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己蓝颜^孔孟^齐鲁 7月12日,在大理吃过早餐,旅游客车将我们送往丽江,四个小时盘山公路的折磨。开始我还兴致颇浓欣赏车窗外沿途的农家风光,慢慢地,海拔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盘旋,我就开始有了晕车的感觉 。 抵达丽江的时候,正是阳光耀眼得睁不开的中午,丽江突然就从视线里冒了出来,美得让人猝不及防,美得让人无法喘息。纯净的天,飘逸的云,碧绿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撒在田间,就连农舍都那么精巧细致,白墙黑瓦,斗拱飞檐。不远处,玉龙雪山就那么静静地站那儿,俯视着人世的沧桑,见证着红尘的悲欢。它既象一个身着白盔白甲的战神,威风凛凛地守护着丽江;又象一个美丽神秘的少女,时时用白色云团笼罩住她冰雪的面容。 从新城和老城交界的地方,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慢慢地走进古城。一踏上丽江古城的石板路,仿佛就与现代文明彻底地告别了,那种清新,那种古朴,那种悠然,那种典雅的情怀油然而生。 走进古城,立刻就置身于依依垂柳,小桥流水的画卷之中。沿着被马蹄和鞋底磨得光亮的石板路,顺着沁人心脾的涓涓细流漫步。随处可见的河水在城内穿街走巷,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的独特风貌。古老的桥拱牵了巷与巷的手,神清气爽地卧在波光粼粼、环城绕屋的溪流上。岸边,小路弯弯,绿树荫荫,凉风徐徐。一块块厚实的木板,掠水而过,直达古城人家。青瓦白墙,朱门雕花,双重飞檐,门前溪水流窗前绿叶舞,组成了一幅画家随意点染的山水画。 丽江古城,因水而灵秀。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丽江的水,透澈、鲜活、灵动、穿街走巷,清清浅浅的水底,总有长长的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在古镇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 沿着古城的主要河道旖旎而上,两侧店铺林立,多是咖啡馆和风味小吃店,一顶顶太阳伞下,多是喝着啤酒的悠闲老外,这种散漫的氛围,竟会让丽江生出一丝异国风情来。也让你深深感受到丽江那毫不张扬的繁荣。丽江,它总是执拗地保持着她在茶马古道中造就的繁华与冷静。 走在青石路上,路边的鲜花朵朵开得饱满,木桥,石桥,一道又一道,随意地搭在水上。每逢遇到木桥,我总要跑上去走一回,站在桥中间颤一颤,同事总是会微笑着说:“子涵,我发现你童心很重。”而我,并不辩解。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想爱山爱水的仁智之士不会不爱桥的,人站在桥上,沐浴在阳光里,水声里,心无牵挂地看着纳西女人在桥头边拉着家常,边织着毛衣,忽地就有所触动,善慧大师的歇语诗应景而出:“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过了一座石桥,我们来到了四方街,五花石板铺成的街道。比肩继踵的店铺,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游人悠然自得,徜徉其间。街上不时走来穿民族服装的纳西妇女,她们身着民族服饰,黝黑的脸庞上,永远挂着平静祥和的微笑。 我们到达四方街的时候,纳西妇女们身着民族服装,手挽手,跳着古老的东巴舞蹈,原始而又平和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热闹,我拉着身边的同事立刻加入了舞蹈的行列,慢慢地,舞蹈的圈子又加入了许多人,跳到身上发热,挥汗如雨的时候,我们才退出舞蹈的行列。 渐渐的,霞光退去,红日已暮,象很多年前一样,红红的灯笼在夜色中慢慢闪亮起来,悠悠晃晃的灯笼,点亮霞光熄灭后的古城夜色。水声依旧潺潺,情思依旧绵绵,被称为“玉龙骄子”的宣科先生,带领着他的纳西古乐队,演绎着他谱曲的浪淘沙,千百年来,这些古乐重复地在古城的上空飘荡着。 在飘着历史传说和生命关怀的洞经古乐声中,灯火阑珊时,游人渐渐隐去,临街的店铺轻轻合上门板。夜色中,古城身姿绰约,人影朦胧,那些蜿蜒纵横,从古流至今的溪水,依然映着亘古的星星和月亮,依然哼着清脆动人的旋律,依然静静地流淌。这时,古城的浪漫柔情,便从温暖摇曳的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