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与陶然亭-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游记]我与陶然亭-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2007-07-29    luker.cn

京城已不止一次地去过,古城的景致也多半耳熟能详。可只有一处却一直不忍造访,这便是陶然亭。不知怎么的,越是想去的地方,越是不敢轻易地就去。或许是因为太在意了,生怕潦潦草草地去了,会毁掉想象中的那份美便总想酝酿出一种别样的心情,让身体与灵魂都能与那向往的所在整合为一,浑然一体。

按理说,陶然亭在京城的园林中,不算最大,也不算最有名,在许多外地人心中怕都不一定晓得这个名号,远没有颐和园、北海叫得响。可我对她却是向往已久。每每和朋友们谈起京城,常常要说到关于她的种种,以致于友人们都以为我曾是陶然亭的熟客。实则不然,我的所言均是想象中她的模样,直到前不久的一个下午,才终于得见她的“真容”。至此,铺展在眼前的楼台草木,近水远山使得陶然亭不再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幻影,置身其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真实。

一路行来,不自觉的总是把目之所见与心之所想一一对照。从前,只知道这陶然亭是清代康熙34年,在原辽金古寺慈悲庵的基础上增建的三间西厅。亭名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于是于是便在想象中将她勾勒成孤亭一座,至多再加上几道残碑,几首题咏和几株疏影横斜的杨柳。事实上,现在的陶然亭已经辟为占地很大的公园。她不只有名亭的气魄更有名亭的内涵。亭台阁榭,错落有致。仿建于此的华夏名亭诸如沧浪亭、醉翁亭、独醒亭等疏疏朗朗地点缀在园中,曲折回旋之中见出中国园林“道法自然”的精神。

其实,陶然亭在我的心中驻留,并不因为她那其乐融融的取意。而因为这里合葬着山西的一对儿女,他们便是愿为“宝剑”和 “火花”的高君宇和匿迹于“春风青冢”中的石评梅。往事远矣!遥想当年,他们曾携手来到这芦苇苍苍、翠竹森森的陶然亭,共沐这里的晚霞与月色,恳谈绝世的诗文和堪忧的国事,还有那带着唯美与浪漫气息的爱情。然而刚刚在一段失意恋情的漩涡中逃脱的石评梅是无论如何不敢也不能接受高君宇激情澎湃的表白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的心正处于极度的矛盾中,为了完成爱情,则理智陷于绝境,她不肯作旧制度下彻底的叛逆;为了成全理智,则爱情陷于绝境,她又不愿作负义的薄幸人……或许悲剧从此有了一个开头。他们选择了陶然亭作为这一切的背景,想必也是爱上这里幽静清爽的扮围,甚至想到在这里埋葬几个烈士或英雄是很适宜的地方。这是一种预见还是渴望不得而知。

世事的变迁总是不尽如人意。当石评梅廓清了心中的阴霾,想要与之共享一个命运的时候,高君宇的病弱之躯在为国事的奔走与操劳中终于没有让他完成自己投身的事业,也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石评梅。按照他生前的嘱托,石评梅把他安葬在陶然亭,还他从前的谶语。三年以后,石评梅带着她的魅力,她的才华,她那仅有二十七岁的华年,以及她对高君宇浓浓的爱恋在无限的悔恨与绝望中追随高君宇而去。悲剧的色彩因此而更加凝重。依着她“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言,朋友们费尽周折缍买到了高君宇墓旁的那块地,将石评梅移灵陶然亭,而这已经是她逝去一年后的事了。悲剧至此似乎多少有了一点令人欣慰的亮色。陶然亭没有成就他们生前本该拥有的欢乐,但石评梅终于葬在了她喜爱的陶然亭,葬在了她喜爱的人身边,陶然亭没有让这一对恋人失望。其实,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可能会有很多,但也许是同乡之故吧,对于高君宇和石评梅,我心里总多着一层亲切,多着一份感触。

思绪随着园中的小路延伸,当不远处那一对醒目的墓碑矗立在我的视野中时,心中猛地感到:久违了,同乡。在那块绿树掩映的空地上,突兀地耸立起两座一式的锥形白色大理石墓碑,像两柄不屈的利剑伸向蓝天,那是两个年轻高尚的灵魂的居所。在高君宇的莫碑上,铭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文: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刻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 梅

六十多年的风雨岁月,仍掩不住这挚爱真情的表白,让人不由为之心动。高君宇和石评梅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为陶然亭增添了一份特别的魅力。在他们合葬的墓前,我深为这一对葬在京城的同乡祈祷,但愿他们可以在那个世界里做一世的好梦。

国人总是向往叶落归根,葬在故乡。其实,无论活着或是死去,身在何处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有所属,情有所归。一个人精神上有所寄托,情感上有了着落,哪里都可以是故乡,哪里都可以作安息之所。对于高君宇和石评梅,陶然亭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走在多年向往多年的陶然亭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充斥着我的耳目和头脑,顿觉有无数的语句要脱口而出。可是今日提笔写来,竟无当日想说的一句。想来触景生情是真的,感觉总如飘风闪电,瞬间即逝。更何况,即便有感也未必说得出,说得出的也不见得都写得出,溢于言表和诉诸笔端的,永远不会是感觉的全部。

我与陶然亭至今也只有那个下午的匆匆一晤,但她给我的好感却是由来已久的,而今愈加深切。我不知道人之间所谓的“缘分”在人与自然之间是否也有,但我宁愿相信其有,或是把陶然亭也看作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有缘人”,引为同道。说也奇怪,世间许多的人和事物,有的时时相伴、形影不离,却未必让人怦然心动,可有的不曾谋面,未得深解,却能彼此永远铭记。这如果不是因为一种缘分又该作何解释呢?我对陶然亭的感觉应属后者。

关于海内的名亭,古人历来为文颇多,以致文以亭传,亭以文名。文亭互利,相得益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归有光的《沧浪亭记》等等即是此例。及至今朝,似乎还未有文为陶然亭而作。我深知,愚顿如我而要作出可与先师们比肩的好文章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既然来了,也就这样写了,把我与陶然亭的“神交”和“亲历”做一个故事讲给你听。

陶然亭,我会再一次去看你,在不久的将来。

[1]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37312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