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拉善左旗之行

[游记]阿拉善左旗之行

2007-07-16    alswh.com

我坚信,在我们所熟悉的都市之外,肯定还有更多的事物,更广大的世界,那里充满了神奇与诱惑。其实许多人心灵深处都有志在四方的豪情,都有浪迹天涯的梦想,只是由于生活的羁绊与打磨,使之无奈地慢慢抑平下去。人,有时候必须拿出勇气去做一些不太有把握的事,没有苦难便感触不到幸福,而人生的精彩妙处不正在这一次次的冒险与体验中吗?
又是一天了,天气还是有些阴沉沉的,今天去阿拉善,很早就醒了,表妹也跟着醒了,看看地图,看看车次,总觉得好玩的东西那么多,只是时间太紧了,真是的,十多天的长假怎么算怎么不够用的。

看来我对气候的估计还是不够的,这两天几乎天天都要穿长袖的。在南门长途车站坐上了去阿拉善的车,一路上的路况、车况都还不错,地广人稀的地方,车自然开的也快。开始的时候都是满眼的绿,那种很旺盛的绿,天下黄河富宁夏,看来还真是的。混浊的黄河水哺育了西夏的儿女们,使她们不再靠天吃饭,黄河便用这甘甜的乳汁抚育了一代代的黄河人,让她们修养生息,世代繁衍。

过了平罗,仿佛是有个分界线似的,一下子便都是戈壁滩似的茺漠了,点缀在上面的是一小从一小从的茺草,不是草原的牧草,是一种茺漠中生命力顽强的带刺的植物。
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没有边际,没有人烟,没有生机,是一种茺凉的寂寞,只有茺漠中偶然掠过的一棵孤独的小树或倏的一下就擦肩而过的车辆打破这寂寞的茺凉。
远远的,在薄雾中看到了西夏王陵,高高的两个土丘,亦如数百年前无语的立在那里,守护着茺凉寂寞,忘却了它曾有过的辉煌与荣耀,人若是到了这种境地,也该有他超然的一面,可以抛去曾经的所有,而从容的面对平淡无奇吧。

贺兰山,与我的名字有着特别渊源的地方,山是茺凉的,只是长着与茺滩上相似的植物和极少见的几株矮松,很多地方都留有岁月风化过的痕迹,那土质的断痕不知已存在了多少年,斜斜的在路边俯视着来往的车辆,一年又一年。

山体上比较有特色的是有许多用石块拼成的标语,"人在路上行,理解养路人"之类的,甚至还看到了一个奔驰公司汽车的标志及"公路通,百业兴"的标语,时代的空气真是无孔不入,这镶嵌在泥土中的标语也算是我见过的最有特色的标语了。

阿拉善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比一般的县城大,比城市又要小些,有公共汽车,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蒙汉结合的城镇。这边打车很有意思,只要上车,到城里的任意的地方都是每人一元,而不管有多少人,后来我打车时问司机如果只是一个人打车是不是真的只收一元,他道出了真缔,虽然只收一元,但一般打车都是外地人,而外地人大都结伴而来,常常都有六、七人,而遇到真是一个人打车的时候,就在路上再多拉几个顺路的,自然也是每人一元,不算很大的城镇,这样的拉法(很有些小公共汽车的感觉),一天的收入也不算少。

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延福寺,这是一个藏教的喇嘛寺,门票只有2元钱,进门之后,寺院似乎有些破落,小小的,只有两进殿,第一进殿似乎在进行什么法事活动,门口有个老喇嘛在吹牛角号,里面坐着一些善男信女和喇嘛,有几个喇嘛在吹着长长的号角,演奏着藏教的音乐,声音淳厚悠远很有几分远古的味道,另有一个主持模样的在传诵着什么经文,除了我们这些好奇的参观者人们的神情是庄重而宁静的。第二进殿很大,有一位耳朵不太好的老人在看着大殿,这个殿据说有二千平米,供着几个藏传的佛像,微明的小铜油灯幽幽的在大殿深处闪烁着,还有旁边摆着转经的筒及一些法器,还有一些一种特殊的植物的种子嵌在竹棍上做的据说是念经用的东西。东面的偏殿开着,里面的佛也说不出名字,做的也不精致,脸上的颜色要么纯白,要么大红,很生硬,却也质朴可爱。

