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闪光-一个中学生的筑路日记【3】 2.18(四) 晚,全团开夜工。黑糊糊的田野上,只有我们这里灯光闪烁。路面越来越高,站在里面望一望,路基向两端无限延长,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眼前所看到的与来的时候完全是两种情景。满天的星星啊,你眨着惊奇的眼睛,是在羡慕我们沸腾的生活吗? 我写了一首诗:在这漆黑的夜晚,只有几点灯火闪闪,四周一片静悄悄……唯有这儿满是喧闹。\ 那夯歌是这喧闹的主调,那锣鼓增添了无限的热闹,星星惊奇地盯着这里,“为什么他们不愿回去睡觉?”\ 呵,筑路英雄的歌声多么高昂!他们在时间前面飞跑。满天的星星呵,你们听见了吗?那满载着幸福的火车,已在欢乐地吼叫! 2.20(六) 我们怀着豪迈的心情转移工地。我们首批筑路战士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前一阶段的工程任务。下午,校团委的刘××把我找去,另外还有五六个同学,说是团部要出一部筑路诗文集,要大家写点东西。我就在一个土堆上坐下,用膝盖顶着小本子,写了那次的“半小时冲锋赛”。 2.21 (日) 一个好消息传来:循环红旗被我们连夺回来了!我连忙编了几段渔鼓词,叫做《红旗回娘家》,交给别人演唱。 2.23(二) 晚,连部与当地农民联欢。我赶着编写了渔鼓《英雄战汉丹》。我们的节目临时编排,粗糙得很,可是贫下中农仍然表示热烈欢迎。 2.24(三) 团部决定把宣传员全部抽出来搞创作。我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一气写了几篇诗歌,又把“半小时冲锋赛”修改了一次,取名为《夺土冲锋赛》。 2.26 (五) 晨,雨停了。农村的路一下雨就是稀胶泥,踩下去,鞋子都要拔掉。我们集合好队伍,背着行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住地,向新沟码头开发。一路上大家非常乐观,有人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反而哈哈笑道:“我要红到底啊!”河畔有十八、十九连的同学夹道欢送。 离开战斗了二十几天的筑路工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好象有什么东西留在那里了,又好象自己的身上注入了什么新的东西。短短二十几天,在我今后的人生中也只是一个瞬间,但是,我将永远把这段经历铭刻在心里。 【附录】武昌区中学生筑路诗歌10篇: 1、又是雨来又是风,夜以继日不停工,跌倒爬起更有劲,迎着风雨往前冲。 2、老虎连队攻涵洞,挖土传土一条龙,苦干巧干加猛干,泥浆全用手来捧。 3、工地喜事真正多,唱了这个唱那个,锄铲组成交响曲,到处充满劳动歌。 4、人如流水一条龙,号角一响似潮涌,浪头起伏两座山,汉丹线上建奇功。 5、没有床铺地下躺,稻草强似钢丝床。砖头暂把枕头当,大伙一起睡的香。 6、暴雨任你下,狂风任你刮,暴雨狂风赶不走我,工地就是我的家。 7、劳动起来诗歌多,唱了一箩又一箩,要问为何这样多,只因越干越快活。 8、我们光头赤足,满身泥浆,睡也不嫌脏,因为这是劳动的痕迹,光荣的“奖章”。 我们是六十年代的保尔,全身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9、一条条蛟龙游上堤,一只只捷燕飞下坡,一个个英雄猛如虎,一担担泥土山几 座。 10、筑路工人无伙房,农民兄弟着了忙,“快把锅灶搬进来,我家正堂改厨房。” 【后记】 重新整理过去的日记,仅仅做了个别字词的改动。回想那个年月,学生除了读书,劳动占有相当比重,即使是高三毕业班学生也不例外。高考在当时并没有被摆到特别重要的地位,我是1960年夏参加高考的,高考前学校没有专门的复习时间,毕业考试结束,学校放假让同学们自己复习。社会、家庭,谁也没有把高考看得怎么了不得,所以在这种淡化的气氛里,参加汉丹铁路劳动,成了格外光荣的事。今天,高考似乎重如泰山,高考期间甚至出动公安保卫安全,连考场周边的建筑工地也得暂停。时光流逝,一切都变化太快。…… 当年筑路的艰苦劳动,至今想起来仍怦然心动。所以整理这本日记,留作永远的纪念。日记中涉及的人和事,如有曾参加过那次劳动的战友们看到,我想一定会唤起他们亲切的回忆。日记附录的诗歌,均选自武昌区当年出版的一本中学生诗文集。当时抄诗歌时,因为作者都是陌生的外校学生,所以便没有署名。现在如果这些作者能读到它们,请与我联系,我会非常感谢你们的。 1960年武昌参加修筑汉丹铁路的同学们、战友们,你们现在好吗? 陈仁江 2006年9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