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之行

[游记]丽江之行

2007-07-16    blogms.com


紧张筹划了一星期之后,又经过一晚上和一上午的认真准备和仔细打点,终于于7月1日下午,我们艺术与传播学院二班开始了丽江之行。此次丽江之行算是实习,也为游玩,去享受视觉快感,也去品味人情风俗,还去体验旅羁之劳。
晚上8点左右,便上了开往西昌的火车。我们乘坐的是硬座车,各各携一大堆行李挤上了火车,便随人流茫然地朝自己的车厢挪动。朝前一望,车厢里早已壅塞了满满一车人,前面的早已匀不出毫发空间,后面的还在不停地跟上。每上一个人,就生出一道浪,压过来。人人都像一个个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不由自主地朝前倒,刚刚;努力站直了,到头的浪又从前面压回来了,又向后倒……如此往复,就像在做全民腰部健身运动!折腾了好一会儿,有几个如座了,腾出一些空间。于是,姑娘的矜持、青年的大度、学生的斯文一起被抛在了脑后,一个贴一个,一发向前涌。叫嚷声、跺脚声、出气声充塞每个人的耳朵, 汉臭、口臭、臭盈满每个人的鼻孔,眼里也尽是晃动的身影、骚乱的脚步和忙乱的手臂。我们的感官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还有身体上的疲乏和精神上的惶恐,让人觉得要跨越这区区几米的位移比登天还难!然而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要命的是热!天气本来不是很热,但在如此小的一个空间填充如此大的一个热闹的人群,气候也无法控制它的温度,风扇也无法显示它的功用,温度呈直线上升。不大一会儿,整个车厢都变成了一个大火炉,热得人透不过气来!汗从人们的脸上、胸前、背部、腋窝下奔涌出来,先是成滴,后又成注,头发、衣服有再大的容量也无法阻止汗水一个劲儿往下泻。每个人只要稍微做一点动作,如甩一下头,就可以抛出一串雨滴;捏一下衣角,也可以生出一段水柱。汉流出来了,体内水份减少了,又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直到衣服上留下一些盐层,直到那些倔强的人再也没有挤的力气了,才亮出过道,显出一些空间。于是耷着脑袋走到自己的位子,狼狈极了。
大家放好行李,便各自坐,摆着最凉快最舒服的姿势。火车开动了,窗外送来些凉爽的风,再惬意不过了,大家也慢慢安静下来。不久汗歇了,也凉爽了许多,生性好动的年轻人又都活跃起来:看书、打牌、聊天、嗑瓜子等,各有神通应付火车上的沉闷和无聊。我倚在窗边,看着外面。列车正穿行在出盆地的群山之中,一座座还算挺拔的山像赶急似地匆匆后退,路边傍山的大河黄得泛红,在无限中延伸着,太阳偶尔在山谷的空隙中晃一晃,投来几束温柔的光。时不时列车还钻几个长洞子,便会袭来呼呼吼叫的空谷之风,替我们撵走身上多余的热量……感觉很好,像在飘一样。
不多会儿,天就黑了。车厢里静了不少,大家都归于养神和静坐,只有部分人还在兴奋着,打牌也时而会激动得叫唱几句,惹得近旁的人不时投去几分厌恶的眼光。我是比较喜欢安静、不大好动的人,没有心情去参与他们的热闹。翻开一本随身带着的小人书,便一头扎了进去。
车上灯光很暗,没看多久便觉得眼睛胀疼、头脑发昏,只好搁下。一看表,才刚十点,日子还长呢!怎么熬啊?!见斜对面一个组里还有几个人精神着,像在聊天,便凑了过去,想听听他们聊些什么。
“喂,你是回家么?”旁边的男同学问对面的一个穿红短衫的女孩子。女孩望着窗外,约二十岁光景的样子。因不知女孩的背景,同学只用了一个“喂”来称呼,未免唐突,然也可以理解。
“恩!”女孩扭过头来,一看情形,知道是在问她,便有礼貌地一笑,“你呢?”口气有些警惕。
“我不是回家,是和大家一起去实习。”同学笑着答道。
“去丽江。”女孩旁边的另一个同学忙补充道。
女孩一边点头,一边扭头打量我们几个,看看都是学生模样,心就放开了许多,话匣子也打开了。
“哦。丽江?好地方喔,你们真幸运。”说完便又嫣然一笑。
“呵呵——”我们一阵得意地笑。
