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黑龙潭 |
[游记]黑龙潭 |
2008-06-27 sina.com.cn |
黑龙潭 2006-04-12 08:20:13 大中小 国内名黑龙潭的景点估计不少,北京有,昆明也有。只是我依然觉得丽江的黑龙潭虽然可能是最小的,却是最能涤去俗尘的地方。 打小的时候,黑龙潭在我们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一个景点,而只是一个小把戏们玩耍的去处,当然也只能是星期天或者假期。古城民间有俗语谓“逃学乌古埔,星期龙王庙”,译成汉语说的是“逃学狮子山(玩),星期天去龙王庙(玩)”,这里的龙王庙就是指黑龙潭。可以看出黑龙潭那时在业余生活单调的古城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了。 假期的时候,小把戏们号称去晨跑,在黑龙潭水边的沙地中玩挖沙,可以玩到十点以后,只到咕咕叫的肚子实在受不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样日复一日,只到把假期混玩了事。 再长大一点,会邀约些伙伴,去黑龙潭呆坐,有时是晴好的天气,有时是在雨中。没什么事,也就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呆呆地看着水面或者远处。后来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发呆,是人长大后才会有的行为。 后来黑龙潭收门票了,去得就渐少了。有了孩子以后,隔一段时间,儿子总是央着去喂鱼、划船、爬象山什么的,反正总是时不时地来一趟。只是,小时玩的沙滩,已经成了绿地,水边发呆的大多是游客了。 公允地讲,黑龙潭不管是从自然风光还是文化内涵来讲,都是值得品味的,虽然它相当小,只有由数小眼涌出地面的泉水汇集而成的5万多平方米的深潭和它周围的绿地。 黑龙潭位于古城北象山脚下,又名玉泉公园,俗称龙王庙。《光绪丽江府志稿》载:“玉泉龙王届,在府城北象山麓,依山面水,殿阁高耸,古树浓荫,寒潭漱玉,天然美景不假人工,诚邑之盛境也”。 公园大门为光绪十一年(1895年)重修的文庙牌坊,于1966年移建于此,当时还将被拆毁的木府忠义石牌坊前的四尊石狮移至大门坐台上。大门原横匾为吴作人题书的“玉泉公园”,现已经是纳西族书法家李群杰老先生的墨宝“黑龙潭”三字了。步入大门,眼前一绿,波光潋艳,像美玉,如琉璃,柔滑细腻,澄澈明净。环堤垂柳青青,路径幽静。园内潭水下泻处为清嘉庆年间所建木结构风雨廊桥“锁翠桥”,这是丽江境内目前尚存的唯一一座风雨廊桥。桥头悬光绪三年知府许其翔所题的“漾青”横匾。潭水从桥下嶙峋山石间奔泻而下,飞珠溅玉,声如雷鸣。古人赋有一联于柱上,说的正是:惊涛撼树正睛雪,未雨垂虹卧曲波。一动一静,正道出了此桥南北两面景色。 站在桥是北望,有一汉白玉五孔桥横卧,将潭一分这二。外潭中央,有一座娇小的亭子,翼角翘起,丹柱青瓦,影映于柳林碧水之中,玲珑可爱。亭名“一文”,相传这一受算命先生欺骗的纳西汉子,在番然悔悟后,在古城内和每一个人化缘一文,以警示世人而修建,故有此奇怪的名字。五孔桥连接潭心洲花园,孔内可通小船,桥孔在水中映成浑圆的五道“月宫门”,晴天更可见玉龙雪山的倒影。潭心洲花园内遍植牡丹,内有亭台可供休息。 五孔桥北侧即为著名的“得月楼”,建于潭中小岛上。得月楼建于光绪年间,据称是仿扬州一同名建筑,且采用了相同的尺寸。只是原建筑毁于1961年火灾。翌年按原样重建。1963年楼落成后,郭沫若根据县文化工作人员对黑龙潭风景和得月楼情况介绍的信,题写“得月楼”三字,书、撰楹联两副,一联为:“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联后跋为:“玉水龙潭得月楼落成,地方领导集毛主席诗词落后四句为联,嘱为书。1963年6月25日书就,寄自北京。心向往之,何日能得一游耶?”另一联为:“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进入得月楼处有一个古戏台,初建于乾隆年间,重建于道光十年。清末及民国时期,凡龙王庙会均在此唱戏,热闹非凡。现在白天都有一队纳西古乐会在此演奏,因门票中已经含有此费用,所以可听个尽兴。戏台东面为乾隆二年所建的龙王庙大院,惜2003年冬毁于火灾,今重建。门楼为光绪年间修建,那悬于上面的“天光云影”四字非常有意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334a70100032k.html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