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乐署之前世今生

[游记]神乐署之前世今生

2007-12-06    taihangshan.net

神乐署之前世今生

·
进天坛西门,便可听到公园广播里传出的介绍神乐署的悦耳声音,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一睹风采。
神乐署与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牺牲所,并称为天坛五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时期的最高礼乐学府,也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古代衙署,因此无论在建筑史还是音乐史上,都有其独特的地位。
1420年,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仿南京旧制,建大祀殿,用于祭祀天地。在西侧建神乐观,作为演练祭祀礼乐的场所,因为乐舞生全部由道士充任,所以又称天坛道院,由道教正一派主持。观中有太和殿、玄武殿、天师府、关帝庙、三圣庙等建筑,明弘治及清康熙年间曾两度大兴土木,建筑鼎新,花木茂盛,游人如织,并有酒肆、茶肆等场所,成为森森庙堂外的繁华地。明嘉靖年间,观中乐舞生共有3000余人,同时为北京其它坛庙提供乐舞表演,后来乾隆将观中道士悉清驱逐,祭天乐舞生改由满清八旗中的俊秀子弟担任。
神乐观又称神乐所,最后由清乾隆皇帝钦定为神乐署,其名沿用至今。神乐署建筑规模宏大,院落众多,正中大殿凝禧殿是演习礼乐的场所,西侧的显佑殿供奉北方玄武大帝,左右为江东殿、真宫殿,供祀道家正一派祖师和乐祖。其余房屋为袍服库、典礼署、奉祀堂、通赞房、洛恭堂、正伦堂、令伦堂、教师房等,设施齐全,其中典礼署、奉祀堂是署正、署丞办公的地方。
清末民初,神乐署历经沧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里曾是联军总兵站;1941年被侵略日军占用,作为细菌部队(1855部队)的细菌实验场所。新中国成立后,神乐署大院被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占用,1958年后,神乐署群房逐渐被占为民居,私搭乱建严重。由于常年疏于管理,原神乐署关帝庙、影壁已不复存在,其余古建也破败不堪,原有的氛围荡然无存。凝禧殿前檐出现了大块坍塌,显佑殿前原有的绿琉璃燎炉已无迹可循,两座大殿的油漆彩画大多剥落,瓦件墙面残损,院内荆棘丛生,一片荒凉。
神乐署的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北京市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现场办会全,研讨解决方案。1988年开始,国家投入巨资,由市园林局、文物局和崇文区政府联合开展神乐署腾退、搬迁工作,陆续将几家单位和上百户居民迁移安置,杂乱建筑一一拆除。2002年,神乐署开始全面修缮。
··
与新建工程相比,修缮的难度更大。作为年久失修又几经改变使用功能的神乐署,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首先必须做好拆除工作。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神乐署项目部经理曹海利说,整个拆除过程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就像拆一件尘封日久的名贵衣服,唯恐坏了线头或针脚。他们将拆下来的可以再用的砖瓦、彩画一一编上号,等重建的时候按原样建在原地;为了保护拆下来的构件,古建公司请来古稀之年的工程师顾永林,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首次在工地搭起大棚,罩住两座大殿,此举因为效果良好,后来屡被其它古建施工项目采用。为了不使原有构架受损,项目部采取了多种方法,比如用平移法移开一缝屋面,将下面已经腐朽的柱子拆走,等换好以后再将屋面推移合上。用托梁换柱法,将大梁用钢架托住,换走支撑的柱子,较好地保护了大梁的原状;为拆下来的柱子注射防腐剂,其中两根柱子用掉400公斤防腐剂,打了一个半月的吊瓶。
拆完之后开始清理。神乐署门前原有巨大的影壁,后来被毁,成为堆放垃圾杂物的场所。施工人员在垃圾堆上深挖1.1米,发现了影壁的基址,其上有半块残砖。他们根据这半块残砖留下来的建筑讯息,参照天坛二道门上的小影壁,恢复修建了现在的影壁。凝禧殿与显佑殿之间原有焚帛炉,此地后被改作厕所。工人在清理厕所化粪池时,挖出了带花格的方窗及窗棂,为重修焚帛炉提供了依据。
古建修缮,运用最多的还是传统工艺,比如吊梁,就不能动用大型机械,全部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凝禧殿一根重达4吨左右的木架梁,20多位工人从早晨7时一直干到晚上9时,用吊轮一点点往上拉到离地12米的高空。为了达到原状修复的目的,园林古建的工程技术人员尽量采用原有的建筑构件,为此施工中采用了很多新工艺,对这些构件进行加固后再利用,如两根木梁的檐头槽腐严重,他们就把腐朽的部分剔除,再用铁架将其连接在一起;将一根木头劈开后用钢架分别外围包裹,或者将整根柱子用铁架套住,连接损坏的两部分。
油漆彩画是古建中很重要的部分。神乐署项目部请来故宫博物院文物彩画保护研究所的王仲杰专家到现场指导,设计施工方案。本着“远看相似、近看有别”的原则,依据原状原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彩绘施工。
此次修缮中,可以参照的原始建筑资料一片空白,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对照实物摸算。为了给以后的修缮留下资料,神乐署项目部在施工中注重过程的记录,每一道工序,每一项工作,都留影留声留字,十分详实。“这是资料,也是财富。”项目经理曹海利说,若干年后再修神乐署,哪儿用了什么材料,哪儿用了什么工艺,一翻资料,一目了然,不会像我们现在这么费劲了。
神乐署修缮于2004年5月竣工。

···
尘封已久的汉、唐《郊祀歌》,在天坛神乐署中再次奏响,悠扬、幽远的乐曲声仿佛把听众带回到了远古,令人忆想起祖先。修葺一新的神乐署正式向社会开放时,中国古代皇家音乐展同时开幕,游人在琴瑟、鼓、笛箫、埙笙、乐律、词曲、中和韶乐舞蹈服饰等展室中,可以看到展出的各种古代乐曲、乐舞生服饰和仿制的皇帝祭天衮服,以及清代大型门鼓、干等珍贵文物,还有中国最早的乐器仿制品贾湖古笛。展览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涵盖了中国古代音乐起源、演变及大成等历史时期,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祭祀音乐。
凝禧殿是神乐署主要建筑,也是明清时演练祭祀乐舞的场所,殿堂高大,现为演出厅,陈列有全套由天坛公园投巨资研制的中和韶乐乐器,50余名中华雅乐乐团演员,将在每个周末举办专场演出,演奏经天坛公园多年研究、由部分古乐专家和作曲家整理创作的12首中华雅乐,其中有两首是根据孔子“金声玉振集大成”的叙述和清朝祭祀乐的乐谱、节拍整理录制的,最接近原曲。
中国古代音乐名人堂设置在显佑殿内,伶伦、伶州鸠、祖孝孙、何承天等8位古代音乐名人的雕塑摆放其间,周围墙上绘有巨幅壁画,形象地记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今天的神乐署恢复了昔日的气宇轩昂,殿堂雄伟,气氛庄严,同时又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成为普通百姓旅游、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而不是皇家独享的高院庙堂。

转自:http://www.taihangshan.net/viewthread.php?tid=73642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