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丽江

[游记]游丽江

2007-07-16    tuniu.com

文字游丽江
一、初游丽江
2005年10月31日16:35汽车驶入丽江市,拐了几个弯后停在了民主路路口的客运中心站。才一出站,就有几个妇女围了过来,问你住不住旅馆。其中一位50岁左右的胖胖的妇女把我们和几个四川人挡住,说要把我们领到古城里去住,我们一行就跟她上了公共汽车,这里一票制为每人五角钱。坐了三站路在邮电宾馆下车,走不多远就来到大研古城的入口处。
从古城水车那儿进东大街,走进去后在一个桥处过了小溪,穿过酒吧一条街,再过桥上到新华街,走不远拐进一个小巷,在离巷口不远出靠右手边,胖胖的妇女把我们引进了新华客栈。地址是:新华街翠文段53号。她叫出老板让我们看了房间,看我们已分别安顿下来了,她就告辞走了,临走时还说明天早上她来带我们去旅游,可以包车的。
新华客栈的大门很有特色,门的下部由四层条石砌成,门洞两旁的墙用黑色粉刷,然后用白色钩描出线条来,线条为长方形、10×15厘米,使人的视觉感到门洞是黑色大砖砌起来的。门及屋梁均用深红色油漆粉刷。大门两旁挂了一对民族特色的木制六角型宫灯,每个角上均有木雕的龙,龙尾朝下、龙头朝上,龙头嘴里的挂钩上挂着一个灯串,灯串为三个圆珠下有挂坠。门两旁的对联是:上联“做客陪客客陪客”、下联“来人送人人送人”、横批“纳西人家”。
进了新华客栈,迎面是一座东西向的两层楼房,大门与楼之间仅一米五宽。在楼下东边过道上是客栈的登记处。登记处前靠右挂着一串圆木牌,上面的一个最大、有蓝色的两个字“新华”,第二、四个最小、上面各有一个东巴文字,第三、五个稍大、各有一个字“客”、“栈”。从大门向左拐走几步就要向右拐了,在拐角处有一张木桌,上面放着许多暖水瓶,客人自己提取更换。右拐后走大约3米就上台阶进了一个门洞,墙上有一面大镜子。此时再向左拐就来到又一个院落。
院落里在南、北面各有一座两层楼,东边为南北向的带有两个客房的平房,西边为别人家两层楼的后山墙。院子的地面靠东边的三分之二面积用白色的鹅卵石铺就,再用黑瓦竖插入地中拼成图案:长方形的白鹅卵石地面中间为一个大圆、圆被分为四等份,每份上有一个“回”字型图案;长方形边缘是空心的“工”字型图案;长方形四角围绕着大圆是四个蝙蝠图案;整个图案黑白分明。北楼二楼的房子不高,人站在过道上头要碰到顶棚了。北楼楼下中间的房间一半为过厅。南楼为后建的,房间有3米高,均为木结构。上下各为三间,每间靠左为门、右边是四扇窗户,窗户镂空木雕、配有玻璃。进门为两张单人床,门对着一张桌子、上面放有电视机。窗户下有一藤制茶几、两把藤椅。屋子最里面为一狭长的卫生间,靠里面是蹲式冲便器,中间有一淋浴喷头,靠门有一洗脸盆。在南楼的西南角有一个小院落,里面设置一台热水锅炉,供应整个客栈的洗澡用水。
院落靠南楼楼梯处有一花坛,种着竹子和一种类似竹但叶子在茎的顶端、五片叶子向外伸展着。花坛里还有一个小的假山石,在它的周围摆放着盆花。院落里南、北楼前还摆放着几盆长绿植物。
丽江的屋顶又是一个样子,屋瓦凸起的均为长瓦(上瓦)、凹下去的均是普通瓦(下瓦),屋脊两头上翘、四个屋角上翘。仰望西边邻居楼顶,你会看到下瓦均是直接摆放在椽皮上的。
由于我们到新华客栈已是傍晚,楼房的房间都已住满,暂时把我们安排在平房的106房间。这个房间就比楼房的要小一些。答应第二天等客人走后,调整到南楼一楼的104房间。在这个季节一间房子每晚40元,南楼楼上房间稍贵些。安顿好后,听说从南楼二楼的东北角可以看见玉龙雪山,就到楼上去看果然能看见,就对准雪山照了一张。玉龙雪山的主峰耸立在半空雪白雪白的,而它的下面的山峰尖峭挺拔,在它的东南角有一座山峰突兀,这座山峰的东南山体陡峭、山坡坡度80°,而它的下部黑色山体几乎垂直。在这个山峰以下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山坡,山坡上还有几座山峰、但都好象不险峻。玉龙雪山在一片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为壮丽和神秘。
