[游记]外滩,生生不息 |
2008-05-22 sina.com.cn |
那是1840年被迫开埠前夕,上海一派宁静的处女港湾.在清静本分的水墨画上,能看到城墙上.望江亭里,有人凭窗而坐.桌前长面的江南男子,也许在饮酒赋诗,也许在凭楼远望.黄浦江水鳞波潋滟,扑打着刷了桐油的沙船,那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沙船的末日,要等开埠以后欧洲快船到来以后.那是一个佚名的江南画师无意中为"处女"的上海留下的影像.此刻看去,令人想起出嫁前的女孩,去照相馆为自己留下的纪念照.出嫁以后,人还是同样的那一个,但神情毕竟是不同了.何况这个上海,面临的是一场将要众叛亲离,脱胎换骨的婚姻.从此一去,再没有归途. 那是1860年的外滩,已经从一片泥滩成为一字排开的东印度公司式的三层楼房的堤岸.最初俩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们纪录了在木制房子宽大的走廊里,下午喝茶,会友,看江面欧洲快船缓缓进港的情形.那时外滩的树都还好瘦小,欧洲带来的马车是最体面的交通工具,洋行的码头就造在房子前面的滩地上,毫无景观可言.那样的情形让当时工部局的总董金能亨大为恼火,他极力限制和清除外滩堤岸上各洋行的码头和货栈,将外滩从利物浦般"贪婪""粗鄙"的堤岸景色中拯救出来,使它最终成为一处可以让外滩居名呼吸新鲜空气,散步和社会的场所.他为外滩的一草一木与洋行大班的一砖一石进行的战斗,始终统一在外滩自相矛盾的气质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1c28a010008c6.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