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937卢沟桥:七大符号嬗变

[游记]1937卢沟桥:七大符号嬗变

2008-05-22    sina.com.cn

在北京的永定河上,横卧着一条工艺精美的桥。这座815岁高龄的古桥,承载着多重符号意义,既有浪漫“卢沟晓月”的美丽传说,也有战争“七七事变”的悲壮历史;既有往来不息的驼马商队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也有从未数尽的石狮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在白驹过隙的岁月中,大量信息被一一过滤,这座名为“卢沟”的古桥却很幸运,在各种各样的符号中,在资料库、档案馆、历史研究所、教科书里的文字史料里,在人们的记忆系统中永远“留存”下来。
一座销魂桥:“惜别”符号
西安灞桥是唐代惜别的所在,卢沟桥也曾是几百年京师分手送别地。金代赵炳文就有诗:“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长亭送别,北京人依依不舍,一直送到卢沟桥折柳还难得分手。

清人龚定庵《赠伯恬》诗有句:“五百狻猊屡送君。”“狻猊”指的是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可见定庵送常州朋友周伯恬曾多次送到卢沟桥。灞陵桥赠别黯然消魂,又名消魂桥。卢沟桥也是消魂桥。

一条青云路:“功名”符号
从前多少人来京和离京,功名事业的开始和终结都萦绕着卢沟桥。明代杨荣诗:“石桥马迹霜初滑,茅屋鸡声夜欲阑。北上已看京阙近,五云深处是金銮。”过了桥就快到京城,卢沟桥是通向科考、功名事业的牌楼。走上桥,有多少希望,多少梦想,无怪过卢沟思绪万千。

以前退休的官员都须告老归回原籍,京城不能再待了。走过此桥就告别了京师,回想几十年京都两鬓从青到白的经历,能不感慨伤怀?明代于慎行回归东阿,过卢沟曾写:“束发承恩禁苑游,乡心今昔过卢沟。千峰过雨官桥暮,廿载飞尘客鬓秋。驿路行分三辅界,宫云回见五城楼。车中却听浑河水,阅尽归骖日夜流。”回头看禁苑上林,云环绕护的五城楼,几多狮子,几多柳枝,不舍不舍仍须舍啊!

一桥“卢沟晓月”:“人文美景”符号

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早晨从京城告别亲友出发上路的行人,到卢沟桥便已夕阳西下,就该打尖住宿了。从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要在此留宿一夜。每到清晨,从夜宿不远的驿站走来,或从广安门赶早来的行人,度卢沟正见淡月疏星,四野云低,曙色苍茫,听茅店鸡声,看波光淼淼,感念前程或回忆平生,“卢沟晓月”更是难忘的景色,无怪成了八百年“燕京八景”之一。

至今,卢沟桥东西头的两座碑亭仍风雨屹立,西头碑亭内竖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的诗碑,东头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碑,上刻“卢沟晓月”4个大字,字迹秀润妩媚,为乾隆皇帝所书。
一项古文明绝技:“建筑奇迹”符号
北京西侧的西山,后背蜿蜒广阔的燕山,山间冲出水流湍急的卢沟河。“卢”是黑的意思,卢沟出黑黄的水,人称小黄河。得亏一桥横陈,过往南下有了通途。
当年金人打下北宋的汴梁,把宋人的文化典籍一一都搬到北方来,也把建桥的工程法式和工匠带来了。他们学习北宋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大都载入《营造法式》一书),在水底深处打下松木桩子,建成266.5米长、9.3米宽,横券联拱11洞的大桥。始建于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完工于章宗明昌三年(1192),卢沟桥到今年刚好815岁。以后意大利游历家马可·波罗到大都,回去盛赞这座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各处鲜有及之者,这使它早就誉满欧洲。

1975年,北京有关部门进行载重试验,它竟通过429吨的重量,安然无恙。1983年又一次通过超限的大件重物,800多岁的“老寿星”还有这么大的青春活力!人们仔细察看它,发现了铁柱穿石、银锭锁面的基址,卢沟桥建筑科学、结构精良、工艺高超,堪称中华古文明的绝技。
一个石狮子之谜:“雕刻工艺”符号
老北京有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大石狮上还雕有或背或抱,或隐或藏的小石狮,再加上年深日久有的被雷电击损,也难怪不易尽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a63f010009r2.html3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