“我也是个学生,在成都读书……”
谈话一直在轻松愉快地展开着,女孩很健谈,她谈自己的学校、家乡,也有些关于未来的,旁边的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和着。我就不行了,没插上几句,眼皮就不争气地盖住了眼球,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被一阵哭声惊醒。在哭的正是刚才那个女孩。问一问同学,才知道原来是她的包被一个中年妇女半途拿走了。她的手擦着流泪的双眼,嘴里哽咽着:“我那包里有——有200多块钱,还——还有身份证、银行卡……”
很多人都醒了,围了过来。见到如此大的一个女孩那么伤心地哭,我们心里都一阵酸楚,觉得她好可怜好可怜!都上前去安慰她,还帮忙找来了乘警。乘警略约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无奈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我们也四下帮忙寻找起来,但没什么结果。女孩没钱了,怎么回家呢?这时一个同学倡议道:“这位女同学挺可怜的,咱们大伙儿咬咬牙,给她凑点路费吧!”一呼百应,大伙儿便毫不犹豫地拿出钱包。十块、八块、五块、五角,一齐塞到她的手中,有了一大叠,应该够她回家了。女孩望了望大家,感动得一时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鞠着躬,连声说着“谢谢”,脸上的愁容舒展了不少,我们的心也跟着舒服了许多。我个人也给了几块钱,从来只知道接受别人帮助的我,如今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滋味,感觉自己挺伟大的,私下里开心地一笑。
发生了这么一场不小的风波,后来的时间里,都睡不着,但又困得要命,于是半睡半醒,一直捱到天亮。


7月2日一早,便到了西昌火车站。天气不错,挺凉爽的,大家的心情也不坏,一路说笑着出了火车站。之后碰到了我们的导游: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很黑,看上去壮实厚道,脸上常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招呼我们上了一辆中巴,驶离了火车站,进入城区。车上同行的还有一对年轻夫妻,操四川口音,看上去像是度蜜月的。我们的车飞驰在西昌主干道——城南大道上,两边的高矮房一幢幢忽闪而过。导游开始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姓冯,叫我冯导好了,欢迎大家……”一阵欢呼过后,冯导开始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西昌:“看,路边这座四星级酒店是全西昌最好的……那是凉山民族体育馆……”司机欧阳师傅的车龄应该有些时候了,车开得很稳,车速也还匀当,让有些疲惫的我们还有足够的精力仔细打点路边的风景。这里海拔两千多米,算得上是个小高原了,相对于四川盆地,太阳要热烈得多,但温度也随之低了不少。迎着初升的朝阳,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欣赏着路边的特色建筑,心情激动不少,疲惫也让位于舒畅!冯导介绍说,由于这里正处于活跃的地震带,因此路边的屋子一般很矮,很少有高过两层的。一眼望过去,路两边都是低矮的房子,比路边的树高出不了多少,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截截,整个西昌也像是被碾过一般,齐齐整整一抹平。
不久,便到了一家小饭店用早餐。为了赶时间,吃完饭后顾不上歇息,又匆匆上路了。