好,现在我们去逛街去了。新华客栈的巷口外,向右走不远就到四方街,向左走可以直通古城水车。巷口左侧有纳西族姑娘在卖放生用的金鱼,木桶中有数尾金黄色的金鱼在游动。巷口正对面有台阶下到酒吧街、再过小溪来到东大街上。我们先来到东巴宫前,在东巴宫前我们同东巴老人合影留念,东巴老人今年82岁了,同他合影要交给他2元钱。东巴老人一身纳西族服装,先从头上说起:戴的是圆型的竹编帽子,帽沿一圈红色织带围绕,额头处黑丝带盘的花饰、花饰两边各一缕红带,帽顶插着各种鸟的羽毛,有八根野鸡长尾巴的羽毛位于中间,帽顶羽毛的右边插一面小红旗、左边插一面小的锦红色旗,帽子用一条红带子扣在老人的下巴上,而在耳旁又从帽里左右各垂下一条黑带;老人右手拿着一根两米多长的铜烟杆、铜烟头闪闪发光;老人肩上披着一个米黄、黑、棕红色三色条纹的披肩,身穿一件长袍,紫红色的底子、上面用黄、白、雪青三色线绣成的复杂的花纹图饰;老人胸前挂着三条各种形状玉器穿起来的挂串,胸前还挂着一个一尺来长的红绶带,最上面别着一对黑山羊角,下面是一个银牌、银牌上镂空雕着一个佛像,银牌下还挂着一个小玉佛,红绶带下方是一对弯曲的白色月牙形的骨头,绶带下坠着一对黄缎坠。
离开东巴宫,我们来到东大街北口的广场上,远眺暮色下的玉龙雪山。据介绍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子北端。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面积960平方公里。全山13峰,峰峰终年披云戴雪,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并肩耸立在金沙江东岸;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龙雪山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碧空婉蜒而来,腾跃于锦绣大地之上。它以险、奇、美、秀著称,气势磅礴,奇丽多姿。凌晨,古城尚在酣眠,而雪山却已早迎曙光,玉笋烁金,辉映四方;傍晚,群峰苍茫,而它仍涂金傅彩,是它恋恋不舍地最后一个送走夕阳晚霞;月出,溶溶浩魄,朗朗雪山,两相辉映,似觉瑶台玉宫去人不远。至春,薄雾轻烟,缥缈云霞,雪山似躲玻璃帐中,显得神丰韵足,玲珑剔透。入夏,有时山顶云封,扑朔迷离,似乎深奥莫测;有时,上下俱开,惟白云横腰一围,周匝缠绕,另具一番风姿。 玉龙雪山是最早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其中之一。玉龙雪山具有重要的风景旅游价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考察研究价值,特别是在气象、地质、动物、植物方面,玉龙雪山是一座植物宝库,很多植物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玉龙雪山至今还是一座处女峰,还在等待着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
看了介绍,你再仔细观看玉龙雪山,此时它的主峰微带红色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夕阳,下面的山峰已成暗色、唯独它还白色上淡抹一层微红。18:09玉龙雪山整个山体变得暗淡,是向它告别的时候了,明天见。
肚子饿了,我们就到古城水车的斜对面的餐馆去,顺着外设的楼梯走上二楼,服务员很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门,餐馆内均为米黄色,围着墙被半人多高的隔屏隔成半敞式的隔间,可坐四人,中间摆放着大小不同的饭桌。我吃的是砂锅米线、妻子吃的是砂锅面。
晚饭后我们来到古城水车旁的丽江传说雕塑墙,雕塑墙被黄色灯光照耀得成为黄褐色。在上面一个个的浮雕讲述着许多故事,但这要随旅游团才能听导游给你讲呢。雕塑墙的左边就是古城水车,它被灯光照得泛出古铜色,在它的背后是一个纳西风格的影壁,雪白的墙面被白炽灯照得格外耀眼,上面是江泽民的题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江泽民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日于木府”。
晚上走在酒吧一条街上,首先你会被溪流旁一家家酒吧、餐馆、咖啡店门前悬挂的一串串红灯笼吸引住,红灯笼的红光映在溪水中,红色在溪水中跳动。溪边为垂柳,垂柳的叶子是绿色的,但也融入到红色之中去了。青绿的溪水反射出华灯投下的桔红、桔黄、玫红的流光色彩。
在街边溪流旁纳西族姑娘在卖河灯,将蜡烛插在折叠成莲花状的纸片中,把它放在街边的溪水上,让它晃晃悠悠漂走,你看见顺流而下的红红的莲花灯了,忽闪忽闪的烛光花蕊静静地向漆黑的夜的中心飘去,载着满满的心事和祝福。
在灯影朦胧中,我们还看到了写着英文名字的咖啡馆和酒吧,才知道丽江早有外国人出没和驻足。他们也经营咖啡馆和酒吧,有这么多外国人在云南作生意,也许,有相当一部分是迷恋这里的清幽的山水,这里多元的文化吧?
