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7 雍和宫之行~~ 虽说本人不是虔诚的教徒,但是也不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怀着崇敬的心,与WK—ZXF—LQ等人一起踏进了雍和宫。 说实话,进去就给人一心里特别安静的感觉,大概是宗教那种感化的能力吧。记得《天下无贼》片尾刘若英在西藏朝拜的那场景就让我感动不已。上学期上《民族与宗教》时李B就说过“宗教这玩意贼伽神乎”,大概对佛教的感觉就是那时兴起的吧----有时想想没有信仰是件挺可悲的事,而信仰被强制性灌输则是更可悲的事----不能再说下去了,咱们国家某些话题还是有禁区的。 我的保护神是文殊菩萨,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找了些雍和宫的介绍,下次去就不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啦! 雍和宫,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中外闻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雍和宫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是康熙皇帝在明代太监官房的旧址上为皇四子胤礻真(后为雍正皇帝)修建的府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礻真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改称雍亲王府。 胤礻真登极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钦定雍和官。雍正皇帝不仅把雍和宫作为佛事活动场所,还把御前侦探险的特务机关“粘杆处”的署衙设在宫内,为他刺探情报,捕杀异己,进行秘密活动。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暴死在北京西郊圆明园中,后曾把灵柩停放在雍和宫,为此,永佑殿(神御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由绿琉改成黄色琉瓦,并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此后,这里成为供奉清帝祖先的祠堂。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为笼络蒙藏上层人士,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将雍和宫改建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必建后的雍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清人曼殊震均在《天咫偶闻》中描写道:“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光焕发,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都传妙手,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也。” 天王殿为雍和宫的第一进殿堂,楹柱上有一幅乾隆皇帝御笔对联: 法境交光六根成慧日, 牟尼真净十地起禅云。 天王殿又称雍和门,原是雍亲王府的大门。殿中供奉弥勒佛,为木刻贴金像,殿两旁是工艺精细的泥塑彩绘四大天王像。北方的多闻天王,手举一把垂有缨络的黄伞,西方广目天王手绕一条龙,南方增长天王手持一柄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怀抱瑟琶,踞坐在土台上面,金盔金甲,身巨貌威,头顶与殿顶上的房檩相齐。殿后面是面北而立、手持宝杵的木雕韦驮像,雕工精美。 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燃灯佛和弥勒佛像。释迦牟尼为现在佛;燃灯佛又称定光佛。因诞生时周身光发而得名,为过去佛;弥勒佛为未来佛,总称三世佛。这三尊佛像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营造,原料为江南赤铜掺兑白银和黑铅溶在一起,炼成黄铜铸造,在铜质外面贴上金叶。三世佛两侧站着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和迦叶。 永佑殿是王府时期的正寝殿,是雍正皇帝继位前居住的地方。现殿内正中供奉着三尊佛像,正中为无量寿佛,左为药师佛,有为狮吼佛。佛像高2.35米,檀香木雕刻而成。殿西墙挂着绿度母补绣像,做工极细,据说是乾隆之母孝圣皇太后亲手补绣。东墙悬挂着白度母画像。永佑殿东厢为医学殿(药王殿),是喇嘛们学习医术的地方;西厢为数学殿,是僧人学习数学、历学的场所。 法轮殿呈十字形建筑,大式歇山顶,殿顶仿西藏风格建立五座镏金宝塔。有着浓厚的藏族建筑特色,是汉藏文化艺术的结晶。该殿是全庙喇嘛集中念经的地方,殿堂高大,殿正中供奉一尊铜质宗喀巴大师像,高6.10米。宗喀巴(1357一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背后是“雍和宫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五百罗汉山是用檀香木细雕精镂而成,高3.40米,宽3.45米,有幽静的林谷,苍翠的松柏,玲珑的宝塔,古朴的亭阁,深邃的洞穴,条条曲径通幽,石阶、小桥流水相连。五百罗汉是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股成,色彩鲜艳,造型生动。是件质料、造型、雕艺三绝的艺术珍品。可惜历经战乱,山上罗汉仅存449尊了。 雍和宫内最高大的殿阁是万福阁。万福阁又名大佛楼,高30余米,飞檐三重,全部为木结构。从阁外表看,是一座三层高楼,但从阁楼里面看,则是一座没有楼板相隔的通体高阁。这是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万福阁正中供奉的是举世闻名的白檀香木雕弥勒佛像。雍和宫初建时,这里是一座观音殿,内有一座木雕的娃娃山。 这尊弥勒佛像高达26米,其中有8米埋在地下,18米露出地面,直径8米,全身重量约100吨,不仅是雍和宫“三绝”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1979年维修时,发现埋藏在地下的檀香木,虽经200年历史沧桑,至今木质坚硬,完好无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木雕工艺和文物保护上的高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