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清溪川 |
[游记]行走清溪川 |
2008-05-22 sina.com.cn |
星期五没有课,再加上周末,每周三天的休假常常让我犯愁去哪里消磨。偶然在朝鲜日报上看到一篇首尔人如何度假的文章,文中提到沿清溪川步行是家庭娱乐的好方式,于是决定像真正的韩国人一样度过一个周末。前一天仔细研究了地图,计划从起点清溪广场出发,步行至东大门市场逛街和吃饭,再步行回来,全程往返约十公里。据书中介绍,清溪川是穿过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经过市政府的整治成为一处景点,市民散步的好去处,估计和深圳的红树林相类似,权当是一次暴走吧。 一觉醒来已是十点,早早出发的计划泡了汤,来到韩国不知为什么,生物钟混乱的不得了,睡懒觉成了习惯。往首尔方向的地铁里挤满了人,虽然车厢里老人专座还有空位,但没有一个年轻人去坐,大家都自觉站着。 在市厅站下车,先就近到首尔市政府广场看看,那里正举办活动,有不少的孩子们在玩耍,拍了个可爱的小美女(大美女不敢乱拍)。 转个弯走几步就看到清溪广场,一条模拟的涓涓细流从广场中流过,融入人造瀑布,清溪川就从这里开始,绵延数公里,两边的高楼林立,形成了一道建筑走廊,看起来倒也蔚为壮观。水池旁边一个韩国大叔正给一对外国人拍照,我赶快接上去拍一张,一事不烦二主了。 清溪川的河道比地面低几米,从坡道走下去,可以到达水边的人行步道,河水清澈见底,随着河道的变化时缓时急。水底是巨大的青石与砂土,间或可见大大小小的游鱼出没。步道的两边模拟原始的生态,生长着茂盛的芦花与杂草,高高的河岸遮挡住了水泥森林,有夹带着水气的习习凉风掠过,真是个散步的好地方。有带着出孩子的年轻父母、有结伴而行的老两口、有祖孙三代的大家庭、有年轻的情侣、有吵闹的中学生、也有我这样的单身行者,游人如织,但并不摩肩接踵。沿着河边不紧不慢的走,听哗哗的水声,嗅芦花的清香,享受秋日的暖阳。 清溪川的沿途共有22座大大小小的桥梁,游人几乎每隔两三百米就要从桥下穿过。每座桥都沿用历史上的老名字,其中一座保留了古桥的大石梁结构,巨大的石柱可以看出久远的历史,一位讲解员大叔正在激情讲述,引起游人的热烈鼓掌。桥洞的下面都充分利用了起来,有的借助桥洞的荫庇建成了驻足休息的地方,有的在水面上修起踏步,变成了游戏场,最绝的是一座大桥下面布置成了一个展览厅,桥墩与墙壁上挂着清溪川历史沿革的图片,游人走到这里累了,正好看一下展览。真是物尽其用啊! 水流平缓处时而有几群鸭子,引得老老少少都驻足围观,孩子们则更是叫着笑着抛洒食物,要是女儿在这里,一定也要裹足不前了。到了计划中的目的地东大门时,只用了一个小时,意犹未尽,于是决定一鼓作气走到终点的杨柳湿地,全长也才不到六公里啊。一路上按图索骥,看了清溪川八景,最奇怪的是有一景叫做“存置桥脚”,河道中间三个丑陋而巨大的废弃桥墩,不解何意。 步行近三个小时,走完了清溪川,尽头是一片保留原始风貌的河滩湿地,大片的芦苇,成群的鸭子,人行步道也改成绿色的自行车骑行道。看地图,附近有一个清溪川文化馆,正好进去休息一下。 文化馆内十分清静,并有多种文字的说明书。原来这里展览的是清溪川的改造历史。清溪川,是首尔作为首都时就存在的河流,发源于北岳山,穿过首尔的市中心,数百年来一直与首尔的生活密切相关,曾经是市民休息游玩的地方,后来又成为城市的下水道,承担着排放垃圾污水的功能,看上世纪初的照片,河道两边破败不堪,污水横流,时有泛滥,堪比中国的龙须沟。朝鲜战争后,经近20年的建设,沿清溪川的河道上方建成横贯首尔的高架道路,成为交通的主要干道。而清溪川本身也就成了彻底的城市下水道,覆盖在水泥板下了。桥上车流如织,桥下是杂乱的建筑与密集的小商贩。一副典型的发展中的都市景象,与广州的石屎森林相比不遑多让。 2002年,首尔市政府决定恢复清溪川的本来面貌,只用了两个月就拆毁了高架路,让清溪川重见天日。工程历时两年多基本形成现在的样子,八景之一的弃桥墩就是拆毁高架桥时特意保留下来的,以让后人还能想象到清溪川今昔的变迁。仔仔细细地看完了展览,心中不胜感慨。一条河的变化如此生动的描述了一个城市的成长与发展,由休憩场而排污沟而下水道而高架桥,最后重归于休憩场,这样一个轮回是否也验证了人类发展观的自然回归呢?邻国曾经走过的道路我们正在走,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我们还在犯且变本加厉。习惯了仁川清洁的空气,才感觉到深圳的污染有多严重。这个展览我想对中国人的震撼会尤其巨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2b15801000bad.html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