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之行第二天——距离热... |
[游记]丽江之行第二天——距离热... |
2007-07-19 live.com |
May 09 丽江之行第二天——距离热情最近的冷漠 早就听说玉龙雪山是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雪山。但是不知道这样的距离是个什么概念。 来到丽江的第二天早上,推开木王府驿站二楼我们的房间的卫生间的窗户,远远的就可以看见雪山的轮廓,近处的山头散落着古朴的民居,我猜那应该是旅游局为了增加当地风景的附加值,为丽江后期美容的结果。 早上的阳光好极了,透过镂空的木门窗洋洋洒洒的投射到我们的卫生间,正在刷牙的我也不由得停下满溢泡沫的手,迫不及待的推开窗户,果真是意外的景色。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小时候最爱看的“射雕英雄传”的场景,当然我从没有设想自己是诡异机灵的黄容,尽管身边陪伴的的确就如郭靖一般的男子。就当是傻姑无意之中来到了异于自己熟悉的桃花源的宋城好了! 心情自然是欣喜地,昨天一路上的颠簸、劳累,经过一夜的休息,早就不见了踪迹。用锁头锁住房门,踏着吱嘎吱嘎的木楼板,沿着颇有点陡峭的楼梯,来到一楼吃早餐。昨夜只顾早点睡觉了,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打量这个在丽江初次约会的驿站。古色古香的纯木质建筑,四方的庭院里面满是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和精美的木雕桌椅。抬头看得见二楼上我们的房间。 早上的丽江静谧的可人。你要是喜欢懒洋洋的生活状态,来到丽江就会觉得如鱼得水,我们为了赶得上早茶的时间,9点多下了楼来,可是簇拥在古色的亭台楼阁里的早餐是不安静的。我们四处张望,吃得也是飞快。初到丽江还吃不惯他们那些彼此分分散散的米粒熬制的粥水,鸡蛋的味道倒是很浓郁。据说他们的鸡都是散养的,所以营养价值很高,每个5角钱,稍加烹制的就要1元一个了。 吃完饭我们急迫的奔到街上,可是街面上比我们想象的安静许多,当地人是不习惯早起的。在丽江差不多上午十点我们才在街市上看见有背着编织的大筐的妇女。 我们就住在当地著名的官宅“木府”的旁边,走在五光石头铺成的街道上面,你看不见汽车、甚至自行车,道路两旁一边是吐露新绿的垂柳,一边是涓涓的水流。街市上的铺面还都紧闭着门板,偶尔开业的店主人也正站在路边刷牙,然后将剩下的水一下子泼到在阳光下发光的大石头的路面上,这时在水和光的共同作用之下,路面的石头就会泛起五光十色的光彩。 我们不甘心就这样欣赏丽江的一隅,于是又边走边找,在丽江中心街市四方街的一个出口的山上找到了一家叫做“今生有约”客站。这里地势很高,我们住在二楼,晚上可以看到整个古城的夜色,还可以在自己专属的阳台品茶饮酒。安排好了我们就准备去玉龙雪山了。 客站的老板介绍了一个当地纳西族的司机,他姓杨有点黑的肤色加上比较单薄的身材,让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烟很重。果真一路上,除了开车他很少说话,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不住的抽烟。 刚认识杨师傅,我们尽量问他一些当地的民风和习俗,一来是侧面的了解一下行情,二来可以缓解一下不太熟悉的尴尬气氛。 去玉龙雪山的路还算近,我们一路上也没有经过太多的波折。基本上从我们上车开始我们就可以远远的望见,掩盖在皑皑雾气中的雪山的半腰,一路上风和日丽,但是雪山的头顶一直盖着这白白的帽子,让我们本来就急切的心情越发的急切,好像要和爱人约会前的忐忑不安。 从门口进入一路上两边都是平坦的地面,用当地的话说就是坝子。杨师傅介绍给我们玉龙雪山周围曾经是海洋,因为地壳运动云贵高原的隆起,这里已经看不出任何水的痕迹,但是因为曾经的海底岩石结构,这里的土层很薄,松树张得也就一人来高,基本上就不长了! 一段大开大和的弯路,我们的纬度不断的升高,考虑到当天的风比较大,我们为了让父母放心一直是坚持比较保守的旅游方式,选择了中索道上山。杨师傅最后叮嘱我们要慢行,不要多说话。然后我们就座上索道向玉龙雪山迎面而去。 坐在索道上不太敢看脚下的风景,尽管这里有山有树,偶尔还有挂在树上的美丽荷包。偶尔拿出来照相机我们也是局限在自己的位置拍摄不敢站起来更不要说四处走动了。 终于到了,我们来到了雪山的脚下,前面是当地的藏民的木屋和一所藏族的庙宇,我们来的季节正好是干季和雨季的交汇之时,所以云彩比较多,但是还不到下雨的时间。天上云彩飘动的很快我们只是偶尔可以看到雪山的顶部,这时的玉龙雪山就好像一个大家闺秀尤抱琵琶半遮面。我们此刻兴奋的早就把杨师傅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一路边跑边说,看着远处的雪山,走在近处藏民的街市中间。 当地的藏民一定是见惯了来的客人们,热情的招呼我们买东西、骑牦牛、穿着民族服装合影。他们的热情是我始料不及的,实在是谢绝不了我就战战兢兢的上骑了他们的牦牛,别看我照片上张开双臂别提多带劲了。 我们一路边走边聊,现在可是完全不记得曾经的诺言了,不过我们拍摄了片子,希望等到我们都是阿公阿婆的那天可以重新在这些资料中回忆起我们的共同的经历。 下山之后我们非常困,一会就在车上睡着了,杨师傅说这是高原反应的一个表现,毕竟我们上到了3970多公里的海拔高度。 回去的当天夜里我们在“今生有约”的二楼,看着古城里面歌舞升平的夜色,觉得我们一天的路途是生活在理性和感性的两个世界,穿梭在热情和冷漠 |
转自:http://yt2pzz.spaces.live.com/blog/cns!9A62A7ABACA0C2E2!260.entry?_c=BlogPart2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