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2007-07-16 |
天坛游记 想去天坛,某工作日天蓝,"要不今天去天坛?",没有逃走,但是心却飞跑了.前日,友问去哪里,冬天去哪里好,我说故宫和天坛,她让我挑一个,故宫去过了, 我当然选天坛. 早上起来,转了两次车,没想到很快到了我们约定的前门,原来这里叫正阳门,有人在门口简易地打网球,由这个标志聚头.天坛门口的太极球挂了很多,我问了价走了,热情的摊贩叫到很低的价格,里面有很多人练,还有热心的大妈教我们耍,呵呵,王学的差不多了.我理解了它的精要在于与球同动,而不是反击和阻止,和羽毛球不同,很像打太极的样子,决定要带个回去. 想走过去,到了大栅栏,后来坐挤得无比的826时,乘务员发的是另一个音.今天,我彻底成了一个文盲.不只是不知道邢岫烟的岫字.好多字由英文翻译才恍然大悟,比如祈年殿,prayer for good harvest,才知道是好年景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理解的似是而非的天啊,祖先啊.我们都是文盲啊,看到展览的容器,字不认识,更不会念,看到英文的解释才知道这个是装食物food的,那个是装谷物grain的,这个是装蔬菜vagetable的,真是惭愧啊 ,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太言简意赅,艰涩的古汉字俺们没有学到,或是忘了.知道了圜丘的有两个发音,一个是huan一个是yuan,天圆地方,一个牌子常常有几个没有见过的字. 还有知道了天坛的英文名字:the temple of haven,有趣的是据说外国人误认为是中国的教堂,实际是代表帝王的王权的,为了说明只有他和天这么接近.秦始皇封禅泰山,路途迢迢,最有魄力和气势,开了先河.明清两代,每个皇帝在位都要祭天数次,数十次,冬至祭天,册封皇后祭天,诞生太子祭天,孝敬皇太后也祭天,减刑宽赋,是皇家仪式也是民间的福音.打仗祭天,等等,是皇家精神的寄托和祈祷.所以说这里是皇帝和天对话的地方. 嗨,站在圆心石的时候,该朝着天空张开双臂抱一下悄悄说句话的,呵呵,人太多了,照相的轮流照,据说站上面说话会比较洪亮,我站上去小试一下,王说和平时一样.就匆匆下来了.风很大,我们环着圜丘的上下三层,转了几圈,看得很仔细连龙出水也一个个细分差别,多数没有牙齿了,口里只有一个小洞有的牙齿完好是黑的.同时我们也吃了馕喝了牛奶,呵呵,看到和我们一样转了好几圈的几个学生.一圈圈的汉白玉栏杆,据说之前是蓝色琉璃.乾隆换的,我觉得汉白玉更好.整个建筑简单又不简单,站在台上,开阔无比,四周高楼远远既离我而去又紧紧环绕,连西山也看的见.从后来看到的说明中知道,它从南到北有一个略微的坡度,很讲究的,在圜丘上绝对不让你看到祈谷殿.建筑之间既功能独立又彼此相衬. 这是个圆形的院子,取"天圆地方"之意.圜丘下面空地上的三根望灯杆,被无事生非的袁世凯砍掉了两根,前面燎台也细细看了,燔炉是焚烧剖开肚子的牛犊的地方,在此过程中,穿着蓝色祭服的皇帝要站在前面的燎望位行燎望礼.周围还有一溜的大炉笼,后来知道祭天的敬书,牺牲,帛等所有祭品祭器最后统统都要扔进去,可惜啊,糜费在于此.院子的西面,从燎台靠近的西门门出去,在林子里有宰牲亭和神厨,是准备祭品的地方. 皇帝也挺不容易的,四点一刻就要起来祭天,想象下广阔的天坛幽深的林间路上一排排的灯柱,皇帝要从斋宫一直走到祈谷殿吧.皇帝可能前一天入住斋宫,四面是深而且宽的池水,廊上是密密的侍卫,乾隆似乎很自负,还作诗讽刺以前别人森严的戒备.乾隆比较克己,七十岁时为了他行走方便,大臣门上书在祈谷殿西墙开了个小门,但是他怕后世子孙偷懒,规定只有年过古稀才能过此门.而事实上后世的皇帝只有他活过了七十岁,他真是治国和治家为人都有道啊.看到他的手书的敬祈年殿的文,感觉皇帝的字不是最好的,但是作为他这个位置配的上别人的称赞,必是个勤奋的书法者,在书法上负责的君主,我联想到了其他勤勉和负责的人,无论在任何职位这种态度都是相通的. 不过据说祭天之后皇帝和大臣们回到中和殿里大撮一顿,所以也没白辛苦. 可是我们在画上也看到了皇帝的轿子,出来王还感叹那要三十六人抬呢.丹陛桥很长,直通祈年殿,远远看过去像中山陵,但是略平,哈哈俺没有去过南京.很有恢宏的气势.现在看到很多小孩子可可爱了,在路中间的白色大石道上姗姗学步,心想以后也带俺孩子在上面走.还有放风筝的小孩子,太好玩了.拉着风筝在路中间走,家长在前边摄影.长长的丹陛桥过去,穿过祈年门,就是祈年殿了. 祈年殿是我常常想起的认为比较宏伟的建筑,从介绍来看,大凡国家领导人来都到过,哪怕它是高低架的包围中.小时候的明信片蓝天下金碧辉煌威风凛凛,今天正好是个晴天,天空特别地蓝,真是感谢老天,每次冬天出游有好天气.我们先细细看了祈年殿两边厢房里陈列的展览,介绍的太仔细了,以至于我们的小王看完都不怎么想看实物了,哈哈. 东面介绍了祈年殿的结构,四根楠木的龙柱,代表四季,十二根什么柱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又十二根什么柱代表一年的12个月,结合起来又可谓二十四节气\三十二星宿,设计极为精妙,代表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筑和寓意的高度统一,称为"精典"!