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牛街清真寺

[游记]牛街清真寺

2008-05-22    sina.com.cn

小时候每每路过礼拜寺的大门,遥遥望见紧闭的红漆山门露出中式建筑的重檐黄琉璃瓦六角攒尖顶,看上去和别的寺庙没什么不同。依稀记得那会老妈说回民事多、抱团、厉害,不要招惹,于是便对回民产生些许惧意和好奇。回民小吃是我们娘俩的最爱。回民爱干净,头上的小白帽永远一尘不染。吃食总是用洗得干干净净的豆包布盖着,炸馓子、肉烧饼、白水羊头……东来顺的涮羊肉进锅即熟、入口即化,想着就流口水。
今天又路过清真寺,周围的小平房和四合院已经被镶嵌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代替,窄窄的胡同拓宽为敞亮的大马路。清真寺大门依旧紧闭,望月楼的尖顶被阳光映照得熠熠生辉。“能进去参观么?”我小心翼翼地询问站在侧门的一位头带白帽的中年人。“是回民么?”“不是。”“那你得买票。”
据《北京牛街岗上礼拜寺志》记载,寺院始建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一位从阿拉伯来的筛海(教长)革哇默定到中国传教,其次子那速鲁定建寺于燕京南郊柳河村岗上,即牛街礼拜寺故址。随着伊斯兰教进一步传播,牛街回民聚居区的雏形相应形成。元代至元年间寺中建尊经阁,明洪武(1368~1398)建今寺。宣德二年(1427)扩建,正统七年(1442)整修。成化十年(1474),都指挥詹升题请名号,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大规模修缮,至今窑殿保存了重修时的墨书题记和御题“礼拜寺”额。
寺院坐东朝西,面积不大。因为不是礼拜日,礼拜殿的大门关闭着。一位回民老者坐在殿门口的黑漆长凳上看报纸,两位安麦(阿拉伯语,阿姨)站在南侧房门外轻声地聊天。关闭的大门阻隔了尘世的喧嚣,与马路对面的火热工地分离成两个世界。杨絮也怕破坏了这份清静,放慢脚步跟随春风轻柔舞动。
重檐歇山灰筒瓦顶方亭式的邦克楼(宣礼楼)位于礼拜殿正前方,东西辟门,南北开半月形窗,顺着楼内窄小的木梯可以上到二层,顶部西北侧还栓着个大喇叭。据传此楼是宋熙宁(1068-1077)年间坎马丁之子马哈木建造,在元代曾作为尊经阁。楼外东南侧有一口大铜锅,是穆斯林在斋月的盖德尔(贵)夜(第27夜)熬肉粥用的。我靠近锅沿深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弥漫开屡屡肉粥的香味。邦克楼南北两侧有对称的方形碑亭,里面明弘治九年(1496)汉、阿文合璧的《敕赐礼拜寺记》石碑上的字迹已被岁月漫漶。东南跨院内有两座古墓,相传南宋时(金或元初)两位筛海来寺传教,逝后葬于此处,立有阿文墓碑。
院内古树的枝条沙沙作响,我爬在礼拜殿的门缝上使劲向里瞧。因为门窗都关着大殿内光线昏暗,看报的老大爷说,边上有小门能看,别把杨树毛放进去。
殿南北五楹,东西三进,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十八根方形立柱组成二十一个拱门,大约可供千余人礼拜。最后一进为凸出的六角亭,仿伊斯兰教穹顶而建,象征圣地麦加。伊斯兰教是反对一切偶像崇拜的,因此在大殿和寺院看不到任何塑像。殿内柱与柱之间作成拱形火焰门,门楣抱框上装饰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柱身上红底烫粉贴金绘缠枝莲纹,藻顶和梁枋上施青绿彩绘图案及阿拉伯文字。窑殿后墙作三间式龛,满雕阿文与阿拉伯风格的花朵。殿左右两窗以笔法苍劲的库法体阿拉伯文组成窗花。殿内右隅设木制宣讲台,称“闵拜”,是聚礼日教长宣教之处。
史料记载,唐永徽二年(651),大食国(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首次遣使来华,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大食国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开端。《古兰经》里有段经文:即使学问远在中国,也要去学习。悠悠岁月,安拉(真主)的信士(穆斯林)不仅带着伊斯兰的生活方式来到中国,并且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f98d27010003s53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