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古黑水城文献研究与黑城学有重大成果 |
[游记]内蒙古黑水城文献研究与黑城学有重大成果 |
2008-05-22 sina.com.cn |
1909年秋季,这批黑水城出土文物被科兹洛夫运回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保存在俄国皇家地理学会新建的一座大楼中。后来这批文物中有关艺术、考古类的文物,被运往亚历山大博物馆,书籍文献被运往俄罗斯科学院,即今天的东方研究所保存。1933年,共有3500多件文物被“国立艾米尔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博物馆)东方部收藏。另外,东方研究所的收藏也已点清,共8000多件。 多年以来,由于俄罗斯文物考古与博物馆界缺乏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人才,对这批黑城文物一直未能开展全面细致地研究。中国学者希望,随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逐步实施,中国大批被掠走的文物,包括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在此之前,中国学者也应当有权对其进行研究和整理。 在对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考古学术界展开了与俄罗斯多方联系和交涉。最终,俄罗斯方面同意由中国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带领的中国学者,来到圣彼得堡,对黑水城出土文献进行研究。 近10年来,史金波教授先后四赴圣彼得堡,组织中俄学者共同对于黑水城文物进行了登记、整理与研究。目前,已编印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6册巨著,总共为俄藏黑水城文献设立了8000多个编号,系中国中古宋、夏、金、元时期的写本和刻本,展示了辽、宋、夏、金、元,特别是西夏时期的文化资源,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质量之高,和敦煌文献相似。此外,内蒙古文物考古学界,也多次赴黑城展开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曾经由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文物考古所李逸友先生主持挖掘,并编辑出版的《黑城出土文书(汉文卷)》,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黑城出土文书(少数民族文字卷)》也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学院编辑和翻译中,即将出版。这些文献资料,被称为一座辽、宋、金、元时期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的“学术金矿”,其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 通过多年的研究,黑城文献学又称为黑城学已经逐步建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书籍不同,文书是当时应用的文字,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未经人加工,在实际生活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就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文书而论,在中古时期,宋代文书最为缺乏。敦煌吐鲁番文书主体是唐代,数量较多。而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主要是宋、元社会文书,正好填补了宋、元社会文书的稀缺,衔接了中国历史文书的链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c998a901007ypv.html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