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东岳庙

[游记]北京东岳庙

2008-05-22    sina.com.cn

北京·东岳庙·三维全景虚拟参观

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代,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

张留孙本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朝觐。不久,张宗演回到江西,留张留孙在北京作为天师代表。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宠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大德年间,元成宗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可见元朝皇帝对张留孙的宠信之至。

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庙,遂发愿筹资兴建。延佑六年(1319年),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便去世了。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于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门,次年又建东西两庑,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捐资兴修建后殿,作为东岳大帝的寝宫。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只承认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不承认玄教大宗师,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京朝天宫的清微派道士禹贵黉委任为北京东岳庙住持,从此北京东岳庙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兴起于宋朝时候的一个道教派别。)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147年),对东岳庙进行了修葺,英宗亲自撰写了《御制东岳庙碑》。此后,明、清两代先后多次对东岳庙进行了维修和扩建。

东岳庙的清微道士从明朝一直传承到民国时期,先后传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后,东岳庙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90年代,朝阳区出资2000万元对东岳庙进行了修缮。1996年,国务院将东岳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1999,恢复了传统的东岳庙庙会。庙会一经恢复,这座建于元代的古观,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叫绝的古建、楹联、碑刻等而离誉京城,名扬四海。

东岳庙的主殿是岱岳殿,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

人们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六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称判官。北京东岳庙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有的殿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公,故七十六司共占用殿堂六十八间。过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中国人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深长,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诸鬼神,宣扬的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传统伦理。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于1924年先后两次到东岳庙,研究七十六司,并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后又不断有中外学者赴东岳庙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中国人关于冥府的各种传说及老北京的旧风俗。

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还供奉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仙真。据称,东岳庙曾供有三千尊神,号称神像最全。据1928年北平社会局对东岳庙的神像进行统计,那时尚有神像1316尊。东岳庙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举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大帝、赐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众星之母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妇女儿童、赐子广嗣的碧霞元君、子孙娘娘,保佑人们发财的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由于碑刻散落在正院、东廊、西廊、北院各处,且排列不甚规整,故历次统计数目都有所差异,民间甚至流传“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拓制。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别于1959年、1963年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普查,将每块碑编号。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底东岳庙交归朝阳区文化文化局收归时,完好树立的碑仅存18通。1997年重修东岳庙时,又发现了许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目前,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在众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号称镇庙之宝。赵孟頫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宮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欣然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平生之盛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頫也辞世而去。七年后,碑文刊刻立石。民国年间,每到春季,琉璃厂荣宝斋就要来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庙会上卖。2001年经专家鉴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岳庙的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香会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类香会所立。东岳庙的香会是由各行各业人士所组成的为东岳庙庙会服务的团体。

东岳庙的庙会由三月十五日开始,持续半个月,以三??大,而东岳庙的道众最多不过十几人,因此筹办庙会,全仗各香会出钱出力。

香会名目繁多。有些香会以进献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纸会、献花会、路灯会、盘香会、净水会、供膳会、寿桃会;有些香会以在庙内的活动命名,如掸尘会、放生会、净炉会;还有些香会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鲁班会、马王会、精忠会(岳飞)、庆司会(供奉七十六司)。

在庙会前夕,诸香会都要在庙门和各街坊巷口张贴“报单”,也称“会启”,告知诸位会员及香客,作好准备。据清代的一份万善掸尘会报单所载,该会的活动安排是:庙会的前一天会众们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坛设驾。夜里子时,即为诸神掸尘。第二天清晨,礼拜神灵,进献贡物。午间作素斋一桌。

从碑刻刊列的会众署名中,我们看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网罗了北京社会各个阶层。

东岳庙的各个香会,规模都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达万人以上。其组织比较周密,香会的总负责人称作会首,下设副会首若干。正、副会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设各种“把儿”,分司事务。如钱粮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东岳庙的庙会,除了有众多的香会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东岳大帝诞辰日,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出巡的意思是东岳大帝于这一天降临人间,走街串巷,监察下民,劝善惩恶。出巡时,东岳大帝圣像被放在八抬大轿内,由香客门抬着,队伍的前面有旌旗鼓乐导引,有凶神恶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锁的“罪人”。紧跟在后面的是众香会,身穿彩衣,边走边演,气氛热烈。所经之处,观者如堵。出巡之后,香客们又把东岳大帝圣像抬回庙内大殿中,并给东岳大帝进献新的服饰,焚香后才算礼毕。然后人们在庙外茂密的长松绿柳之下,开怀畅饮,享受神人同乐的欢娱,直至天黑。

