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堪重负的银锭桥 |
[游记]不堪重负的银锭桥 |
2008-05-22 sina.com.cn |
说了什刹海,似乎不得不提银锭桥。虽然桥小而短,古而旧,甚至毫不起眼。但它到底连接着前海和后海的水道,而且每次逛胡同时,银锭桥是必经之地,就像当年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必经此桥一样。打我知道这点常识后,每经此桥,必放慢脚步,一脸严肃,似乎感觉到了历史的重量,有时思索:载沣当年过桥共踏几步呢?他老人家的步子应该有规定的吧?一试,总是多出半步,或少半步。朋友说:足下不是当王的料,我默认,大笑。 只是一座小小的桥,长才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也只有5米,却颇具盛名。始建于明代,连接着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这两个颀长葫芦,形似元宝,故名“银锭”。桥身正面镌刻着“银锭桥”三个大字,楷体,工整浑厚,满着绿色,与周围碧水、翠柳还算相融。据说是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桥下水波粼粼,桥畔杨柳夹岸,葱茏流翠;桥的两端也还算是有些古韵。 只是,走在桥上,就烦,就心情不好。因为桥上实在太拥挤了,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一不小心,就被人踩到脚背或擦着胳膊,好不容易挤过人缝,准备站在桥上体验一下“银锭观山”这一燕京八景之一的情趣,汽车喇叭一声臣响,震得两耳发聋,魂飞魄散,回头准备骂两声时,车已贴着身子开过来,司机戴着墨镜,斜着脸朝旁边瞪眼,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用猜就知道,那是京骂!想理论几句,人家已擦着你的身子开了过去,没被擦破衣服或推下水,已是万幸。勇敢的朋友很气愤,欲追上前讨个道理,一看,武警的车,伸出的手只好在头上挠两下,赶紧缩回。至于看景心情,一下全无。 银锭桥原有“三绝”,即:眺望西山,观赏荷花,品尝烤肉。 “三绝”之首是眺望西山。人们站在北京城内的任何一块平地上,都看不到郊外的西山。唯独站在与地面等高的银锭桥上,却可引颈西望,领略西山浮烟晴翠的绰约丰姿。乾隆皇帝到此也吟咏不已,作诗曰: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三绝”之雅是观赏荷花。清代竹枝诗吟道:“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 “三绝”之美是品尝烤肉。“客旅京华,问道季家何处?香浮什刹,引来银锭桥边。”距银锭桥数十步处,便是百年老字号“烤肉季”。在炙条下燃烧着松木,炙条上翻烤着鲜嫩的羊肉,松烟的香味与羊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四处飘散,使你食欲大增。优雅之士一手执壶抿酒,一手啖肉,一边观赏桥畔荷花,“炙味香飘清清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5328b60100098e3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