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穿梭于山间的绿荫之中,呼吸着现代的生命气息。路边有漂亮的楼房、高大的电塔、醒目的广告和绵长的光缆。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荆棘丛生、猛兽出没的原始丛林中,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辟出一条血道,把中国的民间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南亚的!一路想着、看着,景致虽各不相同,但线路长了,聚神的时候多了,也会觉得其产生了折叠,于是发生了审美疲劳。专不起心来,时时出神。
经过一个狭长的平原,跨过一个石拱桥,便开始了攀一座很难缠的山——磨盘山。山不很高,路却很长,路像是一条带子一样一圈圈缠在山上的,从山底到山顶,六七个圈一圈一圈向上倾斜,到顶了有搭到另一座山的山腰,继续上绕,直到连它自己也晕眩的高度。一路上去,路面不宽,只够两辆中巴并行。路面是近六十度的斜坡,路边没有栏杆,也没有树木,有的只是深谷和巨石伏在险急的弯道旁。这对即使有多年行车经验的欧阳师傅来说也是莫大的挑战。他注目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手指不断地鸣方向盘上的喇叭,脚寸步不利地按在刹车板上,就像一个临阵杀敌的战士,绷紧了没一根神经。我们就大不一样了,没见过什么大山的我们,显得很兴奋,指着那幽深的山谷有说有笑。冯导也过来凑热闹,先让我们推荐一位同学唱歌,一番推脱之后,又改换一个人唱一支歌,歌要是自己省的山歌。大家欣然响应,于是《茉莉花》、《沂蒙山小调》一曲曲脱口而出,和欢笑声一起飘荡在空落的山谷之中。
车不知转了几座山,后在一山腰上停下来休息会儿。冯导上山时告诉过我们,在这旅游时大小便不能直说,要用“唱山歌”代替。大家见路下一隅有一所学校,便齐叫要去“唱山歌”,冯导笑着点头。于是大家一窝蜂涌了下去这是一所小学,满是坑洼的操场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抢一个篮球。一排砖墙屋就是他们的教室,屋子很破旧,上面的一些诸如“打倒土豪劣绅”之类的标语还依稀可见,里面一共有三大间,其中一间还用几块土砖分成了两小间,一间用作教室,一间用作教师的卧室。教师里横七竖八地摆着几张破旧不堪的木桌椅,到处是眼,棱角也都磨钝了,细细的脚却还顽强地支着!桌面上放着几本漆黑的卷角的书本,翻开一看,上面写得密密麻麻,像是笔记,还有老师批阅过的痕迹。墙角里站着几个黑乎乎的怯生生的孩子,一看都还几岁的样子。拉出一个一问,他说他十二岁了,读二年级,我们吓了一大跳,而且也没有看出来他竟是一个女孩子!一位老师介绍说,这所学校一共只有三个年级,三个老师。学生是周围村庄里的,有的翻山越岭要走好几十里,老师是素质高一点的村民,工资也只在两三百左右。
对此,我们不无震撼:既同情他们,也警醒自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可是有天壤之别啊!难道将来论出息、成就,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么?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复又上路了。
不多久到了盐源,吃过午饭,停顿片刻之后又坐车前往泸沽湖。下午,我们便开始尝到坐车的苦头了。
路边的景物依然是山水山水般地简单重复,山都是突兀地拔起很高,看看就要伸长脖子,很累人;溪流像用红色颜料染过一般,在峡谷里东奔西突,甚是吓人。路的另一边则是近乎九十度的笔直陡崖,上面常凸出半截巨石,像要塌下来一般,也不敢看,就只好缩回自己的位子。两边的高山隔掉了凉爽的风,火辣辣的太阳也趁机通过玻璃透进来几分酷热,加上空调又没开,车内温度迅速上升,动一动就会生汗。八个多小时车程啊!老坐一个姿势那人还不成木偶了?索性扭动一下身子,才觉得身上酸疼,衣服也湿了大半。想看书转移注意力,可心情烦躁,不能专心,想睡觉,可空儿有限,摆不出舒服的姿势……其中的滋味自是很难言,大家也都有同感,都不做声,默默消受着。煎熬了很久很久,伸头望了一下窗外的小溪,心里一阵惊喜:车水异向了,那是在暗示泸沽湖到了!
