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路向北:海拉尔之行(4) |
[游记]一路向北:海拉尔之行(4) |
2007-07-18 sina.com.cn |
《一路向北》的前几篇,所谈论的食海拉尔的地理风貌和美食特色,然而这一切仅仅是草原文化生态的部分而已。真正为这种风貌赋以美感的,依然是生活在那片草原上的人们。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仅仅是在说,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当地人提供物资和居所条件,而且意味着,当地的自然条件塑造着人们对于世界和他人的观念。一个抬头便能触摸苍茫的天空,开眼便能一目千里、放声便能将歌儿送上云霄的民族,对于天与地的理解,当然跟一个自小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孩子完全不同。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俯仰留连之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草原上的歌曲总是那么悠扬洒脱,流转回旋,直至千里之外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工作品,才能匹配得上那恢宏巨大的自然神奇。站在草原上,想去唱《双节辊》,这是可笑而荒诞的。你不会有丝毫如此这般的冲动。 (乌兰牧骑,含义为“红色宣传小分队”。一般三人组成,行走四处。原先是通过演唱来宣传毛泽东思想,现在主要只承担表演性质。前坐者是当地的宣传部长。) 草原上自然经历过无数的战争,然而,草原的一望无际,却令它毫无掩体可寻、毫无秘密可言。所以,在草原上发生的战争,必然是最为坦荡而直接的。浩浩广原、猎猎旗风,双方排开兵马、摆开阵势,冲锋、厮杀,无可遮掩、无可躲避,要么胜利,要么死亡~~在草原上的正面冲突,只能成为强力者的舞台。 战争当然是人际交往中最为激烈和残酷的形式。然而,草原的风貌和生活条件,却决定了生活于斯的人们对于简单、干脆、坦诚、直接的日常交往方式更为热衷和向往。 虽然在此次的海拉尔之行中,我所接触的基本都是已经生活在城市里的海拉尔人,不过,他们对待朋友的那种耿直与爽朗,仍然一以贯之地展现着宽广气息。 为我们一路驾车随行的米叔和王叔,都是极为豪爽的汉子。王叔虽然话不多,但说的话都很实在,一句顶一句。米叔年长他几岁,看上去比王叔年轻不少。当我们随王叔北赴满洲里的路上,他不断地打电话来,关切我们已经的方位。在离开海拉尔的午宴上,米叔更是向我们大谈他的养生之道,并且叮嘱我们:“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海拉尔之行,最要感谢的当然是韬洋一家人。其实,她和她的弟弟都很像他们的母亲,尤其是在性格上,一样的爽朗。话才说上两句,就发自内心地咯咯直笑,开怀不已。我得承认,他们的笑声是极具感染力。如此开怀的笑声,还有美丽的呼伦贝尔带来的饱满记忆,让我们感到心情愉快,不虚此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64f54c010006gk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