从众多的香会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况可以看出,自元代以来,东岳庙己成为凝聚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了解东岳庙及其各种香会,是了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径之一。

北京东岳庙七十六司概述

http://www.grtc.cn/grtcforum/dispbbs.asp?boardID=7&ID=4588

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座落于朝阳门外大街,初建于元代元右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末毁

于战火,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庙内的——“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会给游览凭添极大乐趣。
东岳庙主祀有奉山神东岳(泰山)大帝及众神体系,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为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筹资兴建。自元代延佑六年(1319)始建,至治三年(1323)竣工。东岳庙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76司塑像以其社会化、人格化、戏剧化的造型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信仰的画卷。

东岳庙庙宇辉宏壮美,占地96亩,各种建筑600余间。由中路正院及东、西跨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融集廓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庙门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绿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为“永延帝祚”,据传为明代奸相严嵩所书。进入庙门,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其北侧有碑石两座,东边一座为乾隆御书,西侧是无字碑。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可谓名不虚传,庙中原有碑石140余通,几经战火,现仅存二三十通。“岱宗宝殿”为东岳庙的主要建筑,朱墙碧瓦,富丽堂皇,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及帝后。全庙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

此外,东岳庙还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众多风格独特的建筑,还有一座清幽雅致、秀木奇花遍布的大花园。东岳庙不仅是显赫一方的道观,它的建筑

艺术及规模在全国寺庙中也是位居前列。 东岳庙公堂内供奉的就是由东岳大帝管辖下的主掌人间善恶福祸,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冥府之神——“地府判官”七十六司,供奉在岱宗宝殿及其东西朵殿、东西配殿以及瞻岱门之间,连檐通脊的廊庑内。殿前檐设木栅栏门,两侧悬挂白底黑字小篆体楹联,上方挂“掌某某司”匾额,惟独真官土地司没有“掌”字,相传是因为该司地位级别较高,便不再用“掌”字。各司由北向南,按昭穆位顺序排列。各司神像都如真人大小,多的有十二三尊,少的也有七八尊,共716尊。
东岳庙由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现存建筑,均是清代时遗构。正院建筑主要有山门、朗门(又称瞻岱门、龙虎门)、岱宗宝殿(即仁圣宫)、育德殿、玉皇殿。进戟门始自左右再向北环绕的庑殿为地狱七十二司(实为七十六司,八十四神)。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耳房还有三茅真君祠堂

