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滇游记下篇——丽江篇 |
[游记]滇游记下篇——丽江篇 |
2007-08-06 yculblog.com |
因为一米阳光第一次听到丽江这个地名,当时真的对它一点概念也没有。因为是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我大概理所当然的把她当作是虚构的了吧。 丽江因为地理原因,太阳落山的晚。以至于第一天我们到达丽江在丽江古城里逛的时候,晚上八点多天还透亮,一点也不见夜的踪影。八点不到的时候吧,找了家店吃晚饭,店家推荐坐到楼上去,说晚上可以看夜景。当时我看了看天,想,等我们吃完走人天还不会黑吧,果然。 古城的酒吧颇具特色。我都觉得晚上不止热闹而是吵闹了。少数民族人民很是热情和擅于歌舞的,晚上一到,各个酒吧开始载歌载舞了。还有人在对歌,和少数民族的姑娘们一起喊唱着。导游介绍说,这是很多现代人喜欢去丽江的原因,可以释放压力,在这个充满了各色陌生旅人的边远之地,你可以慵懒的做你自己,或不做你自己。 丽江古城是古老的纳西族模拟江南水乡建起的“高原上的江南”。早先的纳西族就喜欢在庭院里弄弄盆景,在房屋前种种柳树,还修了条流水。街道用青石铺,流水上用石板架桥。 街道两边的商铺密密麻麻,而且都是小商品,感觉琳琅满目的。披肩、围巾、首饰、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服装、乐器……感觉像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商品市场。只可惜我没有怎么逛啊。我只是在两个傍晚去走了走啊~~~如果我一头钻到一家小店半天不出来的话那这么多的店这么大的地方不知要逛多久。而且古城小道岔路很多,我这个路盲就省省吧。 我们在第三天的傍晚到达丽江,在丽江住了两个晚上,第二天也就是行程的第四天我们去了玉龙雪山。 这是山下的一个景点,忘了叫什么了。 远景1 远景2 近景2 错啦……那山上的不是雪。那山上白花花的看上去更像是银子。玉龙雪山上终年积雪是没错,那是以前了。现在光顾的人多了,每天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爬到4000多米的地方去,这么多人的“人气”(产生的热量)也足以让其冰消雪化展露真颜了,再加上全球气候的变化,早就没什么雪了。可能冬天山顶上会有那么一丁点的雪,现在是夏天,我们连一丁点的雪都没见到的。 上图下方那条水里的牛。用来背着旅客走走拍拍照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叫牦牛……(汗!我不光不记得那水算什么水了也不认识这位我觉得非常可爱的牛大哥~) 在海拔4506米的地方。 我们一路爬了上去,从3000多米到4000多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我只到了4506米,没再往上爬。在4506的时候我倒是没出现嘴唇发紫头昏眼花的高原反应,只是我的症状是觉得冷,手脚发冷,浑身都冷,没有力气。裹了在山下租的厚大衣还是冷。那么高的地方风很大,阳光耀眼,我没戴墨镜眼睛都睁不开。 后来在4506的地方吃了点东西就不那么冷了。之后就坐索道返回了。上去的时候很多人都带了个氧气瓶。我拍完照就坐在一边头也不抬所以没什么明显症状就没用。如果还要往上爬,肯定要用的。会不会有高原反应跟你的体质没有必然联系,当地的导游这么说的。有的老年人甚至可以在上面健步如飞,有的年轻人一上去就不行了。其实只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平稳呼吸就没什么的事的。可是,我从3000多米的地方就开始不时地深呼吸,到了4506的地方,人家都是用鼻子呼吸,我早就连嘴巴都用上了……高原缺氧,我怕我摄入的氧气不够啊~不过貌似我摄入的氧气保证了我没出现严重反应,却没办法维持身体所需热量的供应了。 玉龙雪山的背面,就是名气很大的“香格里拉”,根据某个英文单词的发音得来的,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世外桃源”。巧的是,在当地纳西族的语言中,也有“香格里拉”这个发音,意思是“心中的日月”,用来解释那块土地在当地人心里的感觉也很是恰当呢。 Tags: 丽江旅游玉龙雪山丽江古城 阅读全文(39次) / 评论/ |
转自:http://saynani.yculblog.com/post.1734960.html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