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发表

[游记]游记发表

2007-07-16    

自小就有很重的江南情结,对于江南我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虽不生在江南,却早已将那里当作我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幽深小巷,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俊俏姑娘,或许我心里的故乡就该如此吧。书一年一年的读,江南梦也在一点一点的沉淀,江南情结成了心中的一个死结,打不开,也扔不掉。
不知何时知道了丽江,一样的淡烟流水,小桥人家。得知丽江的存在后,就一直想去那里旅游,对于江南我是想在那里生活,而对于丽江我只想旅游,如此而已。
在到达丽江前,丽江已是毁誉参半。赞的人说:丽江不愧为云南的江南。骂的人说:丽江的人太多,商业气息太浓,一点也没有江南古镇的气质。听到这些话时,我是暗暗高兴的,不为别的,只为了心里的江南情结。丽江再好,也始终只在江南的笼罩之下。
游完大理古城后,有人告诉我大理和丽江都差不多,丽江较之大理还更为嘈杂,喧闹。我当时就想,不用找了,在丽江找不到江南了。如此精致的古城,一个现代人精心设计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古城,处处留下精雕细琢的痕迹,全然没有浑然天成的感觉。这是我当时对大理古城的印象,也是我当时对丽江的想象。
最后还是决定去丽江,因为到了大理不到丽江实在说不过去。由大理到丽江的公路是修得极好的,当汽车绕着洱海行驶时,我才渐渐发现了大理的美。大理的美不在一座刻意雕琢的古城,不在大理三塔,蝴蝶泉,他的美在于一种状态,一种蓝天、菜地、洱海、耕农融为一体的状态。那时一种在平凡中所蕴育的壮阔。发现大理的好时,我却也慢慢远离它了。不知为何,心中对丽江竟莫名多了几分憧憬。
到达丽江后才发现丽江的游人真的很多,那时正值国庆,古城里的客栈早已客满,只好住在古城外的七星街。那是一条很商业化的街,商店饭馆林立,有一些都市气味,但又不太浓,这可能就是近几年丽江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吧。可笑的是,将丽江变成一个真正的旅游城市的是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地震前丽江只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地震后丽江就成了无数小资、艺术家的天堂。一个大地震没有摧毁丽江,却使她获得了新生,这足以显现出丽江的另一种坚强。
一进丽江古城,我就开始庆幸我当初的选择,还好我没有放弃丽江。独步在丽江古城,看到人流涌动,极尽喧嚣,而我竟透过这喧嚷的人群看到了她洗尽铅华后的落寞。丽江就象一个孩子那么吵闹却又那么孤独。都市人为了寻求心灵的救赎而来到丽江,而为都市人净化心灵又谈何容易,她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她也需要宣泄。忽然,我开始同情丽江,就象同情我自己一样。能为别人分担痛苦、快乐、期望和责任本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当你被寄予得太多后,这种分担就变成了负担,你就会被慢慢扭曲,原本的你也将不复存在。
还好,古城很大,数不清的小巷,数不清的人家。我拿着一份古城的地图,穿街过巷,漫无目的的行走。走了多久我不知道,总之绕过了热闹的人群。坐在空无一人的小巷的石阶上,我心安理得的发呆。孤独才是丽江的本质,因为孤独时她是如此美丽。雨不知何时开始下了起来,虽然很小,可足以让我感觉到头发在慢慢变湿。当脚踩着稍显打滑的石板路,头顶着毛毛小雨时,我沉寂了许久的江南情结又开始慢慢复苏,用“淡烟流水画屏幽”来形容眼前的景色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说丽江古城还有几分修饰后的繁华的话,那么丽江的束河古镇则是纯天然的质朴。我是坐着马车进的古镇,在马车上听着晃晃铛铛的铃声,竟然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马蹄轻轻的踏在石板路上,宛若你就是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而行走在这茶马古道上的商人。丽江的路是迷人的,我早就知道,我不知道的是它还蕴涵着一种厚重。束河古镇的游人很少,很安静。那里的商业气息较之丽江古城而言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生活气息。妇女用从玉龙雪山上流下的水洗衣服,饭馆将饮料直接放在水里冰冻,丽江人是聪明的,他们都懂得很好的利用自然为他们创造的良好条件,这种利用不是为了炫耀,而只是纯粹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因此当我在街上听到时下的流行歌曲时,一点也不觉得不搭调,因为这就是普通的丽江人一天一天过着的平凡生活。
