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去琉璃厂走走

[游记]去琉璃厂走走

2008-05-22    sina.com.cn

久闻琉璃厂大名,此番到了京城,便想去那里走走。

在前门下了地铁,一时竟茫然不知去向。见树阴下散落着几辆人力三轮车,“板儿爷”们正忙着向往来过客兜揽生意,心想不妨以此为向导。于是与一位“板儿爷”谈好价钱,乘一辆“板儿的”直奔琉璃厂而去。

“马路宽、胡同窄”可谓京城的一大特色,而人力车正是穿行胡同最好的交通工具。常年的奔波劳作,使面孔黝黑的“板儿爷”们炼就了不凡的驾车身手,对于胡同的曲直、宽窄了如指掌,不时轻巧地躲过地面上的沟坎,不多时,琉璃厂的街市就在眼前了。

虽说是初识,琉璃厂的街市却并未给我多少陌生的感觉。我曾考证:琉璃厂街名的得来,确与琉璃有关。元代时,北京名大都,这一带曾建有琉璃窑。明末永乐年间,又曾因营建宫殿而在此设厂制造琉璃瓦件。华丽得溢彩流光的琉璃瓦,毕竟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建筑装饰,琉璃厂自然会随建筑需要的减少及建筑风格的改变、建筑材料的进步而消亡。因此,到了康熙年间,这里已改为居民区。乾隆年间又在此开设四库馆,学人云集,于是经营书籍、古玩、字画、碑帖、文具的店铺应运而生,其中尤以书肆为盛。从此,琉璃厂便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化街市。

在街头一眼望去,林立的店铺多为中国古典建筑样式,斗拱飞檐、绿瓦红墙,有些门面虽偶有现代装饰,却无损于街市古色古香的整体感。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别致的字号紧密相应,经过一二百年的历史风雨之后,琉璃厂有些苍老但风韵犹存,给人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气质。出于对古物的兴趣,我闲时常翻翻文物鉴赏方面的书籍,发现其中不少趣事就出自琉璃厂的店铺之间。古玩的属性,在于神秘、奇巧和珍贵,这自然决定了古玩生意的复杂,古玩商人的经营格调自然不同于一般商人。流年碎影中的那些陈年旧事,曾在几年前演绎成一部《琉璃厂传奇》的电视剧。其间种种奇闻逸事的渲染,使人不难想见琉璃厂昔日的热闹与繁华。变琉璃厂为文化街市,始于大清朝的“康乾盛世”,如此正切合了“盛世兴收藏”这一规律。而近年来,由琉璃厂而的再度显示出的民间收藏的繁荣,也是与经济文化的振兴相顺应的——明白了这个前提,再看这些店铺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接纳在此流连、寻找和鉴赏的眼光,让人感觉这里的商人别具一种内蕴和从容。因是初访,独行在此的我,很像是在漫无目的的闲逛。只见古玩店的橱窗,多被布置成多宝阁样式,瓷瓶、玉碗、陶马、铜镜之类……令人目不暇接,至于店铺内的填充物,更会看得你眼花缭乱,这样,走在街市上,只好仔细打量着每个门庭,选择进或不进。

传说中的琉璃厂以书肆为盛,果然名不虚传。京城里许多声名显赫的出版社,都在此开设店面,一些历史悠久的书店亦在此设有分号,如中国书店、中国文物出版社书店、京味书店、商务印书馆书店等等。大大小小的书店三五步相隔,整个街市上书香漫溢。书店内的图书,以传统文化类居多,一些书店的楼上有古旧书籍经营,需走过年深日久的木制楼梯方可观览。琉璃厂的店铺,多数并不高大,齐头并进地分享着街市的风水,使人想到旧日商界所崇尚的义气、平和。即使大一点的店铺,也多是以间数众多取胜,如浩浩荡荡的中国书店,便大有成排成片之势,给人一种历史文化所特有的厚重感和纵深感——蓦然间,面对这一大片清堂瓦舍,我心头忽萌杞人之忧:未来的某一天,该不会有人嫌其占地太广大,而令其往高空发展吧?如果那样,我们又到哪里去找琉璃厂呢?不过,转眼之间我就否定了自己的臆想: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纷纷建筑“唐代一条街”、“宋代一条街”之类,那些根据依稀的历史记载和想象堆砌出的“新古建”的不伦不类,不正衬托出琉璃厂这类地道古建的大气与珍贵吗?——属于北京的东西,需要保留的实在太多了,琉璃厂就是其一,一旦少了她,北京城的气质和底蕴难免会受到影响。记得铁凝女士在她的小说《永远有多远》中,曾将北京的胡同与街市比作叶片上的脉络,以此流通汁液、输送营养,从而滋养一个城市的生命——普通的街巷是这样,更又何况琉璃厂呢?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343e0010009dp.html23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