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别样北京之一:琉璃厂—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别样北京之一:琉璃厂—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1    17u.com

五一黄金周,不想去人山人海的景点,不若去北京探亲访友。

五一这一天,我们姐弟三人在京汇齐了,下午便去附近的硫璃厂转悠。北京五月的阳光白的耀眼,好在琉璃厂离我老弟家很近,走路也就六七分钟的路。

这琉璃厂据说已有780多年历史,原名“海王村”,因营造都城的琉璃窑而得名,从明朝初期就开始享有“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美誉。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这个窑厂就搬家了。窑走了,却没把名字带走,这里渐渐成为了字画古玩和书藉的集散地,据说旧时每年大考之后,名落孙山的举子们在打道回府之前,会把带来的书籍、墨砚等拿到这条街上卖掉——这一幕大约开始于200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后来,在这里卖书卖字画的人士越发地多起来,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坐吃山空的贵族子弟为了维持生计,也会把家里的收藏拿出来卖掉——这多半是晚清之后发生的故事了。

在年复一年的交易中,琉璃厂成为一个买卖传统文化作品的中心。而在这条街上,也流传着诸多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比如陈师曾发现齐白石。1917年齐白石来到北京,在琉璃厂一家纸店卖画为生,并在那里得遇陈师曾这位当时在北京书画界数一数二的人物。也是在那个时候,齐白石决定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画法,而这个决心是陈师曾帮他下的。在《白石老人自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说他改变画风之后的情景:“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银币……还听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我做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

从椿树园街一个很破的巷口进去就是传说中的琉璃厂了,而在五一黄金周这个全民皆旅的正日子里,琉璃厂街如同平常的北京小胡同一样安静。那些小店和店家,三三两两的行人,都那么悠闲,还有两个小老板在店门口当街下着棋。想那故宫里一定是人山人海了,又听说大修中的故宫建筑都蒙着绿色的脚手架。

琉璃厂不算长,没多久就走到头了,我们本也没有淘宝的心思,就在中国书店里转了转,这家书店很有特色,古旧书刊和书画类书藉特别多。要是学习书法什么的到这里可真好。我买了一册杨柳青年画的仕女明信片,不曾想回上海时却给忘在老弟家里了。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4978.html1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