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之行(二) |
[游记]丽江之行(二) |
2007-07-31 live.com |
丽江之行(二) 走遍大街小巷 顺着东大街往里走,发现大街的两旁充满了仿古建筑的商铺,虽然做得很好,但仍然给人一种生分的感觉。从小巷中穿入,寻找我心中的店铺和客栈,这一路,我还是有不少惊奇的发现。 古城内的居民还是保有着他们热情、好客的民风。通常,看到我喜欢的院落,我只消推门进去,礼貌地询问是否可以进去参观,院内的主人通常都会热情招呼,甚至于开始一段海阔天空的聊天。我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种满了花草。也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猫或狗,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古城内闲逛,不需要任何目的地。我漫无目的地穿行于小巷之中。在“三眼井”看看洗菜、洗衣的纳西女子,领略一番纳西人充满了环保意识的科学用水,那是一种感动。遇到自己喜欢的小店,就驻足欣赏一番。这里不少有特色小店的主人都是很有经历的人,和他们聊天,是件很快乐的事。五一街一个偏僻的小巷里一家卖尼泊尔饰品的店铺,摆设和装修都非常别致,女主人告诉我,她以前是在北京开店的,只因生意太好,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把店铺开到偏僻的地方,没想到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她和她先生就决定把店铺关了,两人搬到这里,在清静的五一街开这样一家小店,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好好经营着他们的爱情。 丽江的铃铛 在丽江逛街,我爱上了这里的铃铛。布农铃、木鱼铃、阿厦丽驼铃…… 每种铃铛,都蕴含着他们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布农铃,去过丽江的朋友,一定不陌生这个名字和它的故事。一个青铜铃加一块手工制作的木片。它远远没有各种各样的风铃好看,但它却有一个风铃无法比的美丽而哀怨的故事。滇藏茶马古道的铃声响了上千年。曾经走过古道的布农把铃铛挂在了他的店里。铃铛下悬一块手绘风景木牌画,名为“布农铃”。我是慕名而去的,布农的小楼就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大石桥畔,干净别致,楼上楼下的屋檐都挂满了铃铛。跨进门槛,姑娘笑着敲响身边的铜铃。铃音清脆并带着长长的回音。店内店外都被这声音闹得喜气洋洋。屋里悬挂着董建华、刘德华、巩俐等许多名人、明星的照片和签名。我本想带一个回家,可因家里没有合适悬挂铃铛的地方,恐这精致的铃铛束之高阁,终究没有带回来,将这清脆的铃声留在记忆深处。却没想到,在束河,我与布农铃,却还有另一种缘分。(留待束河篇慢慢道来) 木鱼铃是纳西族家庭用于避除灾祸,祈求吉祥而挂在屋中的风铃。它是用木头做成铃铛的样子,在铃身上雕刻上吉祥祝福的东巴文字,大概有祈福的意思。但这些木制的铃铛都不响,不知道是不是有大音稀声的意思?在新华街的纳西车木匠店里,看着老板专注地雕刻着东巴文字,这种认真和虔诚真让我觉得他在做的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工艺品。挑了一个“身体健康”的铃铛送给朋友,握在手心的靛蓝,甚是喜欢。 在我将要起身离开的时候,店铺里冲进4个男孩,将我叫住。看他们统一的着装和高昂的性质,我猜想可能是哪个综艺节目在搞类似寻宝之类的活动,好奇心将我留下,没想,这一呆,又是将近2个小时。果不其然,他们是东风日产的精英会的成员,在做一个户外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便是在古镇中找到指定的3家手工作坊,自己动手做好工艺品,然后将它卖出去。看我已经买了一个,他们大概也意识到我不会买他们做的铃铛,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我可以在店铺里任意挑3个我喜欢的铃铛,他们帮我买下,作为条件,我要当着老板的面买下他们做的铃铛,然后他们再把钱退还给我。于是,我又坐回原先的小板凳上,看他们在铃铛上做画,顺便自己也涂抹两笔。等完工了,看他们画的3个铃铛,和我手中的3个铃铛,哪一个我都舍不得,于是,热情的他们把他们亲手绘制的铃铛也送了给我。2个小时,换来免费的6个铃铛,以及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阿厦丽驼铃则是出典于《一米阳光》。因此带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驼铃带着一顶草帽,悬一铜制铃,下垂一块彩色木牌,刻着吉祥的东巴文字。原先,对驼铃的喜爱仅仅是因为喜爱“一米阳光”,而现在,驼铃对于我而言,又拥有了另一种意义。因为它记录着那个特别的生日,一个萍水相逢的 |
转自:http://chershen.spaces.live.com/blog/cns!B221F83F24D13324!224.entry?_c=BlogPart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