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之行草记

[游记]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之行草记

2007-10-30    live.com

10/18/2007

入秋以来北京的天气不错,除了有点冷,不过正可以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在儿童医院的假期还没有结束,自然要好好抓紧,因此今天下午再次一人向北,游览了雍和宫,拜谒了孔庙,参观了国子监。

北京午后的阳光很温暖,导致我很想走走路,于是步行走到了雍和宫。

雍和宫是一座著名的喇嘛庙,我一直都有点想来看看,不过也一直动力未满。此次过来,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是忏悔。上周末景山之上,佛堂之内,与狐狸等讨论“欢喜佛”之事确实容易被误解为亵渎之辞,我等虽心中有佛,坦然无愧,但是小人横行,曲解诽谤,不一而足,倘若不雅扭曲之词传入佛耳,恐遭怪罪。我遭无妄之灾,其罪不深,美女清誉受损,其罪甚大,我甚不安。故而,特需此行,佛前忏悔,当面澄清,我佛慈悲,必然明察秋毫,识破小人之奸言而勿罪于我也。

第二是求签。事实证明很失败,因为雍和宫没有求签的地方......

第三是许愿。首先希望父母家人身体康健。其次希望朋友们心想事成。最后希望自己时来运转。

雍和宫原来是雍正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才改建为喇嘛庙。清廷十分尊崇喇嘛教,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蒙、藏的控制,有政治目的。根据《剑桥中国史》的说法,满洲入主中原以后,和蒙古虽然是政治军事上的联盟,但是蒙古也始终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清王朝不修长城,而是通过大力宣扬喇嘛教的方式,使得大量蒙古男子从事宗教活动,削弱了蒙古的实力,同时加上性病的流行,蒙古人口锐减。这样,政治宗教手段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数千年来的边患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时光流逝,现在的雍和宫,已不再是清廷尊崇喇嘛教的象征性建筑,只是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磕头许愿的普通宗教场所罢了。追忆历史,考察今日,别有一番感慨。

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工作日的下午),人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不过香火还是很旺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男女女,大多手上攒着一把把香,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开始上香、许愿、磕头,他们之中,有真正虔诚的佛教徒(虽然可能不多),有操着各种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中国世俗主义的普通民众,也有“无事才来三宝殿”的闲人(比如我)......大家怀着不同的目的,在一个北京秋后的下午,都聚到一起来了。微风徐徐,香烟袅袅,大殿富丽堂皇,佛像庄重典雅,一切景致都烘托出浓重而庄严的宗教气氛,在环境的熏陶下,人心也变得圣洁起来。

我对于佛教知识也知之不多,不敢多谈,恐言多必失。只是发现佛学知识也是浩瀚如烟海,对于中国古代那些精通儒释道的大牛更增了一分景仰之心。

入得大殿,我先拜了拜未来世的弥勒佛,因为未来就是全部,就是希望,而且不可预知;再拜了拜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只有踏踏实实把握好现在,我们才会有未来;最后我又拜了拜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毕竟我过去混的还一直不错,只是最近两年点背,人还是要有感恩之心的。

雍和宫的地方其实并不大,一间间的房子转过来,其实也快的很,差不多一小时我就又转出去了,但是却并没有想回家。而是信步走到了国子监街,看到一个大大的牌坊“成贤街”,于是又有了兴致,走了进去,顺便参观了孔庙和国子监。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元代大德门年(1302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一走进这块地方,我忽然有一种当年走进清华的感觉,不仅如此,更有一分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神圣感,儒教是不是宗教虽然尚无定论,但是参拜孔庙比起游览雍和宫我产生了更大的心灵触动和神圣感。

这里到处都是碑。

那198块进士题名碑,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明代重臣张居正,爱国名将于谦、袁崇焕,科学家徐光启,奸相严嵩,清代以才学出众的名臣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可以想见,当年能把名字刻在这里是何等的荣耀。清季国家衰败时运蹉跎,朝廷居然穷到无银两为进士立碑,以至于最后一块进士碑是进士们自己筹资设立的,这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在孔庙与国子监(古代皇家大学)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徜徉在十三经碑林之中,儒家经典之间,实在有一种精神升华的感觉。

院内还有14座明、清两代碑亭,大到平定内乱、小到建筑换瓦,皇帝们都要记录下来,立碑宣告。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青海......

石碑记载了三代数万饱学之士,记载了传承千年的文化典籍,记载了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记载了一个王朝的赫赫武功……

虽然孔庙和国子监还有很多可看的,诸如富丽堂皇的建筑、全国唯一一个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乾隆年间仿制的石鼓等等,但是此次游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一块块的石碑。

出了孔庙,大约已是5点,夕阳西下之时。略感疲惫,遂搭乘5号线地铁归东单,顺便参观5号线,一举两得。

9:27 PM | Add a comment | Send a message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

Comments

Add a comment

Trackbacks

The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is:

http://jiaxy02.spaces.live.com/blog/cns!fff98ff452d88c0a!2131.trak

Weblogs that reference this entry

转自:http://jiaxy02.spaces.live.com/blog/cns!fff98ff452d88c0a!2131.entry73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