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卢沟桥,不复晓月(上)

[游记]卢沟桥,不复晓月(上)

2008-05-22    sina.com.cn

永定河早已干涸

背后是七七事变中就已有的铁路桥

背后是卢沟新桥,现为交通要道。有一群羊在河床里散步。

曾经的燕京的八景啊

卢沟晓月露华浓

 水阔青山静,天空皓月明。这卢沟,本是利涉通桥济客行。长途来往任西东。平见之时多佳境。并无世俗扰攘意。只有那,玉夜清明,明晓月,照着这,石栏以上,大路之中。雁嚷平沙净,鸟啼树影横。

 几百年来,出广安门一直往西,走过漫长的三十来里黄土古道,多少人慕名来到永定河边,观赏有乾隆御笔题碑的“卢沟晓月”景观和天下闻名的卢沟古桥。

 关于“卢沟晓月”的景观,各种读物中,大多只有一篇极短且语焉不详的简介:“卢沟晓月,碑立于卢沟桥头,由乾隆题写。卢沟桥拂晓晨景,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晓雾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

 卢沟桥横跨的永定河在宋、辽、金、元、明各代均叫卢沟河,又称浑河。此河又急又浑,常常改道,古称无定河,又称浑河。康熙37年重修卢沟桥,改河名为永定河。而卢沟河的范围,据记载:“卢沟河旧自宛平县东,经大兴县南,至东安、武清入白河即桑于古道也。亦称黑水,水色最浊,其急如箭。”明代的青藤山人徐文长曾有一首咏卢沟桥的竹枝词:“沙浑石涩夹山椒,苦束桑干水一条。流出卢沟成大镜,石桥狮影侵拳毛。”

 自卢沟桥建成之后,桥上车马匆匆,往来不断——“桥下水,水长流,桥上客,纷如织。”当年卢沟桥附近遍设客馆驿站,进京的一些士宦商旅到此居住一夜,次晨迎着朦胧月色往京城之外,出京的—些人们也常在此与至亲好友话别,“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这是金人留下的名句。

 在中国古代就有商旅早行的传统。俗语云:“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就记载了这样的情景:“晨起动征绎,客行想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树叶落山路,织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枭雁满回塘。”这首诗真切地反映了过去一般旅人的共同感受。清晨起床,旅人忙着套马、驾车,旅店内丁当作响。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人们往往怯于远行。

 古往今来,无论进京或出京的仕官商旅,卢沟桥多为必经之地。这里的“晓月”为景,也是从“行旅”和“送别”引起的。元、明、清以来,进出京城,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走彰义门(即广安门)和卢沟桥。从南方北上进京的人,最后一站是长辛店,住一宿,五更起身进京,过卢沟桥时,正是东方欲晓,残月在天之际。出京的人,起身一般都很早,丑末起身,从城内走到卢沟桥,也正是晨光微亮之际。送别的人,还在此等侯,临风话别,晓星已没,淡月有痕,便有说不尽的惜别之意。如果是丢官、降职和赶考不中的落魄之人,那会备感凄凉。回首京师,如在天上;长桥大道,冷月西风,河声凄咽,老马悲鸣。“浑河东去日悠悠,斜月偏宜人早秋。曙色微涵波影动,残光犹带浪花流。疏钟欲渡千门晓,匹马曾为万里游,题柱漫劳回首处,西风零雾满貂裘。”在茫茫晨曦之中,人行桥上,凭栏远望。只见月明星稀,浑河如线,岸旁树木邻郁葱葱,远处青山隐约可见,令人难以忘怀。而卢沟晓月也由此得名。(文转)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a914201008ulk.html4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