纳西族的姑娘们拍手唱歌吸引游客,在溪流两旁你唱罢了我接着唱,歌声此起彼伏,给你带来欢乐,使那些想喝酒的中外游客在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酒吧。
来到四方街的篝火晚会,纯朴的纳西人穿着民族服饰拉起手转成圈,跳起舞来,“打跳(纳西人的一种集体民间舞)”在匆匆的脚步中,又开始了它婉转的第一声。虽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舞步,她们跳得如此投入,围一盆炭火,着“披星戴月”披肩的纳西老大妈,黄发高鼻的老外,纳西族的姑娘小伙们,男女老少的游客们,一手牵一手地挤在一处,踏着轻悠悠的短笛声手舞足蹈,篝火晚会经常会持续到深夜。
我们只是站在外面看了一会儿,由于旅途劳累,我们就返回客栈,洗了澡早早就睡了。
11月1日早阳光明媚,早晨的玉龙雪山是什么样子的,我走上南楼一看,非常遗憾玉龙雪山笼罩在一片白云之中。
我们出了客栈向四方街走去,昨晚在夜幕下没有看清四方街的面貌,在早晨的阳光下它一目了然了。这里正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古代云南的运输要道)的起点,四方街是一个四四方方用石板铺成的小广场,西边是西河,西河的水位高于大研镇的地面,通过镇上大大小小的沟渠,河水可以流贯古城的每个角落。这里四通八达,地势又高,是丽江用水冲城的开始处,从明代始就形成“洗街”的习俗。当时的四方街已十分热闹,街心广场是古城集市贸易的中心,到傍晚集市散去,四方街到处是丢弃的烂菜叶、破草鞋、果皮残渣、家畜粪便。四方街头枕西河水,每隔7天木氏土司便叫人在卖鸡豌豆的石拱桥上方拦住河水,让西河水从高处流下冲洗四方街和附近的街巷,这一习俗一直传延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如今统一冲洗街道的习俗虽然没有了,但镇上的居民仍自觉地汲沟河之水冲洗自家门前的街巷,因此大研镇的路面总是很干净,特别是清晨,路面干净得能清晰地辨认出五色花石的每一种颜色。现在四方街的冲洗是在清晨把四方街西边石桥边几个方孔的木塞拔开,水就从西河中流出,漫过四方街的路面,人们用竹扫把清扫。
在四方街西边的西河上有一座石桥,过桥就是科贡坊,它是夹在两座二层楼之间的三层楼阁,楼阁很精致,一层为一个过道门,二层两旁被左右的楼房所夹只有墙、正对四方街的窗户为双层、外层是浅朱红色的镂空雕塑木窗起保护作用、里层为四扇玻璃窗,三楼四面均为窗户、正对四方街的同二层一样、南北两侧均为八扇木框雕花玻璃窗,阁顶用瓦铺就,四角屋脊高高翘起,顶的最上面屋脊为两个绿色琉璃龙头装饰。四方街北连新华街、酒吧一条街、东大街,西南角连接金星巷,东南接七一街,东北连五一街。四方街在南、北的街边上有几棵树,树周围用木栏杆围起来,栏杆周围是靠背长条椅供游人休息。
此时“打跳”乐声响起,“| 2 3 | 2 2 | 2 3 | 1 6 | 5 6 |23 ¡ | 6― | 3 5 | 6 ¡ | 6 ¡ | 2 3 | 36 56 | 53 2 | 3― |”,有二十几位纳西族老大妈手拉着手排成弧形的一排,随着乐曲舞动着手臂,在广场中心一位老大妈手捧便携式收录机,乐曲就是从那儿发出的。乐曲不复杂,但让你听后觉得很欢快,你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跳起来。纳西族老大妈是统一的服装,头戴蓝色解放帽,上身外罩天蓝色或藏红色的马甲,胸前有白背带交叉成斜十字系着背后的“披星戴月”披肩,这种披肩在背后是一块一尺五宽的黑布、黑布下缘有七个手绣花纹的圆布垫、圆布垫中心有一个窟窿从中有白布条伸出、布条大约有二尺长、黑布下连着白色的布围、布围下摆呈波浪状、中间长两头短、背后还系着两条用手绣花的布带呈蝴蝶结状,腰中围着到磕膝盖以下的围裙、围裙为白色打着折、在围裙的上、中、下有五处淡淡的红色花纹、围裙的下摆和扎腰处是天蓝色的,每个老大妈都穿着天蓝色底子鞋面上绣着花儿的布鞋。
这个纳西老大妈的“打跳”队伍游客可以随便加入,妻子就加入了进去,她在队尾拉着一位穿藏红色马甲大妈的手,随着乐曲跳起来。由于丽江大研古城海拔2400余米,所以太阳的紫外线较强,纳西老大妈们的脸都呈古铜色。
