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印象-后记 |
[游记]丽江印象-后记 |
2007-08-02 ctrip.com |
即使在Web2.0时代,自己的土地空间就象石器时代一样,仍然需要经常耕耘。一转眼丽江回上海已第三天了,我甚至已经出差去过长沙一次,而我仍然没能动笔完成我对真实丽江的印象描述,似乎已经有悖于上述原则了。 不出所料,丽江已经显示出了过度开发的倾向。特别是大研古城,古城的主要街道上,在老旧的建筑外墙和门楣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招牌,其中不乏工商银行和中国移动之类超现代化的服务机构,整条街道更多的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尤其是下午庸懒阳光的照耀下。街角的广场上虽然有身着民族服装热闹歌舞的老人们,留给游客的感觉也更像是精心策划的民俗了。稍微冷清一点的次要街道上倒是有些装饰奇异的漂亮酒吧,可是当你看到菜单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提供的小吃有多么的俗套——清一色的炒葵花子、微波炉爆米花、饮料又是多么的贫乏,当你好不容易点好了号称当地特色的“丽江粑粑”,你得到的不过是店主从不远处的小摊上买来的劣质二手货,而且难吃得可怜!呜呼,我想象中的丽江可不是这样的! 入夜,精心策划的民俗再次升腾挥发:著名的纳西古乐,能留给我的印象只有老迈的乐手,还有我愧对这些努力演奏的老者的内疚,音乐本身很不幸没有给我任何感受。我只能用不知所云来形容这场我听过的最糟糕的音乐会。可以想象,它能持续演出到今天没,一定是有一个强大的营销团队在帮宣老师们出谋划策。 背街的酒吧长龙里,所谓的对歌不过是河道两边酒吧里的客人雇佣的当地少女在疯狂嘶吼,用她们所掌握的不多的汉语流行歌曲、并恶意地更改了歌词——唯一的目的是将对方贬低甚至辱骂,而客人们却在这些低俗辱骂中大声浪笑。这些女孩子都只十五、六岁出头,没有读书,并且一再声称自己是泸沽湖畔的摩梭族人,哪怕他她们长着汉族或者藏族人的脸盘儿。这哪里是山歌对唱的套路!我分明看见了置对方于死地的凶狠,以及大都市里KTV小姐的早期雏形。酒吧外的小河,在昏暗的灯光中静静流淌,莫名地让我想起了秦淮河 还好,在乘索道游览了玉龙雪山之后的下午,乘着冬日的暖阳,顺路去束河古镇走了一圈,才算找到了些许自己希望看到的丽江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47761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