再返回第二道大殿的时候,传经的已经结束了,却看大家都往前涌,原来是寺里要施舍食物,先是奶制品,大概是奶茶,一个较年经的喇嘛端着一碗,挨个让大家喝,问到我,我愣了一下,看那奶茶有些油乎乎的,就说尝一下,他居然把我空过去没给我,大概是看出我心不诚吧,接着分发饼干、干果、小油炸食品什么的,别人都拿出塑料袋去接,后来还发水果,都是洗干净的。最后一位老喇嘛发一种挺特别的有点象豆腐渣的食品,捏成一团一团的发给大家,轮到我时,他只发给我一小撮,并再三嘱托我千万不要扔,要全吃了,仔细看看手里的这撮食物,有一点发绿的颜色,象是玉米面做的,里面还有葡萄干,吃起来有点酸酸甜甜的,有一点奶味儿,还有些腥臊的味道,真吃不习惯,看着别人的一大捧和我的这一小撮,我终于强忍着吃了下去。后来哥哥说这大概?quot;糍粑",应该是属于青藏一事带的特产。

延福寺旁边就是阿拉善王府,其实延福寺原来就是王府的家庙,现已被用做阿拉善博物馆的展厅。整个建筑群保存的非常完整,是宋朝的建筑风格与蒙古的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落,更难得的是很多细微的地方,如屋脊、屋檐、影壁等地方的砖雕都保存的很完好,很有些穿戴整齐的落迫的贵族的感觉。里面的展览主要是阿拉善的发展史和一些小工艺品展,依旧是藏、蒙、汉皆有,看到这里的古文物展,我仿佛触到了先祖的脉搏?quot;史前,阿拉善古生物空前繁荣,这里独特的古地理气候,为远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阿拉善人远古活动的足迹……至汉、阴,阿拉善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中屏障,河陇咽喉`,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击匈奴,设遮虏障;唐拒突厥,置于寇军;元设亦焦乃路总管府,明复居延。……清初,清政府设立阿拉善特别行政旗--阿拉善王府,延福寺。"至今,这片2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15个民族,近17万人口,想必当年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繁华盛世。王府里里外外走了个遍,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至高点来俯瞰这个独特的建筑群,也许是草原的会有很大风沙,使当时的人不习惯于盖很高的房子吧。

中午在街上吃的,主要是面食,四个人吃了八元钱,好吃不贵。

饭后包了车去北寺,这是在长途车上听说的地方,包车砍了价,四十元成交了。上了车才知道,原来北寺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近,在距阿拉善盟近三十公里的贺兰山麓,想想四十元的车钱也实在是不贵了。
北寺是新开辟的景区,进了山门,远远的望去,山势很有些险峻巍峨、雾气空蒙的,颇有些泰山的雄险与峨眉的秀色。一路上行,山势逐渐陡峭起来,新修的山路还十分完好,山上的植被都是亚热带的针叶林,有杜松、油松等等,都是生长在海拔1800至2300米的植被,松脂的香味和泥土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森林都是很多年的原始森林,因为这里的雨水不是很充裕,树木材质坚硬挺拔,地上落了厚厚的针叶,都已成了砖红的颜色,不是是大自然多少年的积淀。

海拔已经很高了,山上人不多,只听得到自己的气息和心跳的声音和偶尔的几声鸟鸣。我们终于登上了第一个主峰,站在山顶的亭子上,周围的贺兰山,针叶林尽收眼底,鸟鸣不知何时也变成了一片,清风徐来,登山的疲累也随之烟消云散了,高原的山也别有一番景致呢。

时间己不允许再耽搁了,慢慢的下得山来,在山门口买了一串水晶手链。山门外有个什么庙,两三间很普通的不能称其为庙的房子居然还要收门票,实在没什么看的,就坐车回阿拉善了。
在小镇上逛了逛,有些蒙汉结合的味道,偶然也会有穿蒙族服装的人走过,市集的店铺大部分都是奇石店,经营些贺兰石,水晶工艺品什么的,原来水晶还是这里的特产,听说原来这里的沙漠中常常可以拣到水晶石,只是现在要到沙漠深处才有。

就要离开阿拉善了,有一丝丝的遗憾,因为书

转自:http://www.alswh.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9920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