我们过了科贡坊前的石桥,顺黄山下段巷子向万古楼方向走去,巷子两旁均是两层楼,一楼为店铺,在一楼门面的上方是斜式屋檐,屋檐上是二楼的窗户。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座民族风格的建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公共厕所,丽江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把公共厕所都改造的这样好。两层木结构式楼房,门外为藤萝架、上面爬着藤萝,门前摆放着常青植物,门为六扇格子木门,进门右手边有一半圆形柜台、为收银服务台,每人入厕五角钱。楼下是女厕所、楼上是男厕所,楼下左手边有一通往二楼的楼梯。楼里楼外均是民族风格,而厕所内却是现代化的洁具。巷子是依山修建的所以都是坡路,路面为石板铺的稍有一些坡度,到一定距离就会有一个台阶。这个巷子里有客栈、商铺,商铺出售纳西族的布兜、布围裙等手工艺品;卖牛角制品的;卖银器的;卖铜器的;卖茶叶的;还有卖烫画的,在大小不一的白木板上用电烙铁烫出丽江古城的各种风貌。路向右拐了一个大弯变得较陡了,几步就是一个台阶,一棵大树在山坡上位于路的又一个向左转弯处,大树下有一个木制的小牌坊,上面用楷书写着“万古楼”三个大字,在下面标有很小的“前行100米”字样。过了大树后巷子继续向上,有一个更小的巷子,里面很幽静,是平常人家居住的地方。巷口左边的高台上一家出售各种挂件的商店吸引了我们,只见房梁下挂着各式各样的风铃,用玉米皮编成的锥形小碗、锥顶向上,小碗下挂一个铜铃铛、铃铛下挂一椭圆形木牌,木牌用油漆漆成各种颜色,这些颜色是在红、黄、蓝、绿原色上调制出更鲜艳的颜色,再用白漆写上东巴文。还有形状各异的木牌在浅棕色的底子上绘有东巴图案,下面挂着圆柱形的铜铃铛。还有圆的、椭圆的编织片上有“大展宏图”、“吉”、“祥”、“平”、“安”等字样,下面挂着小铜铃铛。出了商店继续向前走,只见路旁人家门前纳西族妇女摆着蜂窝煤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大的烙饼平锅,平锅边上放着用油煎好的豆腐片串、豆腐泡串、蘑菇串、青菜串、米灌肠串、土豆块等。丽江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允许私人开客栈,所以从进这个巷子起你就会看到各种名称的客栈:如“赵氏”、“福基阁”、“今生有约”、“福临居”、“牌坊阁”、“行者”、“红灯笼”、“四方缘”、“忽悠”、“客来多”、“68号”、“得景楼”、“浪漫一生”等。我们走到“万古楼”院子的大门外,见每张门票为30元就没有进去。转了个弯来到山边,从这里可以俯瞰丽江古城,只见古城的黑色屋瓦建成的屋顶鳞次栉比,屋顶的上瓦均为长瓦,有的人家用白灰把屋顶四周一圈刷成白色成为长方形的白框、中间黑色的屋瓦形成黑色的长方形;有的人家则在屋顶中间再刷一道白灰,屋顶形成两个黑色的长方形。为了防止游人掉下去,在山边用木栏杆栏住,而纳西族妇女则把手绣的四连方图案挂幅搭在栏杆上对游人出售。我们顺原路返回,只见山坡上的民居下半部用山石垒砌,上半部用土坯块垒砌、外面用白灰泥涂抹并粉刷成白色。
我们回到新华客栈休息了一会儿后又走到新华街上,中午时分街上人不很多,顺着街向北走去商家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丽江人爱绿色和花,许多人家都摆着花,你看那家在二楼的楼沿上摆着一个个花盆,花盆里种植着长青植物和花卉。另一家的建筑吸引了我们,二楼为木式结构,木墙外涂成朱红色,窗户为木雕工艺窗、共六扇玻璃安在外面。中间的两扇均为上下两只凤凰;右边第一扇上有鹤与花朵、下有鸳鴦戏水;右边第二扇为鸟与花朵;左边第一扇为鸡与花朵;左边第二扇为马与花朵。一楼屋檐的瓦当为圆型回字形图案。我们从新华街下台阶来到酒吧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中午十分宁静,西河水从北向南流淌清澈见底,水流中一尾尾金鱼逆流而上,一座座小木桥斜搭在河上,柳条在轻风中摇弋,红灯笼静静地垂挂在各酒吧门前,多美的一幅图画呀,绿柳红灯两相宜。
