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地陪心声系列(一)--北京孔庙见闻

[游记]地陪心声系列(一)--北京孔庙见闻

2007-11-27    live.com

February 02

说来惭愧,被称为地陪那么久——而且曾经(其实现在也是)厚颜无耻地自己在这个头衔前面加缀过“金牌”修饰——都没有写过什么符合这头衔的游记之类的东西,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前天陪别人上街刚好看到有趣的东西,这就写出来,算是娱乐大家吧。大家看这帖子的标题也知道,我是打算写成系列不定期更新的,但考虑到鄙人懒惰的个性…………对于第一弹之后的那些,咳,大家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咧。

地陪,顾名思义,就是陪着朋友的地头蛇…………嗯,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能被称之为我的地盘的也只有北京这一亩三分地儿了,来过北京有幸和我一起出游过的仲间们也都领教过我的水平,在此不做赘述。

春节这两天有上海来的朋友住在我家,她们来京的第一天我便华丽地陪伴她们前往北京名胜之一的佛教密宗胜地雍和宫烧香。雍和宫附近人文景观很多,地坛孔庙国子监簋街皆属此地。

咱是道道地地的北京人,是那种骨子里的北京人,也就是说,北京人那些臭毛病一点儿不落,我身上全能找到。当然,我不知道这“懒”字算不算是北京人的特色,反正这个在我身上是被发扬光大了。

我的意思是说,因为懒,所以尽管雍和宫就在北京市区里面,我也一次都没有去过。

和故宫一样,这么多年了,一次都没有进去过,每当有人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故宫之类的地方的时候,我都会很不屑地以“反正就在身边,它也不会长腿跑掉云云……以后去看的机会多得是,这次就算了”这种理由pass掉。当然,故宫更夸张,因为我以前的家就住在距离故宫步行10分钟的地方,从小到大出门办事都要经过故宫门前……在这里鸣谢一下房子稀饭YUFY,要不是04年十·一和老板娘鸟儿一起陪着你们去……估计我现在都没有进过故宫的门呢。

嗯,继续回到雍和宫这里,性质和故宫一样,每次和大黄姐姐去吃麻小火锅香辣蟹后,打车回家的路上总会看到立交桥上那闪亮亮的“雍和宫桥”四个大字,于是在迈出地铁的看到这熟悉牌子的第一时间,我顿时找到了一个合格导游的自信,以一个当地人的骄傲对两个上海朋友大叫:“看!这里就是雍和宫,簋街就在这附近!”

不过,国子监孔庙地坛也在雍和宫同一条街上,而且如此之近……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没有什么波澜,雍和宫烧香的过程决定省略,这一天的点睛之笔在国子监和孔庙的那1个小时……

雍和宫西门口斜对着的那条街里面就是国子监和北京孔庙,距离之近令人发指。陪着两个上海人发完指后我们当代三个“读书人”捂着咕咕叫的肚子很有节气地决定先去科举胜地拜过孔圣人再北上地坛庙会祭自己的肚子。

于是前行,途中我有感而发:“让我这个王都文人带你们两个外地举子开开眼……”

继续前行,路过一石碑,二上海举人目不斜视,将石碑忽略。

自命金牌地陪的北京举人惊觉,停步,大呼:“快回来看!这就是传说中那个下马石!!”

但见石碑上书‘文官武将至此下马’。

相机咔咔声大作。

孔庙一片荒凉,很多地方正在修葺,一番犹豫后,“读书人”的虚荣心占了上风,就算看上去不值这10门票怎么也要进去,毕竟是给孔老师面子啊!

买票进门,直奔刻有明清两朝历代科举进士名单的石碑。咱们是俗人,只认识刘墉郑板桥等等,但看石碑的状况,别人人也不一定比我们多认识几个,因为刻有这两个人的名字石碑被管理处特别标了出来,两人的名字也被摸得油黑瓦亮…………

为两位大人黑亮的名字再添新光之后才悠闲地踱步在碑丛中,看看别的碑上都写了什么。请注意,这里是高潮!!也是激发我写这篇游记的关键之所在。

每一块碑边都配有石板说明,在石板上讲一些发生本科考场和考生身上的趣闻,其中两块尤其有爱……

第一块(说明大意如下,我用自己的话复述了):
话说,明朝时候官场上风气甚赞,科考有文采很重要,但重要不过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的相貌。这一科的时候状元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写的文章很好,但是………………此人长相有些对不起大家。之后还要上殿觐见陛下,主考官一想,不太合适,太不合适,换了吧。
于是,咱们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第二名榜眼小哥儿捡了个大便宜,直接递补为今科状元。

说明原文重现:
“…………换上的状元上殿,果然是一玉树临风翩翩美男子,甚合帝意。…………”(真的是说明上的原话- =)

第二块(依旧是说明大意,还是我用自己的话复述):
这科状元名为周旋,主考官定了此人为状元郎之后不太放心,便询问身边一官员“这周旋相貌如何啊?”他身边的官员耳朵不好,而且好巧不巧本科进士里面还有一个叫做周宣的帅哥,于是那官员搞混了,直接回答:“相貌堂堂!”
考官甚悦,这位丑男周旋老兄的状元就这么阴差阳错的保住了……于是上朝的时候……

说明原文重现:
“………………是日,状元周旋上殿,竟是如此相貌,满朝怅然…………………………”

嗯,由此可见,不厚道是中国人的专利,无论是千百年前的明朝考官君主还是几十年前撰写碑文说明的孔庙工作人员还是06年1月31日那天的三个自命不凡的参观者。

最后的最后,请读者跟着我高呼: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啊!!

12:44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3 | Send a message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Comments

转自:http://ymwkafka.spaces.live.com/Blog/cns!EF033D139A4F2324!218.entry7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