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游记(1) |
[游记]北京游记(1) |
2008-01-30 sohu.com |
天桥文化是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和百样吃食”就是对它一个形象的描写。在天桥市场出售的日用百货和小食品价格非常便宜,受到社会底层市民的欢迎,在天桥上演的各种民间艺术也大多迎合了底层市民的欣赏口味,其中包括了各地常见的评书、相声、评剧、梆子、大鼓书、魔术戏法,也有比较少见的洋片、训蛤蟆,甚至连市井骂街都成为天桥艺人表演的项目。另外出售药品和医疗服务也是天桥市场的一大特色,一些江湖郎中,在天桥出售自制药品,兼提供拔牙修脚等简单的医疗服务,由于价格远较正规医院和私人诊所便宜,因而深受底层市民的欢迎,这些郎中有时在卖药的同时还会表演武术、硬气功等,非常热闹,传统相声名段《大保镖》就是脱胎于天桥卖大力丸的艺人。在北京甚至还出现了与天桥相关的歇后语:“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 在天桥文化中,值得专门提出的是戏棚,在天桥撂地卖艺的艺人,积攒一定收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便会组成自己的戏班并兴建戏棚,在固定场所演出,天桥的戏棚最多时达到了三十余家,这些戏棚大多以芦席、铁皮板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堆土为台,戏棚规模大者可容纳七百到八百人,小者可以容纳一百人左右。京剧名角荀慧生、评剧名角新凤霞都是从天桥戏棚走出去的艺人。 天桥作为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出现在很多文化作品中,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的《啼笑姻缘》、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是以天桥地区为故事背景的。 现在的天桥剧场 评论 (4) | |
转自:http://sunnysww.blog.sohu.com/64169408.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