我们仍然到昨晚吃饭的那家餐馆去吃了午饭,饭后从玉河广场向北沿玉河长廊走,玉河长廊地处丽江大研古城北段是一个新建的沿着玉河的商业街,这里只有到晚上才热闹,而中午行人稀少。据介绍玉河生态走廊工程是800米玉河两岸的古城恢复与发展项目,以青砖、灰瓦、白墙、木制门窗传统民居及商铺建筑格调为主,辅以“小桥流水、烟柳河岸”、“活水绕屋”,下为店铺,上为居室的商用房,不但吸取了古城纳西建筑风格的精华,而且还吸纳了现代建筑中诸多适用的元素和科学技术,使这座古建筑商城的黄金旺铺更具适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和耐久性。沿河搭建了一些布蓬、布蓬下为木桌、木桌上有液化气灶。靠路右边是仿古建筑,由于是新建所以许多门面都无人呢。这些建筑物大多为两层或三层,一楼门面为六扇长条木门,木门上半截为格子花窗,门面颜色为深棕色。商城的绿化地带不但宽阔而且很有特色,街道两旁都整齐有序分别种上了桂花、樱花、白玉兰、万年青、凤尾柏、银杏等古树名花,进入街区使人觉得进入了公园。为了保护街区中原有的百年古树,在设计中也妥善的留下了古树的生长位置。街区北段靠黑龙潭公园的一侧还保留了一大片森林景观。顺河而上河面越来越宽,这河从黑龙潭流出一直到古城水车处称为玉河,从古城水车处分为三股:西河、中河、东河。我们一直走到黑龙潭公园(也叫玉泉公园)门口,公园大门为五开间、中间为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两间房。大门修的很有气势,中间为斗拱式挑檐,门眉上有行书“黑龙潭”三字,大门坐落在石台上,有十一阶台阶通上,台阶有三开间宽,两旁各有一个石狮,大门中间的四根柱子上挂有两对楹联。在大门的右边有一个人工的假山石,从假山石上跌落下一两米高的人工瀑布。由于公园门票为每人60元,我们就没有进去而是顺着大门左边的路走到大街上。我们向当地人打听农贸市场在什么地方?他们说在地区妇幼保健院的西边有一个,我们就走了过去。
这个农贸市场不大,在水泥台上摆着白菜、青辣椒、黄瓜、茭白、西红柿、苦瓜、藕、青葱、碗豆尖、长茄子、南瓜、生菜、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蒜苗等,一个摊位上摆着熏肉和米灌肠,不见卖肉的大概只在早晨卖吧。我们从农贸市场出来在妇幼保健院对面的巷口边走进一个人家,这里就没有古城里纳西族民居的风格了。院子大约有50平方米,院门朝北,三层楼房呈“门”字型。院子靠东边楼下摆放着几盆大叶蓝花,蓝花正在开放,在一枝花杆上左右交叉地长出花朵,花朵的花瓣为长叶状,米黄色的底色上有点状的紫红色线条,花蕊为白色束状,上下各有一个花瓣、上面的似反扣的汤匙、下面的象小狗吐出的舌头,张开的花瓣共有五瓣。院主人对外出租房屋,20平方米的一间月租180元,愿意在丽江短期居住的人到是可以租上一间房屋,这样比住客栈便宜多了。
我们又返回到黑龙潭公园的侧门,侧门旁没有围墙只有用竹子编的栅栏,这样我们可以从这儿借黑龙潭的水面欣赏玉龙雪山的倒影了。这时的时间为下午三点四十五分,水面在无风时很平静,玉龙雪山的倒影呈现在水面上,遗憾的是它的主峰被白云笼罩了。我们就坐在栅栏外的石凳上等着看玉龙雪山的全貌,此时微风徐徐吹来,水面被吹起来涟漪,玉龙雪山的倒影看不见了。我们一直等到了17:45也没有看见玉龙雪山的主峰,主峰一直被一片白云所笼罩。晚上我们又来到四方街,只见科贡坊被照明灯照得十分清晰,而古城西边山坡上的一些民居也被串串灯泡勾画出轮廓,一层一层的依此向上,使夜晚的古城更加艳丽。
二、再游丽江古城
11月2日游了玉龙雪山16:30我们回到了丽江古城,给小温付了钱同时问她愿意不愿意明天带我们去虎跳峡?小温说他们的车比较费油跑虎跳峡不划算,我们就告别了她向玉河广场走去。在广场旁边有一个旅行社“丽江三江旅游公司”,我们走进去看:虎跳峡一日游:(上虎跳)每人140元,包括景点门票、午饭、长江第一湾、石鼓镇红军纪念碑。我们就预付了280元人民币,旅行社的人让明天一早来此签旅游合同并上车。
办完此事后我们就走到广场上,广场上有一组铜雕:一个是“纳西人家”:一位纳西妇女坐在那儿低头看着手捧书本的儿子、而手捧书本的孩子抬头深情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另一个是“跋山涉水”:一匹强壮的马托着货物、后面跟着两个赶马人,反映当初茶马古道的情景。
