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

[游记]丽江游记

2007-07-16    sina.com.cn

每个丽江归来的人都对我说着同一句话:你应该去丽江,你必须去丽江!

丽江古城(一)短片

丽江古城(二)

初到丽江我十分失望!古城街道旁,小桥流水边全是密密麻麻,摆着相同或类似名优特产的店铺。旅行团很多,游人熙熙攘攘,放眼四周如果不是些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古屋、木板房,感觉是走在繁华广州的北京路。同行朋友忙安慰失落的我,丽江的美在于丽江的夜,丽江的夜之所以魅力无边,“得意”于它的酒吧文化。

我相信他的话迂回到所居住的纳西人家,足足睡了几个小时,然后和屋主讨教一番“琴棋书画,烟酒茶”之类的纳西男人必拔湟铡?在细雨霏霏中步入古城。

夜的酒吧,弥漫着放纵的气息,难于想象的是小桥流水两旁竟然是一排排的酒吧,而且座无虚席!操着南腔北调的人汇集在这不长的一条街,开始放纵一下自己,于是,原本很淑女的“文明女士”此刻也与我们这些“臭男人”吆喝着划起拳要决一胜负,我头上也多了块纳西人扎的头布,平时看来很另类、时尚的玩意此时却觉自然融洽。

泡吧,表面平静,其实不然,犹如手中一本书所写:奔波的正好休息,闲散的找点刺激、单身的来寻情,失恋的要遗忘……。据说很多人是冲着丽江的酒吧来的,除了丽江,没有一个地方的酒吧能容纳如此众多心态各异的泡吧人!

夜的古城,店铺逐渐拉上木门,白天熙攘的人流像是从人间蒸发似的。我选择了一家名为《今生有约》的临河小吧。吧主的故事犹如时下热播的偶像连续剧。两人在长城认识,然后结伴同游,最后定在丽江共筑他们的世界,于是有了他们这间《今生有约》吧。

这种故事几乎天天都在丽江上演,所以并不新奇,而我却幻想着在这样的夜晚偶遇一个独坐的白衣女子,然后一段可媲美梁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传奇从丽江开始。

一碟丽江烧鱼、一碟吹肝,一瓶丽江风花雪月啤酒和一个孤单的我,在昏黄的烛影下开始品味丽江的夜、丽江的桥、丽江的水,白天被喧嚷声淹没的流水开始变得富有韵律,完全可见里边的水草不停的舞动柔弱的身躯,仿佛在舒展着白天紧蹦的神经。酒吧里还有几桌游客,失望的是没有我想见的白衣女子。

大家似乎有着共同的默契不想去打破这份难得的静,于是一个人静静的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想,在这样的夜色掩护下,谁都可以超脱。烛影下我拿起一本上世纪40年代在丽江生活的俄国人顾彼得所著的《被遗忘的王国》,突然觉得原本庸俗的我有了境界的升华。

不知不觉中烛影清风下独剩我一人,走在古城长方形石铺就的石板路,店铺早已打烊,只有家家门檐上一串串随风摇曳的红灯笼依旧亮着,远处走来一个身着纳西服装的老妇,全然无视我探奇的打量,迈着轻快的步伐,或许,只有此时她才找回本应属于他们而被我无礼打破的静谧和谐生活。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空旷的街道,掉了漆的木板房,摇曳的红灯笼……,这些不就是我一直梦想的能让心灵涤静、自由升飞,远离都市疲于奔命生活的丽江吗?

受到丽江之夜的鼓舞,睡意未消的我决定再探清晨的丽江。晨幕已拉开,古城开始苏醒。晨光中的古城石板闪耀着洁白的光芒,我可以仔细的琢磨那已经磨去粗砺、磨钝了棱角而变得线条柔和的石板路,河里的水晶莹透顶,彻得清晰可见河沙,不时有河岸边的垂柳枝迎风亲吻着河面,像是在问候早安!数不清丽江有多少桥?木的、石头的,很诗情画意。

令人惊奇的是丽江城内四通八达的河流、小桥,唯独不见的是船,哪怕是小小的一艘,这便是丽江有别于周庄,乌镇之处。或许是纳西人更钟爱于它们祖辈踏过的这一条条石板路;或许是纳西人不想让更多的人清搅河水的圣洁,据说这水是从纳西人所崇拜的玉龙雪山流下的雪水汇集而成,如果我的形容恰当的话,清晨的丽江是一种隐约朦胧的美。

不经意路过一个河渠畔边的小店,店主正熟练的摆弄着一种名为丽江“籽粑”的小吃,选了张靠窗的餐桌,脚下就是哗动的流水,临风拂荡的柳枝;喝着一杯浓香的酥油奶茶,再配一些丽江的传统小吃,懒洋洋的惬意立刻爬起来。在这里听着水声,观看街景,注视着五湖四海的观光客,人仿佛置身画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只有眼前一派如诗如画的旧景。

我突然醒悟,为何这么多人热衷、迷恋丽江,不就是因为它可以了却都市人一直想追求的一种没有尘世烦忧、恬静的生活方式嘛!

天渐渐的亮了,游人多了起来,古城开始步入它的商业角色。我固执的认为只有远离游人及商业气息的地方才是丽江的精髓,我暂别了已显喧闹的四方街。

到了丽江,如果不听纳西乐,不能算来过丽江!
天黑尽了,游人丝毫没有减退,我赶到纳西古乐的演出现场时,那早已坐满了人,海内外的游客不分肤色、民族、性别聚在一起无不是为了倾听这用最古老的乐器、最古老的乐谱和最高寿的演奏者演奏的眼看要消亡的古老音乐。根据《乐记》记载,纳西人认为“知声而不知羯?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着,众蔗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红灯旧幔下,一个个须发皆白步履维艰、身穿长袍马褂的耄耄老人在几个年轻女孩的搀扶下依次走进舞台,霎时掌声雷动,掌声是为了这些老人对民族音乐不懈宣传弘扬的精神而钦佩与敬仰的表达,还是为了那些在中原大地已经失传的古乐因为他们的执著和追求而得以在这边陲小镇延续的一种感叹!音乐响起,你如同置身于盛唐时期的豪华宫宴,一种遥不可及又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你耳边不停的萦绕,掌声再次雷动。但我说不清这掌声是表达某种敬意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为我身边有人已在睡梦中。

当年轻的主持人告知我们参与演出的老人每年都以几个的速度离世,为了纪念他们,舞台上方挂着一长排已仙逝的演奏着的遗像,看着台上那已近垂幕的老者一丝不苟的操起自己手中的乐器,看着台上一张张疑视着我们的像中老者,看着舞台上那几个花样少女伫立在那些老者中间,为了已经流传千年的古乐不至于在我们手中丢失,她们的青春亦贡献给了这份神圣的使命,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突地要从鼻腔里涌出来。

感谢纳西老人,感谢这些花季少女,感谢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a2481f0100026v3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