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北口司马台长城游记-在与地头蛇的斗cjh |
[游记]古北口司马台长城游记-在与地头蛇的斗cjh |
2007-07-16 tom.com |
老早就写好了前面的东西了,落了一个杂记在那里,拖到今天也不怎么想整理。后来想还是弄弄吧,当照片一样留个纪念。毕竟,这些都以及成为了我的恶习。 古北口归来不看长城 一. 我记得在周末到来之前,我还是多么的矛盾啊。一周六天班,我仅剩的一天休息时间要面临着跟朋友去爬野长城或者约女孩子去看电影的艰难抉择。终究我还是觉得江山比美人重要,并且安慰自己:让终身大事这种幸福见鬼去吧!我觉得自己非常之理性。 路途遥远,单程100多公里需要在一天之内来回,所有我们出发得很早。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破晓之前跟随朋友的车子去折腾,不过在抹黑溜下十层小区楼梯的时候,还是有点头皮发麻。这段时间小区里的事情比较多,不远处的教学楼里还老闹鬼。 我在五点半的时候钻进了那辆静候在路边的小羚羊,两边的路灯还开着,这使中关村南大街看起来睡意朦胧,以至我差点感叹夜色很好。深秋的清晨空气已经夹着微寒,钻进鼻孔里是薄荷般的清新。昨晚睡得还挺好,一早精神不错,我在这清新里不顾一切地陶醉。 二. 接近六点的时候,我们在京承高速的入口处等到了老大那辆熟悉的银色捷达,天边尚未发白。小羚羊一路撒开腿跑,跑了良久,天开始一点点地变亮,车窗外的可见度在不知不觉地增加。天亮后好久,才见一轮火红的太阳从远处的山尖爬出来。我们奔跑在马路上看过去,太阳夹在树丛中,象火一样燃烧。 清晨的太阳脾气温和,不怎么带温度。狗哥隔着车窗晒了好久,还是觉得冷。于是开了空调,吹了半天暖气,觉得暖风吹不到的下半身象生活在冰川雪地之中。下了高速,穿过路况复杂的密云市区后,距离目的地古北口还有五十多公里的路。沿途风景很好,车子高速前进,窗外在不断移步换景,一片红叶一阵黄的。路的中央,更是不时有些胆大包天的小麻雀在那里状似闲庭信步,唧唧喳喳的仿佛是有麻雀中的小男孩在勾引麻雀中的小女孩。郊区已经不像城里那么满大街泡出租车,偶尔出来一辆红色的富康,觉得特新鲜,很想尖叫不已。 折腾姐姐一路左拐右转,耳边不时传来狗哥或者或假的夸奖声,然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车子瞬间处于无人驾驶状态。于是还带着余温的表扬马上翻脸成批斗:“说就说,不能动手!” 在山路里调了两次头,看了两次路旁一家农舍的炊烟袅袅升起。拨通了老王家里的电话,老王的答案让人抓狂。之前的两次头白调了,老王的家还得往里走上一些路。于是一直走啊走,看到了折腾姐嘴里传说中的一块停车专用小平台。 三. 我们下车后就被老王一家热情地迎接,感觉就像进到了久违的远亲家门。临路的房子门前栓着一只很久也没有洗澡的小狗,门口是一只依赖着自来水存活的城里人不怎么熟悉的压水机,压水机再走几步,是一个谋杀了我N多储存卡的瓜棚子。上面挂满红辣椒、黄玉米,甚至还有瓜秧干枯的小葫芦,以及长达一米的我们分不清是什么瓜的黄色的长条巨型瓜。 倒是路边躺着的一只绿色的小瓜长相比较平凡,秋姐姐一眼就认出来了,说哎这个小西瓜。老王山里人口直心快,蹦出一句:这是南瓜!我们纷纷安慰秋姐别尴尬,南瓜何和西瓜也没什么差别,也就差了一个方向。太阳已经出来,但是山里气温依然很冷。郑在今天穿得少,明显属于为了风度不要温度的那种,可惜实在预料失误,单薄的运动服抵御不了寒气,被山里的小风吹得直哆嗦。老王从屋里拿来一件女儿的外套给郑在披上。我见状感叹:“还好他们家有女儿......”,不幸这话传到他们几个耳中被曲解。 早晨很快就准备好,我们进了那排新房子里的一个大厅,围着一张小方桌子坐下,就着咸菜、摊鸡蛋喝粥和吃煎饼子。咸菜味道比较浓,劲大,属于一口下去能喝一碗粥的那种。摊鸡蛋不错,跟我的水平有一拼。浓绸的小米粥最为诱人,热乎乎的一口下去,一路的寒气全被驱散。而如果愣要给找出些缺点来打击众人食欲的话,那就是米黄和屎黄只有一线之隔。我们边吃早餐,边挺郑在秋姐他们在控诉老大路上的所作所为,其中包括荤段子和吃人肉。 四. 据说,从老王家屋后的山路登高几百米就能从密密的栗子树杈中看见长城,然后紧走几步天空会豁然开朗。我们一路停停走走,在老王上卫校的二女儿引领下,超憧憬中的野长城美景出发。 狗哥戴一副银色的超人眼镜,用来骑摩托车那种,这使狗哥看起来非常地酷;秋姐拄根拐杖,鲜蓝色的外套格外惹眼,头顶一顶蓝白相间的颇具日本风情的帽子(个人猜测是她上次旅游日本偷渡走私回来的产品)。老大鲜红色恤衫外面套一件黄色的马甲克,让人惊讶地没有戴墨镜郑在披一条橘红的围巾,明显没有起到保暖效果,所以肩上还背着老大的那个黑色的大背包。我里面穿着一件红蓝相间条文的黄底T恤衫,外套一件黑色夹绒的风衣,所以不怎么觉得冷。腰上还挂着一只刚买两天的ZOLO腰包,第一次被派上正式用上,腰包显得比我还激动不已。 我们路途的前几十米还是在说关于路途的趣闻逸事、慢慢开始夹杂一些有关爬山现在进行时的话题。