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内蒙古之满洲里:北陲国门 |
[游记]行走内蒙古之满洲里:北陲国门 |
2008-05-22 sina.com.cn |
行走内蒙古之满洲里:北陲国门 2007-09-25 21:07:07 大中小 标签:知识/探索旅游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游记 行走内蒙古之满洲里:北陲国门 上午8:00,山东航空公司的CA124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缓缓升空,开始飞往满洲里。 飞行约两小时后,从空中俯瞰,明晃晃的湖面、黑呼呼的露天煤矿依次在眼前闪过,铁路象一条细线延伸在土黄色的大地上。随着飞机高度的缓缓降低,一座长条形城市从舷窗右边缓缓闪过,沿铁路线从两侧展开。这便是久违的满洲里了。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俄语“满洲里亚”的缩略,在祖国版图上处于鸡冠后部位置。10:10,飞机平稳降落满洲里西效机场。一出飞机,便感觉寒气扑面而来,同行者纷纷采取了保暖措施。 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国门景区,暨中俄铁路口岸。恰逢中国方的拱形国门正在拆迁,原有的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大字已经拆走,但国门历经岁月沧桑的风骨犹存,在秋风中傲然屹立。往前延伸50米处,俄方国门上“POCCNR”的标志显然。此时,一列载满汽车和挖土机的中方列车正停在中方国界的窄轨上待放行。由于两国铁轨的标准不同,所以有并行的两条铁轨,中方的稍窄,俄方的稍宽。满洲里是中俄双边贸易的主要陆路口岸,约占陆路进出口总量的60,每天从国门通过的火车是比较频繁的。另外,每天还有大量俄罗斯人从公路口岸进入满洲里,街头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俄罗斯面孔便是自然的事了。 中方国门稍往前,隔离铁丝网旁就是41界碑了,上面是鲜红的国徽和“中国、41、1993”等字样,中方41号界碑和俄方40号界碑间是缓冲区,属共管地带。中方国门稍往后,铁路路基下有一个五米宽的通道,这就是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据碑记介绍,建党初期,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共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依托中东铁路经满洲里辟建了一条组织周密的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一九二八年,中共代表由此出境赴莫斯科参加“六大”。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者加紧对中苏边境的封锁,为此中共北满特委在满洲里、扎赉诺尔等地组建地下交通站。一九三七年,各地下交通站先后遭敌人破坏。建党初期到一九三七年,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衢秋白、王明、李立三、王尽美、邓恩铭、邓中夏、张闻天、周恩来等均在此处留下足迹。通道南面还有两个仿制的俄式四轮马车供参观,车轮前小后大,形制简陋。当年中共“六大”代表就是坐这种马车离开国门前往莫斯科的。铁轨北面,正对着通道的是题为“和平之门”的雕塑,主体部分是“M”型的白钢结构,高13.8米,顶端为一球体,象征着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连,球体上有五只展翅飞翔的鸽子,寓意和平。雕塑后有七幅铜塑,呈半椭圆形三列分布,陈述着满洲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和风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ea46801000bt7.html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