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雍和宫游记(三)雍和门

[游记]雍和宫游记(三)雍和门

2007-07-16    blogchina.com

雍和宫游记(三)雍和门- -

正对昭泰门的是雍和门,这里原来是会客用的客厅,按照寺庙的布局,这里改成了迎客的天王殿。大殿的框架依然是汉族风格,屋顶为黄色琉璃瓦,因为雍正做过皇帝嘛,普通寺院是不能用黄色琉璃瓦的。大殿的门窗采用的藏族建筑样式。藏汉合并,我看着不算好看。藏族门只在中间开个类似落地窗户的开口,远不如通上通下的汉式大门显得宽敞大气。

天王殿内正面正中供的是木雕镀金大肚弥勒佛,笑迎八方客。旁边立着彩绘的四大天王,面目威严,手持法器,脚下踏八小鬼,是在震慑妖邪鬼怪莫要擅闯这佛门圣地。天王殿背面,大肚弥勒佛身后,供着韦陀像,韦陀金盔金甲,手持降魔杵,面向后面几个大殿的佛祖,是佛祖的忠诚护法。

大肚弥勒佛并不是印度传入的所谓弥勒,他是唐末五代一个叫做契此的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长得皱鼻梁,大肚子,身体十分肥胖。他行为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气,而且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荤素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他平时说法不多,后梁贞明二年(916)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契此游历于民间,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留下的诗偈虽然不多,却都富有特色。他有一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

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有一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彩绘的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着白装;南方增长天王,拿宝剑,着青装;西方广目天王,执龙蛇和多宝,着红装;北方多闻天王,掌银鼠和宝伞,着绿装。四大天王脚下的八个小鬼是一切邪恶的代表。

四大天王法器的象征也有一说。有说法是风调雨顺。另一说法是象征佛教中四种生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地水火风。琵琶为木制,木为土生,所以琵琶象征地;宝剑为金属打造,火中炼金,所以宝剑象征火;龙管行雨,所以龙蛇象征水;宝伞开合有风,所以宝伞象征风。

韦陀据说是佛祖的弟子,佛祖坐化后保护舍利子有功,后来以护法的身份,塑在庙门面对佛祖的位置。他手中的降魔杵不仅降妖魔鬼怪,更降心魔。这个韦陀像为木雕镀金,雕工精湛,可惜不准照相。

在天王殿前的院子里还有两组东西对应的建筑。一组是院子南部的钟鼓楼,一组是北部雍和门前的东西两座八角碑亭。

鼓楼在在西边,钟楼在东边,所谓晨钟暮鼓,每日清晨鸣钟,召集喇嘛上殿诵经。有重大佛事活动则钟鼓齐鸣。如今考虑到保护文物,鼓楼已经不用了。鼓楼前面陈列着一口很大的青铜粥锅,这锅建于乾隆九年(1744),清代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雍和宫用它举行熬粥道场,熬好的粥送入皇宫,供奉佛祖,分食给僧众,以求吉祥。

钟楼上一口古钟只在重大活动的时候才敲。为了让游客过瘾,钟楼前还放了一个明代正德十年(1515)铸造的大钟,钟高2米,直径1米。钟鼻是一条弓背眦目的双头虬龙,紧紧抓住钟身,似有万钧之力。钟身铸有《佛顶尊胜总持经咒》、《楞严咒》和《金刚经》。据说每敲一下钟,钟身上的经文每个字都震动发出声音,也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以此向佛祈求平安吉祥。由于游客众多,寺院整日钟声不绝于耳,因此现在这口钟也只在双休日、节假日才可以敲,并且收取一定费用,十块钱三下。

八角碑亭中是乾隆书写的碑文,亭内各有鼍龙海兽驮石碑一通。碑上文字为乾隆所述王府改庙宇之缘故。东亭之碑是汉文和满文,西亭之碑是蒙文和藏文。大殿前有左右对称的铜兽。院落两侧为东西阿斯门(阿斯门即辕门之意)。该院落原是雍王府时期朝房所在地,乾隆九年改建。

6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