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卢沟桥游记2 |
[游记]卢沟桥游记2 |
2007-07-16 baidu.com |
不说废话了,中午12点出发,走到丽泽桥坐971路到卢沟桥。由于近年来伟大首都北京的疯狂建设,找公交站牌总是让我很头疼的一件事,到丽泽桥的时候我就找不到丽泽桥南行的站牌了,明明看到北行的站牌就在路东,可西面五百米之内就是找不到其他站牌,不得已很丢人地向北京同学求助,总算找到了。实际车程并不长,但卢沟桥站牌和实际地点也是意料之中的遥远,按照公路上的指示牌走了二十分钟才到,看看天气已经是乌云密布了,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变成落汤鸡。 卢沟桥今天仍是当地人出行的便利通道,但不是唯一的了,卢沟桥南是新的铁路桥和高速公路桥,北京五环大概就从这个位置过去(我方位感不好),当地人凭证件可以通过卢沟桥,游客就必须买票了,我是凭研究生证买的半价票10元。游玩中有朋友发短信问我数了多少石狮子,我凭记忆随便答了个282,不料被看穿了,命我重数,我过一会回答说501个,其实我没有数,我只是看了下门票,上面写到有501个。原谅我吧,我只是太懒了。 今天的天气非常丰富,太阳在乌云间穿行,偶尔露出半边脸洒下万缕金光,我尽力用相机抓住这些时刻,不过天空和石狮子明暗差异太大,往往处理不好曝光关系。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真正美的东西是只能用心捕捉的。 回望宛平城,城门显得那么小,有时云淡风清,有一点天高地阔的感觉,不一会又乌云低垂,在这种天气下的宛平更显得苍凉。近处桥面坑坑洼洼,有一些昨天的积水,让我想起某幅关于卢沟桥的摄影作品就是斑驳的雨后的桥面在朝阳下披上金色的轻纱,非常有感觉,可惜我是无缘碰到这样的景象了。无论如何,我还是试着留下了几张桥面的图片,很优美的曲线,其他的就留给想象吧。 桥头有一些碑刻,最著名的当属卢沟晓月碑了:此碑为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背面阴刻乾隆作《卢沟晓月诗》。碑(加莲花座)高4.52米,宽1.27米,厚0.84米。下方须弥座雕满纹饰,碑心两侧圾四边均浮雕龙纹图案。由此,卢沟晓月盛景闻名内外。 乾隆重葺卢沟桥碑:此碑加龟蚨共高5.5米,龟蚨下的鱼鳖虾蟹(四角)等雕刻保存完好。刻有乾隆御笔《重葺卢沟桥记》,记载乾隆五十年修葺卢沟桥经过。此碑原有碑亭(今已毁),现只有台基、踏步和四周柱脚的榫眼。 康熙察永定河碑:此碑刻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御笔《察永定河诗》。碑高(含须弥座)3.79米,宽0.96米,厚0.33米,碑首为双龙脊顶。须弥座雕刻二龙戏珠等装饰图案,最底下刻圭脚。碑亭完好。 桥头还有一些现代浮雕和青铜雕塑,描述卢沟桥当年商贾不绝、行人远征以及兴建动工的情景,进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mm骑在骆驼上留念,我想对他们来说,这里跟游乐园没什么两样。 回去的时候,我是穿过宛平城到陀里公交站,然后回到丽泽桥。宛平城里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据说该馆资料、文物比较详实,对中小学生甚至免费开放,可惜人很少,我甚至没有找到售票员,也就没有进去。抗日战争纪念馆前面广场上是一座雄狮怒吼的石雕,几位小朋友在上边玩卡片,他们大概是附近卢沟桥小学的学生吧,幸福的孩子。我觉得这个狮子很印象,请小朋友帮我照相留念,也许是他个子太矮,也许是对我打搅他们玩兴的抗议,最后狮子的头没有照全,被截去一小半:P。 宛平城给我的印象很古朴,街道的修建也很复古,难得的是刻意仿古的痕迹不重,反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出现,例如宛平邮局的匾额就是宛平驿站。在原县衙的遗址旁还看到了一人高的石柱子,柱头是一只猴子坐在石椅上,这是做什么的呢?(-:请抢答:-) 总结:卢沟桥是一个在一般人眼里没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质量和票价基本相当,但作为历史遗迹,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下。这里的空气很好,虽然已经不算是郊外,抬眼就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但节假日数数狮子,看看碑文,发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不错的享受。附近的抗战雕塑园和抗日战争纪念馆据说也是不错的,但我没有进去。建议要来的人带好北京地图,不要象我,回来的时候到丽泽桥站却认错了方向,步行五公里才回到宿舍(别人说我是路盲,我再也不敢反驳了)。 |
转自:http://hi.baidu.com/astario/blog/item/4040cffc15c3b482b801a05f.html4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