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937卢沟桥:七大符号嬗变 |
[游记]1937卢沟桥:七大符号嬗变 |
2008-05-22 sina.com.cn |
在北京的永定河上,横卧着一条工艺精美的桥。这座815岁高龄的古桥,承载着多重符号意义,既有浪漫“卢沟晓月”的美丽传说,也有战争“七七事变”的悲壮历史;既有往来不息的驼马商队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也有从未数尽的石狮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在白驹过隙的岁月中,大量信息被一一过滤,这座名为“卢沟”的古桥却很幸运,在各种各样的符号中,在资料库、档案馆、历史研究所、教科书里的文字史料里,在人们的记忆系统中永远“留存”下来。 清人龚定庵《赠伯恬》诗有句:“五百狻猊屡送君。”“狻猊”指的是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可见定庵送常州朋友周伯恬曾多次送到卢沟桥。灞陵桥赠别黯然消魂,又名消魂桥。卢沟桥也是消魂桥。 一条青云路:“功名”符号 以前退休的官员都须告老归回原籍,京城不能再待了。走过此桥就告别了京师,回想几十年京都两鬓从青到白的经历,能不感慨伤怀?明代于慎行回归东阿,过卢沟曾写:“束发承恩禁苑游,乡心今昔过卢沟。千峰过雨官桥暮,廿载飞尘客鬓秋。驿路行分三辅界,宫云回见五城楼。车中却听浑河水,阅尽归骖日夜流。”回头看禁苑上林,云环绕护的五城楼,几多狮子,几多柳枝,不舍不舍仍须舍啊! 一桥“卢沟晓月”:“人文美景”符号 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早晨从京城告别亲友出发上路的行人,到卢沟桥便已夕阳西下,就该打尖住宿了。从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要在此留宿一夜。每到清晨,从夜宿不远的驿站走来,或从广安门赶早来的行人,度卢沟正见淡月疏星,四野云低,曙色苍茫,听茅店鸡声,看波光淼淼,感念前程或回忆平生,“卢沟晓月”更是难忘的景色,无怪成了八百年“燕京八景”之一。 至今,卢沟桥东西头的两座碑亭仍风雨屹立,西头碑亭内竖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的诗碑,东头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碑,上刻“卢沟晓月”4个大字,字迹秀润妩媚,为乾隆皇帝所书。 1975年,北京有关部门进行载重试验,它竟通过429吨的重量,安然无恙。1983年又一次通过超限的大件重物,800多岁的“老寿星”还有这么大的青春活力!人们仔细察看它,发现了铁柱穿石、银锭锁面的基址,卢沟桥建筑科学、结构精良、工艺高超,堪称中华古文明的绝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a63f010009r2.html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