我们顺着东大街来到四方街,然后走进七一街来到光义街新院巷巷口,巷口附近就是纳西文字墙。在一间房屋墙的下半部全部用石条砌成,在石条上刻着东巴文字,东巴文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些东巴文还用彩色进行了描绘,一个旅行团正在听导游讲解。看来这纳西文字墙要想全认识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在新院巷巷口有一个城门式的建筑,在门洞上方有一块汉白玉石板刻有“关门口”三个楷书字,在门洞两旁有石狮子把守。看上去是新修建的,代替了过去的石牌坊。向里面走在巷子的尽头就是“木府”所在地了。在木府大门外有一座石牌坊叫“忠义坊”。忠义坊高11米、宽9米,为三门四柱六檐,柱皆通天式,前面立石狮子四个,后面安放鳌二个,坊顶向内立望出孔二个,愿主人早出门视事,向外立望归孔二个,祈主人平安归来,柱顶也安着四个石狮子。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上坊檐下有三层石斗拱,斗拱下两个中石柱间有两条石梁,石梁间夹着一块浮雕石板:两条龙龙头相对,中间有金漆刷涂的石刻“圣旨”两字。在外石柱和中石柱之间也有两条石梁,石梁间夹有一块镂空雕花石板。下坊檐下有两层石斗拱,斗拱下两个中石柱间有两条石梁,石梁间夹着一块浮雕石板:两旁为狮兽浮雕,中间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在外石柱和中石柱之间也有两条石梁,石梁间夹有一块凤凰浮雕的石板。在中石柱间“忠义”匾额下的石梁下,还有两根小石柱、它同中石柱间夹着块颜色稍青的石板、自身间夹有一条刻花浮雕石梁。两根小石柱和颜色稍青的石板撑在一个方形石座上。忠义坊左右各有一块照壁。在忠义坊的对面有一个三面的照壁,中间的照壁上提着明代徐霞客对木府的评语:“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忠义坊的里面就是“木府”了。“木府”大门是一座三开间的建筑,屋顶为飞檐斗拱式、大挑檐,屋顶的高度同下面建筑的高度一样,这样的比例就使木府的大门显得十分气魄。大门建在四层台阶的石台上,深红色油漆的大门,两旁为圆形雕花镂空木窗,窗下左右各摆放两个插牌木座,大门外的两个木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表达了当时土司对明朝廷的忠义。屋檐下挂着一块黑色门匾,上书“木府”两个金色大字,这是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所书。
我们顺原路返回关门口,从七一街东侧的小巷沿河向西北走,走过大石桥来到五一街,在五一街兴仁上段88号有一个小餐馆,小桌小凳,桌面上铺着塑料布,收拾得很干净。我们要了一人一碗面和丽江名小吃“米灌肠” 和“鸡豆凉粉”。“鸡豆凉粉”:鸡豆是丽江特产名豆,远销东南来各国。将鸡豆泡透磨细过滤成浆,然后煮熟为灰白色,倒入各种容器冷却成形,便是鸡豆凉粉。 凉粉为消暑食品,丽江鸡豆凉粉除凉外,还可热吃。小餐馆的老板是一位将近六十的人,他说:“晚上没有凉的鸡豆凉粉了,给你们上的是热的,这热的是把那鸡豆凉粉切成方正的粉块,在平底锅两面煎黄,再按各人味口加上麻、辣、酸的各种佐料,吃起来很香。要吃凉的请中午来吃。”。“米灌肠”即“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因制作的方法不同,用鲜血的叫黑麻补,用蛋清的叫白麻补。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热,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如今有人专门常年加工制作麻补上市出售。我们在小餐馆吃的是黑麻补。一盘油煎炸好的“米灌肠”端上了桌,一片片发出诱人的香味。在这里吃一盘才五元钱,有八片吧。另外一个桌吃饭的年青女子说她们在丽江大街的大餐厅吃,一盘要二十元呢。吃完饭记下了门牌号码,我们就回客栈休息去了。
三、三游丽江
11月4日我们在新大街与福慧路的十字路口边的小吃店吃了早餐,然后走到邮政局附近坐上公共汽车来到客运中心,从这里走到忠义市场,在市场里买了些食品、转了转就又返回客运中心。买了5日早8:30去大理的长途车票,每人50元附加保险费3元,这个保险是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的“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叁万元、保险期限为自登上交通工具时起至离开交通工具止、特别约定为本合同随同车票有效兼作报销凭证。