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总喜欢在自然和人文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因为人文因自然而生动,自然又因人文而深刻。丽江的底蕴是深厚的,虽不及白发苏州,但也有她值得骄傲的地方。纳西古乐是现存年代最久远的音乐之一,是唐宋时期从汉族传入的音乐。它之所以保留下来是因为丽江只是一座边陲小城,交通闭塞,传进来的东西传不出去,不易丢失,而闭塞也正好成就了丽江的坚持。东巴文字也是如此,当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已发展得不再象形时,它竟以最原始的面貌固执的保存了下来。不变的古乐,不变的街道,不变的房屋构造,不变的东巴文字,这不是迂腐的墨守成规而是执着的安贫乐道。勤劳的纳西妇女“披星戴月”的忙碌着,而男子则在家里练习“琴棋书画”,在汉族人眼里是这是奇妙的阴阳倒置,可谁敢说造物主创造阴阳时本意不是如此呢?
忽然在丽江街上发现一位满脸皱纹看起来历经沧桑的纳西妇女,我突然很想按下快门记录下她脸上所刻有的沧桑,跑上前去征求她允许,她竟然提出照一张象要一块钱,我断然拒绝,不是为钱,而是当年龄由资格变为一种资本时,她所蕴藏的深刻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前不久,央视的《面对面》曾对宣科先生做过一期专访。不曾想到的是,这位纳西古乐甚至东巴文化的集大成者,竟编织了如此多的谎言,而他正是用这些谎言将他自己和纳西文化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竟忍心将一个安贫乐道的小城变成一个名利场,这不能不说是丽江的一种悲哀。
对纳西文化我最欣赏和认同的是它徇情的习俗。我曾看过一幅由东巴文字绘成的图,它说的是一对纳西男女互相相爱,却因家庭原因不能结合,最后在玉龙雪山下的云杉坪殉情而死的故事。图我是读不懂的,给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是一位老东巴。简单的几幅图竟可以组成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我不禁佩服起纳西人的智慧来。而一个智慧的民族竟有“殉情”这样不理智的习俗,着实让人费解。在那位老东巴的点拨下,我终于明白了纳西人是将爱情当作一种信仰,因为人最本能的爱情结系着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聪明的人都明白与其不幸福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为信仰献身,死得其所。
离开丽江的前一天我住进了古城一家很有特色的纳西客栈。房里的地板是 ,木质的,走在上面会发出“吱吱”的声音窗户也是雕花的那种,很原始也很汉化。在屋里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丽江的水还不及江南大气流不成河,只能算是水渠,窄窄的,虽然浅得见底却也流得从从容容。我的心也在流水声中渐渐沉迷,从容、淡泊这是丽江的状态,也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在丽江你想建功立业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她太平静,卷不起一点波澜。在这里你只能退不能进。进是实现,人的愿望,极强极强;退是自保,人的情趣,极淡极淡。我不是想当隐士,只是渴望一种真实的生活。就在一瞬间,我爱上了丽江,爱上了她屏弃名利后的正本清源。来的时候我只想在这那里旅游,而现在却想在那里生活。也就在那一瞬间,纠结许久的江南情结被打开了。真的不用找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丽江就是我灵魂的归依处。
最后还是离开了丽江,没有不舍。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有多孤独,丽江都会包容我,因为那里有划过我心底的阳光,也因为我已把她当作了我的故乡。

原始链接:http://lijiang.juyue.com/community/forum/ntopic.asp?topicId=824
转自:1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