泸沽湖位于滇川交界处,海拔两千多米,湖水面积近五十平方公里,水质清澈,湖中多小岛,景色宜人,住着古老的摩梭族,被称作“东方女儿国”。慕名而来,都想一见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度。
摩梭族住的房子称为木楞房,全为木头结构,一般由四栋木楞房围成一个大院,有大门的木楞房为门楼,正对大门的为经房,二楼用来拜佛,供着达赖、班禅和宗喀巴的神像,一楼为客房或家庭男性成员的卧室。这些是冯导告诉我们的。可能这是正宗摩梭家里的规矩,我们下榻在泸沽湖下沼泽带旁的一个旅行社里,也是四围木楞房,却没见这般摆设和规矩,只觉得这些木房子古味浓郁、精致深沉、舒适祥和。
吃过晚饭,几个同学商量着各雇了一匹马,去湖边溜达。我没有骑过马,以前见电视上的马性子暴烈,疾驰如风,有过征服的野心。如今真个儿坐到宽厚的马背上,手脚施展不开,再一想到那些烈马,那征服的欲望顿时幻化为可怜的屈求,求它千万要温顺一点。手紧紧地抓住缰绳,还有养马的大娘在前面领着,心里不由得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的。马似乎很乖,不认生,也没有烈性子的嫌疑,我便也慢慢大胆了,不要人领了,自个儿骑起来。一行几个一边闲聊,一边望近旁的沼泽。这片沼泽带很狭长,长着茂盛的青草,水也有些深度,可以渡船,因为我们看到不远处岸边有一个泊船码头,还有那银白的弯弯曲曲穿插于草中的水道。远处在那托着云的群山的环拥之下,有一片白茫茫的水湾,那里应该就是泸沽湖了。湖水很平静,这么早,应该还在睡梦中吧!几个人兴奋了,竟相打口哨:嘀——!忽地,草中窜出几只白鹭,像受了惊似的,猛地扑打着翅膀,逃向泸沽湖的方向。本想策马去看看泸沽湖,不想后面来人说篝火晚会就要开始了,只好懊丧地扭转了马头……
在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子里,已有了许多人坐在四周靠壁的木板上。中央燃着一大堆火,上面飘着许多彩旗,据说那是摩梭人信仰的佛教的一种礼仪。院子是梯形的,我们进去后坐在斜着的一边上,对边上坐的是附近的村民,小边上坐的也是一些游客,最大的一边是一堵围墙,前面站了一群着民族服饰的摩梭男女在准备着。我们旁边靠近大边的饿是一个音响制作室,里面坐了几个摩梭姑娘在摆弄音响。待大家安静了,篝火燃旺了,就一个摩梭姑娘款款步入中央,用圆润的普通话宣布:晚会开始!大家齐声欢呼、鼓掌。
音乐响起,那一群男女开始跳起集体舞来,不是列方阵,不是叠罗汉,也不是围圆圈,而是一个接一个,成一个首尾不接的长队,脚步轻盈地按节奏移动着,绕着篝火转,嘴里唱一些大家听不太清楚的山歌,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欢乐的笑。观众也没在一旁闲着,有的模仿舞步,有的赶紧拍照,有的凝神观看,有的侧耳交谈,有的击掌叫好……气氛热烈得紧!
表演完了,各旅游小组各出一个节目,大家很踊跃地参加。一个来自内蒙古的同学唱了一曲草原民歌,那深沉、雄浑的歌声让人真切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空旷!然后就是集体跳“甲搓舞”。大家争先恐后地冲到院子中央,拉着自己中意的人跳了起来,气氛达到最高潮。甲搓舞有些像踢踏舞,都有用脚踢踏的动作,但甲搓舞舞步固定,只是绕着火堆,进行着简单的重复。跳着个很累人,脚不仅要跳出舞步,还要跟上人家快速的跑动,见到自己更倾羡的人,还要跑上去插进别人的队。我跟着一个约摸二十多岁的姑娘,她个子不高,有些黑,很开朗的样子。她似乎很高兴,咧嘴笑着。我试图跟她搭话,可她的普通话极不标准,听得很吃力,也就罢了。气氛一直很活跃,笑声、叫声、欢呼声、踢踏声、烧火声、音响声充满了这片欢乐的小天地,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出来捧场……
跳完了。在被人叩了手心之后,回到了座位上。一直保持着高昂激情的我,一旦松懈下来、歇下来,几天来的疲惫又袭上来,再也无法敛聚起足够的精力了,所以接下来的时候我就很虚脱了,以至于在对歌之后差点儿被两个摩梭姑娘给“抛”起来了……
散场时,已近11点。负着满身劳累,在楼下冲了一个澡,回到宿舍匆匆躺下了。


今天是7月3日。昨天晚上睡了一个好觉,又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轻松多了!早上又飘了一会儿雨,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今天我们要继续乘车去丽江,也是七八个小时的车程。
冯导昨天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路线及方式——乘猪槽船横渡泸沽湖。只需交八十元,就可以体味水上的乐趣,还可以登岛,水路平静、安全,而车路是颠簸、险象环生的。多数人怕重复昨天的噩梦,就都跟从了冯导,只剩我们寥寥几人坐车。我在水上会晕,另外也想省点钱,于是也在坐车的人里面。
坐车也未必就不舒服,叫欧阳师傅放几张牒看看,听听音乐。偌大一个车,只有七八个人,想怎么坐就怎么坐,睡也行。座位软绵绵的,可以放平,倒上去就能,一旦睡下,那些坑洼坎坷也就在梦中过去了。想到这,我倒还觉得我们是蛮明智的。
车是绕着泸沽湖走的。开始是贴着岸边,路段不平,洼地里还充满了积水,车很小心地驶着。左边就是泸沽湖,湖面上升腾着稀薄飘渺的雾气,几座小岛在雾中时隐时现,如传说中的蓬莱。一阵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了一圈圈鱼纹细浪,直送到岸边来,清澈的水一遍又一遍亲吻着岸边的沙滩。随风也扑来些滋润的空气,让人顿觉精神倍爽!
