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六甲之行 |
[游记]马六甲之行 |
2007-07-23 gov.cn |
从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旅行,第一站就是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文化古城和重要的港口,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南段的平原上。马六甲市内没有高大华丽的楼房,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那些年代久远的中式民居、葡式村落、荷式红墙,反映出马六甲独特的多民族人文特色。如果把新加坡比做奢华的贵妇,那她就是一个娴静的村姑,默默地坐在马六甲河畔,护佑着来往船只。 游马六甲必去三保山。三保山也叫中国山,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1406年访问马六甲时驻扎于此并经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1460年明汉丽宝公主带500侍女嫁给当地苏丹王,苏丹王将此山赐予500侍女,故称中国山。侍女们后来全部嫁给当地人,死后便葬于此山。以此为开端,这座山逐渐成为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许多墓碑是明代遗存的,据说汉丽宝墓也在其中,但至今尚未找到。所以我们看到的三保山上绿草如茵的山坡中布满了灰色石块砌成的坟墓,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有12000多座坟墓,当地人戏称“大富豪夜总会”,因为这里的华人都是比较富有的。 三保山西南山麓有座三保庙,也叫郑和庙,是当地华人为纪念郑和于1673年[又说是1795年]建成的。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民族建筑,据说为保持其正宗,所用砖瓦建材全部采自中国。庙内有郑和坐像,上挂“郑和三保公”横幅,门柱的对联写有“五百年前留圣迹,四方界内显英灵”,估计是现代人所题。庙前院内有一口井,名三保井,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水井之一。据传为郑和所掘,又传是当年苏丹为汉丽宝公主所掘,故又称“苏丹井”,井水味道甘美,天旱不涸,在无自来水之前,是全城唯一饮用水。当地传说喝了此井水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重返马六甲。的确,郑和后来又四次到过马六甲。前不久,马来西亚政府有关方面对泉水做了分析化验,发现这是一个品位很高的矿泉,因而采取了保护措施,而且规定每个游客到此只能品尝一小杯。这次化验还解开了长期以来的一个不解之谜:泉水高于杯口一毫米却不外溢,用毛巾兜住,杯口朝下不渗出,乃因泉水密度太大所至。导游为我们演示了一下,果真如此。 游马六甲还有一个必去之处是圣地亚哥城堡。这是一处十六世纪初期的葡萄牙式建筑,也是马六甲400年殖民地历史的见证。这个城堡当时号称东南亚最大和最坚固的城堡。据说建城堡的石块采自爪哇海底的陨石,石块之间用熟糯米和石灰调成的浆粘接。1640年葡萄牙殖民者为抵抗西班牙人的入侵,在此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残部曾躲在城堡内坚守不降,而西班牙的土炮却奈何不得,只好采用铁桶战术,围而不退,相持了整整一年,葡军弹尽粮绝才举白旗投降。城堡后来毁于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手中,仅有城门幸免于难。我们所看到的城门砌石因历尽沧桑,陨石中的石灰质物质已被风化腐蚀,只留下褚红色的海绵状的铁质结构,更显出其坚硬本色。 城门后面的山坡顶上有一座无顶建筑,这就是马六甲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它与圣地亚哥城堡同时建成,与城堡用的是同一种建材,也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几经战乱,现已面目全非。教堂前立着一尊白色雕象,他是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他于1553年死后曾葬在此地,传说其死后肉身不腐,荷兰人不信,起其尸体,斩其右手,果然血流如注,荷兰人大惊之余,视其为神圣,遂把他的尸体移葬于印度的果亚,并在教堂前立起他的塑像。不过塑像没有右手臂。每到周末,荷兰人的后裔便到此祭拜。 与圣地亚哥城堡紧挨着的是荷兰红屋,这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当年是教堂,后来做了300年多年的政府机关,现为马六甲历史博物馆。这座建筑通体红色,在蓝天绿地的映衬下格外绚丽,是游客留影的最佳景点。 荷兰红屋周围的居民全部是荷兰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作为侵略者曾奴役马来半岛400年,如今他们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永久居民,与马来人一起共建马六甲了。 马六甲之行, |
转自:http://www.shlottery.gov.cn/epublish/gb/paper256/1/class025600003/hwz727613.htm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