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5 云南游记——丽江 元旦长假,突发奇想,只身买了机票就去了云南,还希望在美丽的彩云之南邂逅一段魅力的艳遇,结果艳遇倒是没有邂逅到,偏偏遇到了席卷全国的感冒浪潮和云南少见的阴冷天气,连云南老家的导游、同学都说:这么冷的天气,实在少见少见。没办法,只好自己一个人,拖着39度的病体,躺在宾馆的床上,自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然后,再拖着39度的病体到处闲逛,最后,拖着39度的病体,参观了一下丽江市人民医院,自我安慰道:算是给西部贫困人民做点贡献。 不过就算是天气很冷,身体很热,头很痛,身子很酸,丽江还是很漂亮,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难得见到湖水的北方人,丽江简直就是一个天堂的存在,大研古镇是沿着河水而建的,典型的先有水再有城,没办法,土木结构嘛,最怕的就是火,先要找水把火给镇住,不过就算是这样,丽江那座原来两层的“兄弟同科阁”还是被火给烧了,还好县太爷心胸宽广,有崇尚考试成绩,对这户出过3名进士的家庭特别看重,自掏腰包重修了一遍,还加盖了一层,寓意“更上一层楼”,由此可以看出丽江古时候是多么看重科举文化和考试吧。 丽江的特有少数民族纳西族的确非常羡慕汉文化的优良传统,能考上进士,对他们就是非常大的肯定了。纳西族继承着大汉民族最强盛的大唐王朝的种种传统,最明显的就是以胖为美:男孩子生的白白胖胖,张相再好一点,最好再戴一副眼镜,就是纳西族最标准的小伙子了,他们的民族称呼小伙子就叫“胖俊哥”,怎么样?顾名思义了吧,听完这种介绍,自己赶快找了副眼镜戴上,照了照镜子,还是满符合条件的哈,看来整天不锻炼养成的小肚腩在这里成了宝了,郁闷ing+开心ing。女孩子嘛,大家都管叫“胖金妹”,注意哦,不要叫成“潘金莲”。 既然继承了汉文化的优良传统,那远古就流传的“男尊女卑”自然是不在话下了。纳西族是古代中原羌族南迁而来传承演变而成的,从游牧民族变成了聚居务农的民族,要放下多大的尊严啊!不过这不是男人们在意的,纳西族的男人们只在意“琴棋书画诗酒花”,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加下地等体力活就全部交给女孩子了。了解到这些,真是自叹这里是男人的天堂,生在这里,真就是别无他求了。 冬天来,冷是冷了一些,但是来旅游的人就不像夏天那样摩肩继踵,这样自己就可以更加悠闲的行走在古镇里面,看看纳西族的各种奇风异俗。从东边走到西边,再从南边走到北边,登上古镇的最高处,俯视整个大研,感觉阳光懒洋洋的洒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城市都在散发着慵懒的气息,一片片随意而又不失布局的古老建筑就扑面似的冲入你的眼帘,自己也忽然感觉懒散了下来,坐在一所茶馆中,要上一杯热茶,坐在阳台边看着它犯傻。有人说:到了云南你要忘记你的过去,忘记你的职业,忘记你的身世,忘记你的烦恼,尽情的投入这片热情的天空下。说的是没有错误,也一下子凸显出懒散、自由、随意的小资情调。不过现在的我,忽然感到浑身的酸痛,才想起贵体欠安,外加摸了摸迅速干瘪的荷包,才发现,忘记什么也不能忘记自己正在生病和经济基础这两大旅游的本钱。 作为茶马古道的易货重镇,大研总该有一个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而这个称之为四方街的市场,就位于古镇的中心,那座“兄弟同科阁”,就默默注视着这块市场的兴衰。建国后,确切的说应该是云南丽江开发旅游之后,政府就把这个集市迁出了古镇,放到了新城,四方街也就变成了一个小广场,每天下午,纳西族的老头老太太就到这里活动活动老胳膊老腿,跳上一段民族舞。原理跟跳秧歌差不多,但是民族变了,那么音乐、服饰、动作都变了,那我们这些汉族人看着就很来劲了,好多人凑上去一起跳,倒也像模像样,只可惜自己实在是小脑不发达,要不上前跳一下,指不定可以吸引哪个“胖金妹”的注意呢! 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宗教,连造纸技术都是自己的。那个文字是最象形的文字了,一帆风顺看起来就是画的一个人在划船,持之以恒就是一个人钓鱼,钓了半天钓到了,奋飞就是一群鸟儿在飞……最酷的就是“我爱你”的纳西族语言,我半天看不明白,询问了那个写字的老人,老人笑呵呵的对我说:“意思是需要时间。”我当时真是@#^$#! 纳西族的文字写在自己做的纸上面,纸是用树皮浸泡2天,然后捣成酱,然后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的,据说防腐防虫,千年不烂,所以又称“千年纸”。我拿起一张反复观摩:就这么一张像草纸一样的破纸如何能存放上千年?又如何能卖出像4,50块的高价?埃及的草纸好像也只折合5,6块人民币吧,那可是能放3000年的老古董式传家宝,质地效果也远比这纸强的多,看来纳西族也算是一个会赚钱的民族了。 纳西族自己的宗教似乎是藏传佛教外加远古羌族的萨满教,还有汉族道教的结合体,由于他们宗教中的祭祀者称为“东巴”而把它称之为“东巴教”,纳西族的文化也就称之为“东巴文化”了,具体整个宗教的情况……我不是学宗教的,委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知道“东巴教”,连同东巴文字都是传男不传女,好人死了上天堂,坏人死了下地狱,不管怎样,都是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工具罢了。不过精华部分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99年东巴文化就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可以传承千古了。但是我看来,更是给了丽江政府一个可以向世界招徕游客的噱头。 丽江大研古镇,真正的起源是茶马古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被誉为“西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也渐渐沉寂了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度,讲效率的浮躁社会,怎么会容忍一个马帮,驮着普洱茶,走上一年半载,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缅甸、印度等地呢?不过这半年,普洱吸收了马汗味,一路上的各种花香,以及青稞的饱满,泥土的芬芳,崇山峻岭的严寒,聚集了天地之精华,这种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到拉萨,价值也应该比普通空运或者汽车、火车运输的要贵上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都应该。现代工具运输的茶,里面只有汽油的“香”味。只可惜,马帮越来越少,真正从事这个职业的就更少了。不少马帮把马牵到古镇,让游客骑马照相,也用来在古镇游览。只是镇政府出于卫生考虑,不让马帮进驻古镇,惹恼了这些郁闷的马帮,围攻了市政府,闹得市领导一咬牙一闭眼同意他们自由穿梭于古镇,自我解嘲“给他们一条活路”,也算有个交待。 古镇的北面,是传说中的玉龙雪山,明朝有个学士来到丽江,看到这么壮美的雪山,不禁大笔一挥,写下了“玉柱擎天”、“玉壁金川”八个字。“玉柱”和“玉壁”就是指的这座玉龙雪山了,“金川”,指的是奔流在丽江境内的金沙江,有几幅20世纪初一个美国人照的照片表现了当时雪山的雄奇。只可惜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雪山上的雪也在渐渐融化,现在也就玉龙雪山的山顶有那么一丁点的雪,丽江市委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