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古之行:呼和浩特3

[游记]内蒙古之行:呼和浩特3

2008-05-22    sina.com.cn

在炎炎的夏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有幸来到了内蒙古,来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这次旅行中,无论是在包头;无论是在鄂尔多斯,还是在赶往呼和浩特的路上;我都能看到好客的内蒙古人民欢迎的标语——欢迎您来到天堂草原……

无论是在成吉思汗陵,还是在五当召;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草原毡房,我都能看到代表天堂的蓝色,代表大地的黄色,还有代表火神的红色——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崇尚自然的民族,自古以来,他们就把自己赖以生存的草原看作是天堂!
过去,我们对大草原的印象是歌中所唱的情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遗憾的是,我在这次旅行一路中所看到的大草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因为连年干旱,草原上没有了厚厚的郁郁葱葱的草地,没有了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没有成群结队的羊群、牛群和马群……

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个退役的战士巴特尔师傅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们:内蒙古已经出现“三化”,即:蒙古人已经汉化,大草原已经沙化,城市里没有绿化。

说蒙古人汉化,一点不假。给我们当导游的白桃格色姐姐是纯正的蒙古人,其父母都是蒙古族人,但是她和大多数年轻的蒙古人一样,几乎不会说蒙古语了,就连生活习惯也和我们汉人差不多了。在呼和浩特市,说蒙古语的人很少很少,大家都说汉语。说大草原沙化,那是客观的现实。从鄂尔多斯市到呼和浩特有200多公里,沿途看到的多是贫瘠的山梁,荒芜的高坡,干涸的河床,枯瘦的树木,退化的草地和生长不良的玉米、土豆、高粱……第三条,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们经过的几座城市,看到的绿化状况还好。

我给内蒙古也总结了“三化”,即:城市现代化,旅游生态化,民族一体化。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受益匪浅,“扬眉吐气”(羊、煤、钍、油气)等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伊利、蒙牛、包钢、包铝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应运而生,内蒙古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各地纷纷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我在包头,在鄂尔多斯,在呼和浩特这些城市的亮化、美化、绿化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丝毫不比内地城市逊色。尤其是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展现了生态旅游的真实内涵。蒙汉等民族和睦相处,真正体现了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精神。……

这两天我们是在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旅游。介绍一些我们去过的几个地方:

美丽的呼和浩特位于大青山脚下,人们叫她“青色的城”。呼和浩特,虽位居内蒙古高原之上却是水草肥美,蒙古语就是“青色的城”的意思。

位于城区内的大召寺。大召寺汉名无量寺,也叫银佛寺,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誉为“九边第一泉”,并将此5字雕成匾额,悬挂在大召寺建于400年前,寺内有“三绝”,即银佛、龙雕、壁画。

在大召寺,走过牌楼,穿过山门,步入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香的味道隐隐约约传来,轻轻转转经桶,想想求个什么福来,于是虔诚地敬上三枝佛香,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此时,也许是身处的环境切合了自己此时欲。

乌兰夫纪念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于1992年12月落成开馆,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乌兰夫同志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自1923年参加革命以来,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我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建设,为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乌兰夫纪念馆包括主馆、纪念广场和塑像平台、碑亭、牌楼。纪念馆展览分为序厅及六个展室、两个展廊,展示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全过程。序厅的正面为乌兰夫同志汉白玉坐像,背景为“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巨幅画。东西两壁为四组高5.5米、宽3.5米的大型仿汉白玉浮雕,刻画了从“五·四”运动至今,在风云激荡的80多年中,中国人民尤其是内蒙古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陈列,共使用文物135件,历史照片286张,绘画9幅,文献126件。

乌兰夫同志是内蒙古第一位区党委书记,而现任内蒙古的区党委书记储波同志曾经是我们湖南以前的省长。01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也是很突然知道储波同志调任内蒙的消息。当时在湖南,储波同志是我们的为民省长,为湖南的建设,他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功劳。而今天,在他的带领下,内蒙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内蒙的明天也会越来越好。

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称为“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王昭君原是皇宫中的宫女,西汉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国王)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

在呼和浩特我们还去了一些地方,我也不一一说了,再说说我在内蒙这几天,体会到的一些民族特色的东西:

1:蒙古族喜爱的食品是:奶茶、炒米、鲜奶、酸奶、奶豆腐、奶油、奶酪、马奶酒、手扒肉、烤全羊、蒙古火锅等。不管是在蒙古族家庭中,还是在宾馆酒店里,蒙古人都用这些传统食品来招待客人。饮食民俗是一个民族展示自己的第一窗口,也往往是一个民族最不容易失落的民俗传统。

2: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奶茶,就是用砖茶和鲜奶煮成。先把砖茶砸碎放在水锅里煮,茶烧开后加入鲜奶。再烧开后,除过残茶,装入壶中饮用。奶茶多用于早点,方便于游牧生活。在内蒙这几天的旅游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奶茶。农家的温水瓶里灌的也是奶茶。其他的奶制品造型美观,味道醇香。在内蒙的商店里,随处可以见到加工处理过的奶制品,“奶茶粉”、“蒙牛”、“伊利”的产品已经走向全国。奶制品等土特产的商品化正是对饮食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饮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食物上,还体现在各种独特的席间礼仪和食物吃法上。蒙古族是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每当客人到来的时候,献歌、献哈达的同时敬马奶酒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热烈欢迎。宴会期间唱歌跳舞,十分热闹。今天我们在呼和浩特的“巴音浩日娲”饭店就欣赏到了蒙古族姑娘的美妙歌声和小伙子的马头琴演奏,并观看到献歌、献哈达的敬酒仪式。可见,宴会和酒席是展示蒙古族风情民俗的一个重要平台,餐饮休闲场所进行适当的包装,就可成为参与性极强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现杀羊,煮全羊待客是蒙古族最高的待客礼节。我们去牧区访问时,牧民吉木斯家人一大早起来宰羊,以极大的热情迎接我们。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d6812801000arf2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