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离开颐和园,我们在新疆风味餐厅吃了正宗的羊肉串,一种是原味的,即什么调料都不加烤出来的,一种是我们平常吃的那种加孜然、辣椒粉烤出的,我从来没吃过原味的,总以为加调料的好吃,其实原味烤肉串保留了肉的本味,吃起来真是很过瘾,不过也不能太贪吃哦,每一串肉份量都很多,吃几串就很腻了!还点了个大盘鸡,很喜欢里面的皮带面,吃起来很筋道。很快吃完中午饭,我们便驱车赶往故宫,一个好心的城管大哥看我们正欲进去便告知我们现在已经下午三点了,故宫五点就闭馆了,等买好票进去看,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出来,很不划算,并建议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好好游览故宫,我对他充满了感激。可下午的时间也不能白白浪费了,来一趟不容易啊。于是我们又奔向天坛。 天坛距故宫不远,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所以我趁此机会要一睹为快了。我们很快就到了北门,买了票就跟随人流往里走,游览的高峰时段已过,所以游人不是很多。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从北门进去,靠左手部分是用来为皇帝来天坛拜祭供给食物的宰牲亭和神厨,供奉的物品经由长廊运送至内坛。靠近内坛周围种了很多古柏,有的树龄已经超过三百年了。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为“圜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祈年殿。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它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祈年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达不到祈年殿的艺术高度。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年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井”,龙井柱则是描金彩绘。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1889年祈年殿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浅黑色,凤纹被烧得模糊不清。祈年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九间,称东庑和西庑,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库房。明代祭天时,除祭祷皇天上帝外,还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岳,五小岳的五镇,四海四渎(河湖)、风云雷雨、山川、太岁、道教等各神祗和历代帝王等。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殿外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璃门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向南经过丹陛桥,进入皇穹宇。皇穹宇是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我们马上开始了试验,我让朋友站在很远的一端把耳朵贴紧墙壁,我在另一端贴着墙说话,他居然说很清楚的听到了,呵呵!真有意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ced7001000b49.html4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