一会儿,车便到了一座巍峨无比的大山脚下,这就是格姆女神山,是关于泸沽湖的传说中的女主人公格姆死后变来的,海拔3000多米。我无法从车内看到它的全身,只见下面的索道插入云天。
过了格姆女神山,车就开始爬山了,眼中的泸沽湖变得大起来、立体起来了。等到爬到半山腰,时雾气已散尽,泸沽湖的全貌清晰入目。
眼前的泸沽湖是一片绿蓝,形似马蹄坑,四周都是高出湖面几百米的大山,有的山腰还裹着一层不愿褪去的银白,所谓“山无云不高,云无山不美”在这里有极生动的体现,山云相托,更显出泸沽湖的玄美。湖上四下散步着六七个小岛,小巧玲珑、形态各异,有像乌龟的,有像贝壳的,还有像海螺、像蚯蚓的;姿态也不一样,有的站着,有的卧着,有的蹲着,将湖点缀得生动有趣。泛蓝的湖水很像海水,都包纳川流小溪,但性格迥异,海偏于激情,它偏于沉稳;海美在壮丽,它美在优雅。它就像摩梭人一样,世世享受着平静安宁,而不去搏击外面的大起大落。回过神来,望一望来的方向,着实惊了我一下!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山。它或许本身并不算高,但它给我的感觉却是如此巨高。它拔立于群山之中,又傲视群峰。山的下半部一直延伸到半空,再是厚厚一层云,向上又冒出一段青色的山梁,再又是一层厚厚的云,后才是无法企及的山尖,沟壑里还有一点残雪。如果不是同学的提醒,我还以为摩梭人搬来了珠穆琅玛呢?
时间在一阵阵惊叹中很快过去了。中午左右,到了泸沽湖岸边的一个码头,在昨天地方的对岸。下车后,便在精品店里逛起来,里面的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巧夺天工的雕饰让人惊叹不已,真想全都买下,又怜惜口袋里的几枚残币,只得勉强买了一小串手链。
半晌,渡船的同学也到了,一起吃过了午饭,就又启程了。
离别了清澈的湖泊,复又投入大山的怀抱之中,仍伴随着一条大河,不过这次是金沙江了,过了金沙江,又环山而上。快到丽江了,自然很兴奋激动。都挤着向窗外望,想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孕育了这样一座世界旅游名城。山不算太高,差不多一千米左右,却很宽广,绵延到视线无法触及的尽头。挺拔的山脊从山顶一直落到山脚下的河边,像一条条遒劲的苍龙伸颈到金沙江里去引水。雨停了很久,太阳出来,傍在山顶。山从头到脚都是青黄交错的葱木,一派生机盎然。一条条山泉像一个个小瀑布飞流而下,闪入一堆林子不见了,向下寻觅,在红土田里复又见其轻快活泼的身影。车在山上盘旋着,这次不是绕圆锥,而是在一个面上向上挣扎。到了山的顶部,再看那山,从苍翠的自然之中捕捉到了一些人类存在的气息:一片青油的斜坡上,星星点点散步着百十来只山羊,半山上更大一块草地上,四个广告大字赫然入目:永保水泥!
