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卢沟桥逦髁#8226白洋淀 |
[游记]卢沟桥逦髁#8226白洋淀 |
2008-05-22 sina.com.cn |
卢沟桥•清西陵•白洋淀 2007-05-06 21:09:15 大中小 标签:谈天说地 早和上校等战友有约出游,5月2号清晨上路,同行者有上校夫人、施大本、刘春然夫妇、刘晓宏夫妇和一个小小少年。一路上,欢声笑语,春风和畅。此行的目的地是白洋淀,但是路上要先拐个小弯,到清西陵看看。 路过卢沟桥。我对卢沟桥别有情愫。这座建于金代的石造联拱桥至今威风不减。卢沟桥,金大定29年(1189年)始建,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建成,历时三年。从此,外省进京的人们,不论是商贾举子,还是兵车贩夫,免去舟船涉水之虞。这座艺术品般精美的石桥,通过马可波罗的介绍给欧洲人以震惊,继而传到全世界。千余年来,此桥以神态各异的石狮称奇,以卢沟晓月的景色称绝,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壮举称雄。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响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战胜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揭开序幕。1987年落成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高达四米的石雕醒狮,纪念着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车在公路上疾驶,只能从侧面看那桥的沧桑和质朴,完全不能想象的是它曾运输过大量的现代化工业设备,整个燕山化工厂的所有设备都是经过它才到达终点,这是建造它的人始料未及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现代人意识到古桥的珍贵,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从此,工作了近800年的卢沟桥才卸下路陆运输的重任,赋闲的日子里,仿佛一个含笑观世的老人家,在晨曦和落日中,幽幽地讲述着古往今来的各种故事。 那些建造了彩虹样美桥的人,因垮塌而死伤多少百姓,面对卢沟桥时,你们能脸红悔恨吗? ★ 清西陵在易县,一年前因工作关系,曾到西陵附近几次,每次从崇陵边路过的时候,就想起守陵大臣梁鼎芬企图殉帝和献雪植松的故事。有一次是傍晚走过崇陵,夕阳照射在陵园内隆恩殿顶,褪色的黄琉璃瓦上衰草摇曳,苍凉寂静,好像还在述说光绪皇帝那一腔改良未果的悲愤。历史真是无情,假若戊戌政变成功,假若按光绪的思路改良,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一路上顺行,到西陵边上却不知怎么走才对,一绕绕到道光帝的慕陵。慕,在这里取子女对父母的“终生孺慕”之情的意思。慕陵在清东西两陵中,以精致小巧和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著称,有别于其它陵寝的是隆恩殿、东西配殿的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不饰彩绘,以楠木本色为基调,在天花、群板、绦环板、雀替等处一改传统的金莲水草案,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据说,三殿共有木雕龙1318条,是道光帝勤俭的象征,嗬!全部是金丝楠木的,若不勤俭呢?又当如何!慕陵由此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其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堪称一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于道光三十年(1821)正月十四日在圆明园逝世,享年69岁。其在位期间,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自觉“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下令取消了歌功颂德的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桥之北的龙凤门也小于孝陵、泰陵和昌陵。龙凤门以北建有下马碑东西各一座,神道碑亭体量也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谥号,背面按照道光的遗嘱,刻有咸丰帝亲自撰写的记述宣宗一生事迹的碑文,在清陵中的仅此一例。 今天的慕陵更是多年失修陈旧不堪,门窗破损,石阶倾斜,殿内网尘密布。木雕依旧全赖楠木之故,所以历经176年,还是坚固如铁。在走马观花中,看到凡是人手能及处的龙头都被弄掉了,露出原先拼装用的钉子。我觉得奇怪啊,为什么用钉子而不做木楔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91f34010008dc.html3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