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古之行

[游记]内蒙古之行

2008-07-01    sina.com.cn

从内蒙古回来,最难以忘记的不是烤全羊、不是天鹅湖、也不是骑马的快乐,浮现在眼前的常常是那沙化的草原景象,脑海里常常想起的是蒙古游牧民族对天的崇敬和对死的淡然。在草原你随处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草原牧民对草原的敬仰让人感慨,游牧民族对天的敬畏让人感动。

蒙古民族以“苍天”为至高无上的神灵,是他们的保护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成吉思汗”的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汗是皇帝的意思。就是这样一个以开创蒙古帝国为骄傲的英雄,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几乎整个东亚,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成吉思汗通过战争征服,结束了蒙古民族各部落之间延续了上千年的仇杀争斗,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成为蒙古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他也有很多遗憾终生的事情:他的父亲被塔塔儿人杀害,妻子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攻西夏未果而亡 。这些遗憾使他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安排。

其实,自古以来,对天的崇敬就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母系社会的认为生命来自“万物肇始之母—大地”,还是父系社会的认为“苍天是慈悲仁爱的父亲”、“大地是乐善好施的母亲”,这些观念将“父、母、子”类比于“天、地、生命”的关系。

蒙古族《祭灶词》中是这样说的:“上有腾格里之熳火,下有额托格地母之热力,以精铁为父,以榆林草木为母”
,这与草原牧人视腾格里(天)为父,上天主宰一切,草原大地为母,大地养育万物的观念是一致的。从古至今,蒙古人的传统信仰只有两个,一个是长生天,相信长生天能够安排一切,决定一切,主宰一切;一个是承天命而生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成为最高统治者,乃是天命所归。这两种信仰的结合,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积淀和精华所在。而成吉思汗在统一各部的斗争中所尊祟和利用的就是这个具有无上威严的、统治万物神灵的“长生天”。

古代蒙古人对天的崇敬以及这种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观念,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自然界造就了生命和人类,自然界是一切价值之源,人仅仅是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人类应尊重自然,但不是对原始自然的屈服。在道德方面,他们谴责那些贪婪攫取自然资源的人,反对竭泽而渔的行为。例如,自古以来草原民族将狩猎作为游牧经济的补充,但在动物繁殖期和成长期,绝对禁止狩猎,从而保护草原生物链的完整,这在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有大篇幅的描述;在宗教方面,牧人中有很多有利于植被保护、动物生长和水源洁净的生产生活禁忌,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在社会制度方面,确立了保护草场、水源和野生动物的法律制度。他们认为,万物和谐共存就是“天道”,尊重自然就是对“天道”的尊重。如果人顺从天意,那上天也会让草原水美草茂,牧民的生活就富庶。草原民族“天人相谐”的自然观及其实践,给进入人类文明社会的现代人一个警示和做出了表率。

蒙古族谚语中是这样描绘天与地的:“苍天就是牧民眼中的活佛,草原就是牧民心中的母亲”,体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草原的几天里,无时无刻不在亲身感受草原牧民的这种对于大地母亲和苍天父亲的深情厚爱。牧民满怀深情的为我讲述那个流传在游牧民族心中的故事。在那个古老的传说中,美丽的长生天赐予蒙古人“三大宝”——蒙古包、草原、牛羊和“三小宝”——蒙古刀、马头琴、奶酪工艺,这是苍天对于游牧民族的恩赐,使得游牧民族赖以生存。这也就可以轻松的解读到苍天在蒙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蒙古民族对于长生天的敬仰和笃信。

“天生万物,大地负载,强者生存,人莫能外。这是世间一切生命生存的根本法则”。
“食为求饱,衣为避寒,饱暖之人多贪多占,上违天意,下害众生”。
“人类是终极动物,无有天敌,应心存自觉,违天肆意,天人共诛。”

“农耕之人,违背天意,妄求平均,为养活残弱,向大地无限索取,名为仁义,实为邪道。”

这些话用蒙古民族朴实的解释就是:天地之间可比为一洼湖水,众生可以比为鱼,人类是众鱼中的一种。本应各安其命顺天而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可是鱼儿中的一类却为私利,动用智力,制造工具,吃光了所有比它小的鱼,杀光了所有比它大的鱼,养殖水藻以饱众鱼之腹。肆意妄为,导致水质恶化,水藻不生,后自相残杀,利用工具,相互毁灭。虽有少数逃过杀戮,因水质污浊,无法生活,终于灭亡。 多么浅显而深刻的比喻啊!深刻的说明了人类生存中应该遵循的法则和道德。

成吉思汗曾面对众人朗声说道:“滥用长生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制造各种奇巧的工具,来满足人类的感官欲望,这就是文明的本质。文明是反自然的,文明的依据是人道,自然依循的是天道。人类若不放弃文明,文明必将毁灭人类。”

远古时期的游牧民族都能意识到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今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却少得可怜。

在内蒙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没有见到过在北方经常可以见到的坟堆,问起这个事情,牧民告诉我,在牧区实行野葬,也叫天葬,即人死后用白布裹身,选定日期,用牛车拉着死者在草原上行走,让尸体颠落在荒山野甸之中。直到三天后再沿车辙寻找尸体。此时如果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就会认为死者生前善良仁义做尽好事,长生天接纳了他,他也就升入了天堂。尸体若原样保留,就说明他生前有罪孽,就请喇嘛来念经,给他赎罪,并在尸体上涂上黄油,洒上酒,以引来鸟兽啄食。对于野兽吃剩的残骸,收起来用土深埋起来。现在有的地区还在用这种方式安葬逝者,但大部分地区也已经实行火葬。火葬时在尸体上涂满黄油,火化成灰,并请喇嘛念经超度,祈求苍天接纳这个灵魂。火化后的骨灰有的埋于旷野,有的则抛洒于山谷、江河,与大地同在。牧民在向我说起逝去的亲人时非常的平静,脸上的表情也很安详,我觉得他们其实是真正解读了生命,真正的理解了生命,才可能这样平静的谈及死亡,也才可以正确地对待死亡。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变化成什么,也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之中。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bb570001000ag72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