转过山顶,绕到另一个方向,又开始下山。向窗外望,路边的人家多起来了,多是些四合房子,很像中国古代的四合院,只不过房子的材料多为土罢了。这些房子每四个聚在一起,组成一个严严实实的方形,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是四角中一隅的一道小门。着使我想起了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句话;中国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院落文化。他讲的大概是四合院吧!很有些道理的。然而我承认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似,却不承认两者在内容上的共通,中国文化如今已经渗入到其他国家,正成为一种世界文化,怎能与院落文化相提并论?
这些院落外出的门很小,说明他们不大注重外出,都喜欢长时间呆在里。在这样一个近乎封闭的小天地里生活,喜欢四处游荡的我,无法想象出里面的人的生存状态。
想着想着,车就进入了一片小平原,然后驶入一座小城,这便是丽江了。大家又都惊呼起来,争着看窗外的丽江与自己头脑中的有什么不同。我懒得挤,静坐着,想着后面多得是机会。
到目的地兰香客栈时,已快七点了。大家也很疲倦,吃过晚饭,到附近胡乱逛一下就各自回房了。
这家客栈算是比较现代化了,有马桶、浴缸、电话、电视等,一边掂量着“客栈”两个字,惊叹旅游业的发展之迅速,也一边庆幸着能舒舒服服地住上两个晚上了。


7月4日,到丽江的第一天,也是此次丽江之行的最后一天了。一大早便和几个约好的同学一起去逛街。女生喜欢逛街,男生则喜欢陪女生逛街,于是我们一行四个男生、两个女生整整一个上午都穿梭在古城的各家饰品店、服装店里。
先是去了水车那里,据说这是古城最古老的遗迹。水车上面布满青苔,在水流的带动下,吱呀吱呀地转动,像历史老人的脚步,深沉而有力。水车背后就是有名的丽江古城了,入口左边有一个巨大的牌坊,上书着江泽民题的几个字:世界文化遗产!右边是一个形似华表的附龙的柱子。沿着入口处的石板路,我们入城了。
一幢幢古代木房子整齐地罗列在两边,中间让出一条宽敞的马道,可街上还是显得熙熙攘攘,尽管还很早。可能大家在平日厌烦了喧闹之后,便想早早地来享受清静中的古城,可恰好每个人都想到了,于是又都来了,清静也就退缩于某个角落了。我们年轻人都有些消受不起这份热闹,对于年老的,我们就不难想象其尴尬处境了。这些木房子都是修缮过的,虽遗留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但毕竟还是按原样进行的,本来的面貌没有掩盖多少。木房子有一层的,两层的,也有好几层的。有的是笔直的陡墙,一直到顶;有的讲究撮合搭配,深入浅出;有的用柱子撑着,像吊脚楼。窗户多用木版钉严实,也有装上玻璃的,很少用纸糊的。栏杆造型各异,精细美观,一切可以想象的美好的平面图案,都呈现在这里了。屋顶坡度陡起,屋檐伸出部分短小,但四角上的雕梁画栋伸展得很开。有的门上还贴了对联,与大红的灯笼,漆红的门、柱子、窗户默默契合。
一眼过去,两边一楼全都是商店、饰品店、服装店,也有一两家药店、饭店、银行等。有二楼的,楼上便窗户紧闭,也难找到上去的楼梯,因此对路两边的古房子,我们没有什么近身的观察。其实我心里还是有一点失望的,现代商业化气息太泛滥了,连这么偏僻的一个古城也概莫能外。古老的城下荫蔽着流动的商业街区,到处是灯红酒绿、飘着五彩广告旗、遄动着现代人群、流通着现代钞票,无论是多么地顺应时代,看在我们这一群追求本真的人眼里,多少是有一些不和谐的。
走在路中,嘴里不知不觉冒出一句:人人都说丽江古城好,我怎么感觉不到?这时耳边响起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丽江好在其内涵!”我扭头一看,是一位老人,他说完后也不待我回答就匆匆走到前面去了。我顿时觉得有一些羞愧:我这或许是无知的想法怎么让别人知道了?但凝神细想,又不以为然。这内涵是什么呢?在这被现代包装和涂抹的古城里,老人能悟到什么?仅仅是因为年轻么?我苦笑。