(茅盈、茅固、茅衷3兄弟)、吴全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篙里丈人祠堂等。再向后是由两层楼组成的置楼,这里有娘娘殿、斗母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楼下有三间御座房,据说是清末专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往东陵祭祖时休憩用的。正院院内原立有元明清历朝碑碣140多座,其中包括御碑。最著名的碑刻有三座: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赵世延楷书“昭德殿碑”和 虞文靖隶书“仁圣宫碑”(后二碑已无存)。东院有伏魔大帝殿、江东殿、丫髻山九位娘娘殿等。东院的大部是一处回廊怪石点布的花园。西院主要是些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其中不少是民间各善会修建的。主要有:东岳庙祠堂、玉皇阁、三皇殿、药王药圣殿、显化殿、马王殿、妙峰山娘娘殿、鲁班殿、三宫殿、瘟神殿、阎罗殿和判官殿等。有殿宇600余间。虽经清代重建,但中轴建筑的格局及庑殿斗拱和替木仍保留着元代建筑的形制和特点。
东岳庙主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加封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故世称东岳大帝。相传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的诞辰。自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日因祝贺大帝诞辰而形成的东岳庙庙会,延续数百年,直至1949年。东岳庙的庙会在北京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是京东经济、文化中心。庙内现存的大量碑刻,是研究民间信仰及其群体结构的重要史料。其中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道教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摸铜马儿,洗亮眼儿,想得贵子,打金钱眼”等,对我都没什么吸引力。直到过洞门牌楼(灵星门匾额书“宏仁锡福”),进瞻岱门看东西外稍间的哼、哈二将,心中煞是害怕,就不敢再参见东西里稍间的十太保。然后,沿着高约一米的神路(甬路)去东碑林,找石座上刻着的打着灯笼、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他都会向你面露微笑的小道童,原来那就是“机灵鬼儿”。再去西碑林,找碑首刻着两条镂空蟠龙的“透亮碑儿”和碑座石上刻着捅了马蜂窝后抱头鼠窜的一窝小毛猴——“不吃亏儿”的狼狈像。虽说都很有趣,但是,在这里也只有让成年人去赏心悦目了。只有上了岱岳殿西月台,看到那条带有“小金豆子”的台邦石,心里才感到惊奇:难道岳王真的能点石成“金”?听说不少人想发财,摸一下这条石就“灵”。然而,也有人趁人不备,抠下一块小金豆子,听说拿回家,不但不是金子,还会招来灾祸。其实,现在看这些小金豆子,只是些铜块而已。
来到岱岳殿,在“灵昭发育”、“庙宗昭贶”的匾额下,抬头瞻仰刘元所塑造的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两侍女、两中侍、四丞相、两介士时,深感神佛的高大、魁梧与庄严,简直会让你感到毛骨悚然。默默走过穿堂(那么多人走动,却是鸦雀无声,恍如进入无人之境)。进入东岳大帝与淑明坤德帝后的寝宫,面对被香火熏得黢黑的殿堂,高悬宫顶的“苍灵赞化”、“育德殿”匾额均被熏得暗淡无光,我觉得尽管有那么多人烧香,帝后也很寂寞,显得无奈而黯然神伤。在两庑七十二司诸神面前,有那么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不记得,却记住了那些牛头马面、无常厉鬼、夜叉妖怪,还有什么上刀山、下油锅、锯锯人、磨磨人、割舌、剜眼、控梳头油等等血淋淋的造形,太可怕了,在我幼稚的心灵深处留下极深的印象。还有带机关销销儿的:是一个小鬼儿“哗啦”一声抖开手里的铁链,把踩中机关的看客套在脖子锁上。胆小的主儿,真能吓破了胆。如今,这一切早已时过境迁,逝者如斯。东岳庙神像的修复全由“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锠主持
今天,重新踏进东岳庙的灵星门,已非往日的恐惧感受,心中早已无神无鬼了。再看瞻岱门里的“哼哈”二将也没什么可怕的了,就其新塑像而言倒觉得很温和,真的哼哈起来,可能也不会雷霆万钧。十太保的坐像又都显得小而平易,似乎与这高大的殿堂有些不协调。
从瞻岱门向里放眼望去,岱岳殿煞是恢弘,体现出中国传统“天子中而处”的礼制规范。正是按照这一原则,在中轴子午线上建起了神路街的琉璃牌坊、庙门、洞门牌坊、瞻岱门、岱岳殿、穿堂、育德殿、后罩楼及左右相对称的殿堂。说到岱岳殿,雄踞于25米长、19米宽的台基上,前后殿均有抱厦,殿后有一穿堂,通向淑明坤德帝后宫——育德殿。这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宫室浑然一体。俗话说就是前殿办公,后殿过日子,养妻生子。其宫殿为工字形格局,表现出宋元建筑形制的典型风格,堪称古建瑰宝。
东西两侧庑廊建筑都与中轴线规整的殿宇对称均匀地分布展开。所供神灵鬼蜮既有阳世间的仁臣如韩愈、岳飞、文天祥等,也有奸佞妄如秦桧等,以形象来宣扬“善恶有报”的历史永恒主题。东岳庙的七十二司构成了生死往复,善恶报应的系列群像,充分反映出道教生死循环的教义观,以此警示社会众生,如瞻岱门所悬挂的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东旁门楹联“阳是阴非,在尔心还想欺饰;假善真恶,到此地难讨便宜”。西旁门楹联“倚势欺人,人或容神明不恕;瞒天昧己,己未觉造物先知”。内容发人深省。现在东岳庙神像的修复全由“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锠主持。神像虽与原来有区别,近乎人化,但造型还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特别突出了神的平静,超凡脱俗,鬼的狰狞,阴森丑怪,增强了塑像的感染力。
甬路两侧碑林,现共修复石碑85座,中路正院共有碑89座。特为赵孟兆页所撰写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加了玻璃钢防护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关方面统计尚有碑180座,其中元碑一座,明碑32座,清碑99座,民国时期的石碑6座。真好像过去老北京流传的“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似的,不去专门调查清点,犄角旮旯的真的是无法数清。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bc3dd01000a39.html7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