在登上了那传说中的几百米,视野豁然开朗之后,我们谢别了老王的二女儿,自己去寻找这段原是并且古朴的盘龙山长城中的野趣。让人惊讶的是,某些人的本性,也在这些旷野的景色中一览无遗,显得十分地狂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来的一路荤段子不绝,甚至能从唐诗扯到李白的妻子和女儿。这个该怎么说呢,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短短的一句话中,7个全是关键词。 五. 在视野霍然开口之后的瞬间、以至一段时间里,甚至延续到后来的现在,我都觉得非常非常惋惜。因为我无法用一段很象形很生动的文字组织出语言来充分形容我当时的感觉。那段长城有多让我惊叹呢,用作比较的论证方法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王家归来不看院,古北口归来不看长城”! 我记得孔庆东曾经在描写韩国海域的时候搬用过冰心奶奶的文字,这里我也“拿”一下那位朋友游记中的一些精妙吧-- 信步穿过十九座敌楼,站在二十四眼楼上回首望去,不能不被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所折服,因为山势险,地况复杂,这里的敌楼随山而造很少重样,有的上下三层,有的楼上平台楼下双拱,有的里外双墙还有窄梯直通楼顶,各座敌楼遥相呼应,宽的可并排四骑,窄的不足三尺,完整之处雄伟壮观,坍塌之处险象环生,曲折蜿蜒与山和为一体,陡峭高耸如斧辟刀剁一般,透过残窗断壁,让人浮想联翩,好像眼前一片杀声震天,旌旗招展……从九百八十年前的杨令公庙到抗战时期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墓,历史就写在这长城之上。 这里头文字所包含的所有感觉,在我后来攀抵二十四眼楼之后,返回途中遇到的一位豪爽中年妇女用一个字进行了诠释。那就是:爽! 我在山上疯狂地按下快门,眼前目不暇接的美景,已经让我感觉快要审美疲劳,对于构图、光线等一切摄影技巧都失去了讲究。 我们在山上转悠的时候,看到有不少山里检票的工作人员也过来敌楼上转悠。开始还以为是来抓我们的,被吓一跳。后来知道原来是来抓那些徒步穿越长城的老外的,也才是深刻地从生活中得知,原来老外们果真喜欢干这种事情。 六. 在老王家用过午餐后按原定时间返城。午餐虽然简单,但很丰盛。老王给我们6个人准备了10个人的分量,粗粮杂菜野蘑菇,味道稍苦,十分开胃。生平第一次接触的红豆饭,我拨拉进去两碗,而那盘号称老王家的镇山之菜--野蘑菇也被我们吃得盘子跟被添过一样。他们都夸这野蘑菇味道好,味道浓,我当时也是跟着这么夸了一通,可惜回去后肠胃不适,山蹦洪泄,出来整一马桶,睡眠漂浮的散状物,还依稀可辨蘑菇野菜的形状。 七. 从古北口归来,再度坚定了我人生的第二个目标,那就是买一辆奥拓车子。这个想法日益强烈,甚至已经超越了感情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变得茶饭不思,六根清净,五蕴皆空。 跟着香味相投的朋友们的每一次出游,总能打开很多思维的闸门。它们象汹涌的泉水那么涌出来,我拼命地接啊接,但是还是跑掉了很多。而等到我找到时间找到机会再把自己接到的那些倒出来共享的时候,发现它们已经变得少之又少了。暂时我还没有想到解决这个的很好方法。 我记得,我们回来的路上,几个人聊到了北京的俚语文化,并且慨叹老舍已逝去。不然,我们能够琅琅上口的绝对不止这些“树好浓”、“车子好肉”、“皮实”... 我记得,去的路上,折腾jj聊到了她某次的情绪不好而不想架车,于是我无端遍想到了我们都是凡人也只是凡人。可贵的是,我们一群凡人聚在了一起,共同分担分享着凡人的忧愁和快乐。又记得,每天上班的路上,总会路过一座大厦,那里能够看到一个不大醒目的广告牌叫做“凡想人创业”。奇怪每天蹬着永久去上班的我,看到那个牌子总会心悸不已。我能想象到,这么一块我能看得到的貌似简单的牌子背后,和一扇我看不到的简陋办公室房门背后,是一群怎样踌躇如我的年轻人。 狗哥的朋友们说,“天津的羊杂汤才两块多,比北京便宜多了”,“走,喝去!”我的汽车情结终于还是提前被煽动起来了。什么时候我也会有一辆小奥拓,什么时候我的生活半径也会拓展到100公里,什么时候,我会跟随着我的朋友进入了生活随性随心的理想小康境界。 扯到了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我的标题。天,古北口归来不看长城!这个无疑是在间接地暗示古北口的长城很好看。可惜的是,我通篇幅里都在八卦,而丝毫没有关于河山秀美的正面特写。或者再加上一句,让它们的八达岭,居庸关都见上帝去吧。 |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510518&blogid=271373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