客运中心的对面为森龙酒店,酒店后面的巷子为光义街的光碧巷,我们进入巷子后走了不远就来到白马龙潭。白马龙潭是大研古镇许多泉水中最有名的一个。白马龙潭位于狮子山南端,永不枯竭,名狮乳泉,据传西羌白马氏后裔从巨津州白马寨移居此地,故名白马龙潭。它自北向南由高到低有三个池子,第一个为园形水从中涌出、面积约六平方米,在池边树着一块木牌用中英两国文字对白马龙潭进行介绍,池子的西北角有四个石雕龙头,这个池子是专供饮水用的;第二个池子面积约十平方米呈方形,在石板下面有通道第一个池子的水就流向第二个池子,第二个池子专门用于淘米洗菜、此时有五六个人在此洗菜;第三个池子也就是最低的一个专门用于洗衣,面积大约六平方米;在白马龙潭边我们看见摆着几个背篓,过去当地人用的是竹背篓,而现在他们用的是捆扎纸箱的塑料带编成的背篓,白色的背篓上在上下两边用蓝色的带子编出两道不同的颜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我们此时位于古镇的西南角,巷子里显得很安静,在这种环境中慢慢地顺着巷子走,这是那些随团来丽江旅游的人们所不能享受的,因为他们均随团在古镇的四方街、酒巴一条街等热闹的地方走,他们看到的是喧嚣下的丽江、满眼的人流和商铺林立的街道,走马观花的看看大研古镇的建筑和民居。只有我们这样才能欣赏到古镇的美,你看在一个小巷与光碧巷的交接处,一个老式民居的左侧搭建了一间平顶房,大概以前是个小商店吧、窗户为可以活动的板子、现在停业了,平顶上有一个不高的砖砌的围栏,在围栏上和围栏外都摆着花盆,花盆是瓦的、塑料的均有,一簇簇鲜花正在盛开,红色、黄色、粉红色的使围栏上下变成了花的围栏。再向前几步向右转弯就是光碧巷的三眼井了,传统的古镇井泉,一般都是三眼井,即依水势流向,分别由高向低串联起三个小水池。高的在东边,洗衣的靠近巷口,在洗衣的水池右侧的一座白墙上用红漆写着“光碧巷三眼井用水公约”,从此可以看出古镇人对饮水卫生的重视,看了两眼水泉了,没有一个人违背规矩。三眼井巷口对面的人家在一人高的围墙上摆满了花盆,大理花盛开着,一种类似吊兰的藤蔓植物把它的心形的绿叶自由的下垂着遮掩了大半个围墙。顺着巷子走着两旁出现了商铺结构的两层楼,铺面均为长条形门扇、均为六扇一间,一座房子有两间的三间的,长方形的宫灯式的路灯挂在屋檐下,这些商铺好象还没有人租用。走到光碧楼的背后见有一东西向的长廊,长廊的中间是一座阁,阁顶为四层斗拱挑檐,斗拱和梁均有彩绘,长廊的梁也为彩绘颇具民族风格。光碧楼是建在一人多高的石台上的四大开间的两层楼,一层上为斗拱挑檐、屋顶为四层斗拱挑檐,楼窗在六根红柱之间,中间的为五扇雕花镂空窗,左右为四扇雕花镂空窗,最边上为两扇雕花镂空窗,在屋顶下斗拱前悬挂着三块黑底金字匾各书一字组成“光碧楼”。在一层屋檐下挂了一幅黑底金字匾上书“益笃忠贞”。楼的斗拱和梁均有彩绘。离开光碧楼我们穿行在小巷间,小巷中还有小巷,你顺着巷子往里看:房屋顺着山坡而建,山坡顶上有两棵大树,大树下是一家客栈,在它的屋顶平台上撑着两把白色的太阳伞;稍微向下是一家人的二层楼,楼上一共三间房,其中一间木板墙墙上六扇玻璃窗、另两间稍向里凹外面有木制栏杆、左边有门通向外面,全是木板结构涂的是透明漆或清漆呈黄色;再往下一点看见太阳能热水器架在屋顶上;这个小巷在往里走三间房子的距离后就向左转弯有台阶上坡了,小巷的房屋的外墙均粉刷为雪白色,这样更衬托出黑色的屋顶、红色的窗户以及绿色的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再向前走店铺多了起来,卖木雕的、客栈、装饰品等,石板铺的路面、在路旁有小小的排水沟。此处由于小巷是顺山势走的,远处屋脊高低错落、屋脊两旁均向上翘,屋脊最高处的侧面均有一个下垂的木制鱼形。与小巷相交有一小溪流过,水流很清,两旁石条砌就,石条上是各家住户的墙,雪白的墙上开有窗户,一家客栈的侧门开在了溪边,小小的台阶通向水面,客栈的二楼屋檐下挂着几串红灯笼,红灯笼均为长园形,丽江的客栈酒巴都是这样的红灯笼,大概他们要经常更换,所以看上去都新新的。