懒得思索,也无心观看,便一个劲儿溶入购物人群中:两个女生在前,四个男生在后,一家店一家店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见到有些合心意的便毫不犹豫地掏钱……
出城时已近中午,大家各拎大包小包,一路拍照,一路沿小溪往回走。吃过午饭,午睡之后,两个同学又执意要去木府瞧一瞧。两个女生逛了一上午,很累,不想去了。只剩我们四个男的,照样风雨无阻。
天气不坏,气温适宜,我们就大踏步迈开了。木府并不很远,穿几条街、拐几个弯、过几个大小牌坊,木府就到了。位于古城西南隅,是历代纳西土司的宫殿,据说可以和紫禁城媲美,被称作丽江古城的“大观圆”。《红楼梦》中的大观圆我是早有所闻,那里面的美景自是无法用词语描出,但终难亲身体会,不无遗憾。此刻便希望这木府是那大观圆的从文字到实物的转换,才对得起我这份仰慕之心很那点不少的门票。
先是门前的忠义坊,牌坊高大英武,上书‘忠义坊“三个大字,代表了土司的威严和忠心,四座石狮赫然雄距于门柱边,锐利的目光逼视着每一个行人。进了正门以后,面前突然开阔,亮出一片宽阔的广场,这里大概是土司祭祖、整操军队的地方。广场正那边开始就是几座宏伟华丽的殿堂,分别为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和玉音楼,每座殿堂都居于层层白玉石阶之上,象征着土司的地位。议事厅宏伟壮丽,怀拥着巨大的广场,万圈楼有三层,屋檐错合翘起,像翻卷了的书页,护法殿庄严肃目,光碧楼小巧别致,玉音楼掩荫在苍树之中,情趣幽静。这一丛殿堂的两边是与迂回的曲廊,一直伸到后山,再沿着石阶向上,便到了高出众殿之上,居于山腰的三清殿。此殿结构甚为精巧,纵向分成三阁,中阁突出,两边缺进,中阁三层,两边两层,横向又分成三层,自下到上分层次凹进。整幢楼高低左右错落有致,下层注重门梁雕饰,中层偏于窗格上彩,上层则讲究屋檐别致,整个殿堂俨然一座角楼倍出的碉堡,又似一古代建筑群的裁合体,屹立于古柏苍翠之中,有景致极了,壮观极了!殿脚下有一方平台,扶着栏杆可以望见大半个古城,黑瓦红梁的屋顶一个叠一个,一层层压过去,把那可怜的一点点现代建筑都挤到一个不易着眼的角落里去了,自己也仿佛真的成了古代土司家族的人 ,倚着栏杆欣赏着自己家族创建起来的繁荣都市。
由于晚上六点有聚餐,时间不够一一细看,只得走马观花浏览了一遍,心里甚是遗憾!赶紧拿相机准备留几张照片,可电池没电了。费了好大的劲找着了一个地铺,挑了对电池一问价,吓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十块!
忍痛买了一对,便开始取景、摆姿势,有两个还去定了古代衣服拍照,我也戴了土司帽子拍了一张,风光了一回……突然,轰隆隆一阵雷响之后,哗啦啦泼下一阵大雨!大家都没有带伞,只好驻足片刻,趁机也去光顾了剩下的几个角落。
这是一仿幽静的去处,有小桥流水、绿杨柳堤、花草盆栽、桌椅琴台,还有古时各家庭成员的卧室。这里既有南方水乡的神韵,也有北方古城的气质。雨天里,处于朦胧之中,更是娇美!只可惜我们的衣服被雨淋湿了,贴着不舒服,又得赶时间,等雨一小,便光着头往回跑。
回屋洗过澡后,休息了片刻,晚上便出去吃饭。在一家不大的饭店里,点了几样特色菜,有丽江粑粑、云南药鸡等。说实话,味道我实在不敢恭维,但中午没吃好,着实饿了,也不管这些,吃了个精光。
回来又顺便逛了一下路边的小店,就回房了。收拾了一下东西,看了一会儿电视,眼皮便不由自主地合上了……


7月5日一大早,便各自携好行李,睡眼惺忪地踏上了归途。
此刻,我的心情是麻木的,这次来是惊喜呢,还是失望呢?我不知道。但既然来过了,没有带走好心情,也就不要带走坏心情。想到这,我长长地舒了

转自: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9892284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