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仁川日记1976年兰州 |
[游记]仁川日记1976年兰州 |
2008-04-09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仁川日记】1976年 兰州 1976.7.1 兰州 下午在省委五楼,听宣传部长吴天任关于写走资派的报告,这是同行们几天来等待的重头戏。 “反映与走资派斗争是当前斗争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有些地方领导说我们地县没有走资派,你写谁?!你要尖锐地、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写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派!”“我从曲艺调演时就说过:去北京一定要写走资派。不能再搞好人好事,没有时代精神,演出再好也不行。就是写与走资派庇护的地富反坏右作斗争也是不典型的。必须在与走资派的斗争中写英雄人物。”“写走资派,要叫观众恨起来,作者自己要先恨起来。重点是写从民主派到走资派这个类型,作者也有一个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吴部长从头至尾只谈写走资派。 这次来兰州像进了一次“写走资派”学习班,而写什么、怎么写,时时困惑着我们。这几天先后还有李应魁、张新天、陈光、郎导演、朱鸿鼎、曹仲高、程士荣、胡耀华等对《洪流》谈意见。除了肯定剧本选材、生活气息、语言、人物设置;多数人认为反面人物不像“走资派”,只是思想蜕化的搞法权的人物。见到胡复旦,他开门见山地说:“把一号人物加强就行了,戏不错。要考虑走资派是一个阶级,有政治路线、上面有挂帅的,你写的走资派是个走不动的。” 1976.7.5 武都 3号晚6:25乘145次火车4日上午10:28抵略阳,下午到横现河。今天从康县乘班车,到了马街因路坏不通,干脆步行30里回家。急于汇报和修改剧本。 地区已经成立话剧调演队,主要人员:陈德宝、高平、买士宁、刘“天麻”、崔友仁、杨庆爱、马桂芳、谭昌秀、杨履端、石小明、赵大鹏等。 1976.8.5 武都 郎导演于7.29到,今天正式开排。没有想到在武都这样的地方能凑集不错的一班人,不少人好像经过话剧训练似的。现在的本子已经是第三稿。
|
转自:http://crclz.blog.163.com/blog/static/157959320083731023681/2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