其历史:起于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先建天地合祀的一个什么建筑,而后明成祖仿其制式在北京建了更为雄伟的大享殿.我这个白字客今天做到底了,硬要念作大亨殿,心里还不改,哈哈.然后后世一个没事忙的皇帝朱厚熜推翻了大享殿,在其上建了祈年殿,自己还参与了设计.我估计他有强烈的设计欲望和类似于儿童拆掉玩具自己重装的好奇心.然后光绪年间一把火烧掉过一次,由参与修缮的工匠根据记忆重建了,真是神啊!因为看它的木制模型和剖面的模型,就知道是多么复杂和美妙的,千万万根不知道多少根木头之间美妙的结合,完美的圆形,据说是中国最大的木建筑,高贵的顶珠和金澄澄的腰围,蓝色琉璃的屋瓦,通体的雄伟和气魄,让人折服. 难怪林徽因曾骄傲地说她是登上祈年殿屋顶的第一个女人,现在看到了祈年殿,我今天理解到她的自豪比我已经以为的更大!在展室看到了他们工作的照片,虽然写着梁思成和工作的人员,还有外国人,他们并排坐在布着脚手架的屋顶上,我感到在那个时候一个女人和男人们一同从事工作的伟大.告诉同伴那个坐在一旁笑盈盈的着素花袍的是她,几位游客听了也注意起来. 西配殿介绍了古代皇家祭天的礼仪,用的器皿,物件,做的仪式分为好多项,我前头对祭天仪式的知识来自这里.另外天坛的外坛,有神乐署,现在中国古代皇家音乐史展览的场所,古时候是培养皇家祭天仪式音乐人才的地方,俺称之为皇家音乐学院教学楼,据说有三千学生,云集八旗俊秀子弟等. 在通往音乐学院的路上,一副白玉的牌子,提醒我们旁边那座灰色的水泥建筑,竟是侵华日军的细菌研究所,可恶之极!借卫生什么之名,搞痢疾的细菌等,还拿中国人做活体实验,没想到小日本竟敢在太岁头上拉屎?!在游览天坛的最后发现了这个,我和王不说话,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我们在前面,圜丘和丹陛桥的之间,就是有名又有趣的回音壁,这个本来是最吸引"小小"的我们的好奇的心灵的,哈哈.但是人太多了,分不清是谁在哪叫的声音,我们换了好几个位置,王还细细地根据灯柱定我们俩该站的方位,呵呵,物理专业出身终于体现出来.叫了n次她的名字,我能听到低低的回音,管它是谁的呢.我就幻想清晨没人的时候来,就不会受干扰了.不过天坛的票价相对于景点的个数来说,还是不便宜的,学生联票25元,还麻烦售票大姐细细地审阅俺的证.不过毕竟是昔日的皇家圣地,今世能对公众开放,也是难得.前年到去年,天坛又经过了一次大整修,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回音壁的圆形墙后半部,相切着叫做皇穹宇的那个小宫殿,围廊很窄,大家排队上时,接到某人买到票的消息.那么挤,难道是只容皇上一个人上的?忘记里面是什么了.好像和其他的区别是,祈年殿里中间是皇天上帝的牌位,据说那牌位青底黄字满汉合一,是清朝的特色,代表一家亲的意思.两侧各有四只装着小牛犊的黑盒子,不满百天哪,被剥好了皮放里面,还要浇汤于其上,呜呜,据说牛是最隆重的牺牲祭礼.祈谷殿里面呢,两侧各有四个很有格调的黑底暗金花纹绸布包裹的小桌子,加上桌子上一系列的我以为是花瓶或放汤匙的银器,感觉很棒的! 还说回音壁的那个院子里,两厢左面供奉着风\云\雨\雷\月(夜明之神)的牌位.雨位居中, 可见古人以之为重.也是一样的左满文右汉文,牌位前面是各式祭器,对称排列.右厢房供着的好像有日明之神-太阳,还有星辰吧.在皇穹宇的前面九龙壁的前面的中间隆起的石阶上,有人站上面拍手,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一音石,二音石之说.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西门附近的几个亭子,套圆形的,据说是寿桃模样乾隆为母亲庆寿的,样式有几分祈年殿的神采,75年从中南海搬过来,还有扇形,套方形,还有从李鸿章家里搬来的一个亭子,个人觉得在这里安亭子有些突兀.另有月季园,百花园. 环绕天坛内坛的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源自"苍璧礼天"之意.走在寂静的林间道,有敬畏感,也有亲和感.祈年殿的东面还有七星石,清朝统治之后又加了一块石头.我看到一棵柏中槐,相依相偎,据说小鸟把槐树的种子投在千年侧柏中间,于是侧柏裂开,百年槐树在其怀中生长着,代表着友谊,互助,团结,看了很久不忍离去,王说中山公园也有一棵.这一块的七十二间长廊是老人们吹拉弹唱的地方,好不拥挤热闹.二胡吱啦一声忽地起来,把我们带入老北京的情调之中,一位老人唱京剧,旁人赞道"有板有眼". 另外最直接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就是很累!走了一天,两个疯狂的女生,最后还挤着天下最挤的车去了西单,逛了一下!最后撑着把我的记忆留下来.咬着苹果等待祈年殿的讲解员的到来的女生,要回去睡觉了.拜拜! 评论 (4) | |
原始链接:http://xixiqi.blog.sohu.com/30687481.html |
转自: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