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能抚平的伤痕——卢沟桥之行随想 |
[游记]不能抚平的伤痕——卢沟桥之行随想 |
2007-07-16 blogcn.com |
不能抚平的伤痕——卢沟桥之行随想 十几年前从小学课本上知道一个叫宛平的地方有一座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的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自此血火抗争直至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华民族的百年衰败沉沦自此开始扭转,古老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和自强。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走近卢沟桥,真切地了解那段历史。真的很激动。走在幽静的宛平古城,那古老的宛平城墙,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守望着卢沟桥,身上的累累伤痕见证着日军的那个漆黑的夜晚挑起的一切。踏上城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日军炮轰宛平留下的弹痕。69个春秋过去,弹痕依然清晰,它将永远印在中华儿女的心里,我们不能忘记、也永远不能抚平那沉痛的伤痕。历史的风雨无法吹熄中华民族心中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七七事变”呼啸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驻足在瞭望台,耳畔似乎仍有子弹飞过,远处的枪声依然在响。是啊,我们不能忘却那枪声!它传达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黄钟大吕般的历史回响。面对侵略者的凶残狂暴,长期积弱受侮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醒,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告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这些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光昭日月,长留天地。 然而,遗憾的是有些本应该记住历史教训的人偏偏患上了历史的“健忘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却厚颜无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因为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偏偏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愤慨之情,再三祭拜那些罪恶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匹夫之责。 永远记住卢沟桥的 |
转自:http://www.blogcn.com/u2/3/96/chamyin/blog/35999414.html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