我们顺街来到大石桥,大石桥是大研古镇中最古老的桥,坐落在古镇的中河上。它是一座建造于明代中前期的双孔石拱桥。拱券均用五花石料并列砌置,长10.6米,宽3.84米。雨季时,大研镇的雨水汇集中河,易发洪水,为防范洪水冲击,在拱桥中桥墩两面分设分水金刚墙,以减缓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桥面铺着一层伏石,使拱桥显得更加美观。就在桥墩上长出了碗口粗的一棵树。我们顺中河向西南走,河的左边是一条小街,河的右边是建在河岸上的房屋,隔不多远就有一斜搭的栗木桥通进店铺。在中河中有许多游动的鱼,它们是被放生的金鱼,一条条迎着水流向上游。再走来到百岁坊,巷口有一座石拱桥,当地人称为“人寿桥”。在明代时,这里只有一座栗木板桥,到清代时,居住在桥边小巷里的一年姓家族,父亲活了108岁,儿子活了104岁,于是便建造百岁坊以志铭,还把巷口的栗木板桥改建为宽大的石拱桥并命名为“人寿桥”。
离开百岁坊我们顺七一街向西南走,游人越来越少,店铺也越来越少,在一处我们叉到南门街上。在南门街街口附近,有一座新建的楼阁很吸引人的眼球。小小的一间房大小,底层为六扇红门、门的上半边为格子花窗,二楼外面围着一圈木栏杆,栏杆为两头方棱中间为机器旋出的多棱园柱。二楼朝南的一面靠右有一门通向外面、左边为六扇黄色雕花格子窗内镶玻璃,朝北的一面估计和南面一样。东西两面为六扇黄色雕花格子窗内镶玻璃。木结构的房梁、四角有三根木柱下垂一米余,两根上下横梁间有木雕花格,上横梁上有高浮雕的人物,屋角四角上翘、屋顶房脊两头上翘,可以说这是个精雕细刻的建筑。
南门街两旁均是两层楼的房屋,底层均为六扇门一间的商铺,但由于是后开发的,所以很少有营业的。古城南大门为一四柱木牌坊,牌坊底座为一人多高的浮雕云纹石座,牌坊正中上面挂着黑色金字木匾“丽江古城”,这四个字为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于2003年10月所题。站在南门街上远眺玉龙雪山,在层层黑色飞挑的屋檐后面,只能看见她最高主峰洁白的容颜。从南门街又向北走来到“石榴井”,从巷子边沿台阶下行,石阶旁一棵大树下有一处泉水在半圆形石条砌成的池子中涌出,池子上搭着一个石棚,在棚内石墙的凹台上放着两个碗,我用碗舀起泉水慢慢喝下去,一股清凉直通体内,此水真是赛过矿泉水,在棚沿上有楷书的“石榴井”三字。一个人用一副铁筒来担水,从泉水池向前两步为第二个池子,一圈台阶围着两米见方的水池,与第二个池子半米之隔为第三个池子,一位女子正在洗衣。池子边的石条为五花石料,该石料好似各色石子被压制在一起似的。
我们走到五一街兴仁上段,只见一家人的门,在一侧钉了一个木桩,木桩上站立着一只老鹰,鹰的眼睛炯炯有神,它的两只脚被橡皮条绑住锁在了木桩上。我们在街上走时也看见架鹰走的纳西族男子,原来这是纳西族男子的一个风俗。顺街我们又来到88号小餐馆,午饭吃上了凉拌的“鸡豆凉粉”了,晶莹的粉片与红辣椒、绿韭、花椒、芥末、酸醋等佐料腌拌起来,色香味俱佳,一碗入腹,开胃又爽口。吃完饭我们又顺着巷子向“关门口”走去,在小巷中看见一条叉路,这路是一边路一边小溪,小溪沿左边流淌,石条砌的溪岸,上面是一面墙,墙上两边用黑色、在黑色上用白灰勾出直线似一块块方砖,而中间为长方形的白墙,白墙在黑边的勾画下显得更加雪白。石板路弯曲地伸向巷子深处,而远处小小的石板桥又将路引向了左边。远处人家种植的藤蔓植物将它下垂的叶子一直伸向水面。巷子里很静没有人走动,静的只听见水的流淌声,这才是丽江古城的本来面目。我们又一次走过“关门口”附近的纳西古文字墙、又一次走过四方街、又一次走过红灯笼照耀下有一群纳西女孩子唱歌的酒巴一条街、走过灯光辉映下的古城水车,在老地方吃了晚饭后就回到新华客栈。我们问客栈服务员:“丽江的水那么好,你们这么多的客栈中卫生间的污水又流到哪儿去了?”,她们回答说:“丽江有专门的排污管道,将污水引向城外。”。由于我们明天就要离开丽江了,所以就早早上床休息,躺在床上我们想丽江真是个好地方,再住上十天也玩不厌,在丽江你就要慢慢地看、慢慢地走,这样才能品出丽江的美来。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0 次, 发表于 18点51分, 推荐给好友

xiaoxi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27962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