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庙隆福寺游记 |
[游记]东庙隆福寺游记 |
2008-06-10 bjhotel.cn |
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四牌楼之西。每旬一、二,九、十有四天庙会、是五大庙会中规模最大,货物最全,时间最长的庙会。 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帝京景物略》云,“大隆福寺,恭仁康定景皇帝立也。三世佛、三大士,处殿二层三层,左殿藏经,右殿转轮,中经毗卢殿,至第五层十三大法堂。白石台栏,周围殿堂,上下阶陛,旋绕窗拢,践不藉地,曙不因天,盖取用南内翔凤等殿石栏于也。殿中藻井,制本西来,八部天龙,一华藏界具,景泰四年,寺成,皇帝择日临幸,己夙驾除道。”建寺时皇帝派“工部左侍郎赵荣董之”。兵部左侍郎相当现在的建工部第一副部长,皇帝派这样大的官负责建造。而且还把皇宫的白石栏干移于庙内,足见皇帝的重视。其建筑极为精美。据有资料记载,隆福寺释迦牟尼殿和三大士殿的藻井,是明、清建筑中最精美、华丽的藻井,不仅其他寺庙不能与之相比,即使皇官太和殿之藻井,在工艺技巧上也稍逊一筹。 隆福寺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庙里的大和尚手眼通天,结交权贵,出入宫廷,经常为宫里的大太监与京内外官员牵线搭桥,进行政治勾结,从中渔利。当年庙里香火很盛。 清代初期,随着灯市的迁移及其他原因,东四一带的商业日益兴旺繁荣,隆福寺正处在这个商业区的中心。庙会形成于何时?尚无确证,但清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就有“百货骈阗,为清市之冠”。隆福寺庙会形成于清乾隆之前当无问题。当时这一代为王公贵胄、皇戚勋臣聚居之地,这些人经常来逛隆福寺庙会。所以隆福寺庙会上出售珠宝玉器、文玩古董、书画古籍者甚多。 隆福寺庙会的范围相当大,除寺庙本身外,还包括庙前的神路街,庙左的隆福寺东街和庙右的隆福寺西街,以及南口外马市大街一部分。这几条街上庙会期既有行商摆摊,也有坐商常年营业,一些商店在京师还颇有些名气,二三十年代庙会上摊位的分布,大概是这样:庙外,马市大街、神路街南口以西,多是出售鸡鸭的摊贩:以东是旧货摊,主要出售逊清的袍褂、香囊、扇套、朝珠等物。神路街是正对山门的一条短街,这条街上最显眼的店铺有二:一是一个出售雕漆器的铺子,店堂布置典雅,品种齐全,小如盘、碟,大到屏风、床榻;二是卖禽鸟的,既有画眉、百灵等鸣禽,也有猴子,波斯猫等小动物。到这两个店里的顾客,多是豪门大户的纨绔于弟,一般人无力问津。 隆福寺东街是一条文化街,古旧书店甚多,其中三槐堂、文萃斋、文殿阁等书铺在北京也颇有影响。店内齐房高的书架上,锦函牙签,琳瑯满目,不乏名版孤本,也是文人学子流连忘返之地。隆福寺西街比较冷清,路北一个大茶馆占据主要位置。茶馆过去是劳动群众休息和等待雇主的场所。解放以前,北京的各行各业包括各种手工作坊,很少雇佣长期工人,揽下活后再临时招募,活干完就解雇,所以那时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保证。小工,壮工每天早晨上人市待雇,技术工人多上茶馆,边喝茶,边等雇主。另外,调解纠纷的、拉房纤的、打小鼓的以及一些买卖人都在茶馆里谈生意、说事。大茶馆还是逊清的遗老遗少或一些有钱有闲的人谈天说地,对弈,玩鸟,斗蛐蛐等借以消磨岁月的地方,老舍先生写的话剧《茶馆》对此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茶馆分两大类,老舍先生所写的那种只卖茶和点心的叫“清茶馆”,带说评书、唱大鼓等文艺演出的叫“书茶馆”。这两条街上还有其他店铺和摊贩。 |
转自:http://travel.bjhotel.cn/tour/Article/jcwj/jyyq/jcmh/880.shtml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