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谷游记

[游记]平谷游记

2007-07-19    sina.com.cn

秋游平谷

“十一”放长假,我们几个残疾人去平谷郊游。
平谷在北京的东北侧,距京城70公里。平谷三面环山,地势为平原谷地,故名为平谷。平谷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隶属渔阳郡。平谷一称,始于西汉高祖十二年,时被设为平谷县。因其早期隶属渔阳郡,故又被人称渔阳。 改革开放以来平谷以盛产大桃而驰名中外。果木和旅游是平谷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穿过平谷城区大街,继续向东行进,临近黄昏,我们见到了当地的秦师傅,秦师傅五十多岁,中等个,黑脸膛,身体很结实,是当地红石坎村人,在部队当过兵。秦师傅朴实、热情,我们很快就和他熟悉了。秦师傅说:“我给你们安排了一个农家小院,能吃能住。”
农家小院在秦师傅住的红石坎村。村子在金海湖的东侧,这也是平谷最东边的村子,距离天津蓟县仅几公里。村子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山沟里,只是两山距离较远,沟里显得很宽敞,没有高山的压迫感。从盘山路往下看,村里大部分是新盖的红顶高房,这里的房子比别处的都高出许多,整齐地排列着,在漫山碧绿的衬托下,显得很有生气。车子拐过山角进了村,到了农家小院。

农家饭
农家小院主人王师傅和家里人都出来迎接我们,让我们感到非常热情。小院里是新盖成的六间大北房,房很高,高有5米多。门窗都镶着大块的玻璃,屋内宽敞明亮。屋外房檐下施以彩绘,图案是山水花鸟之类,显然是出于画匠之手,谈不上什么艺术水平。南墙是一幅整墙的山水画,长有十米多,色彩浓艳,乡土气息很浓。院子干净整洁。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和城里自己的住家相比较,然后发出感叹:乡村真好!
小院主人王师傅比秦师傅个头略矮,但显得比秦师傅精干也精明。秦师傅介绍说这是他在部队时的老战友,俩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当兵,同在一个班。后来王师傅当了营长,又同在一个营。现在转业在旅游局工作。看得出来,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王师傅和秦师傅一样,也是热情、爽快的人,但在秦师傅面前还残留着部队当官的痕迹。王师傅说,在部队时我比他官大,在家里他比我辈大,我该叫他叔。我们俩从小一块长大,又一起当兵,我就不跟他论辈了,他在我这儿降辈使用。说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晚饭时大家围桌坐在院子里。桌上的饭菜都是王师傅家自种自制的。干炸小鱼是从金海湖打捞的,豆腐是自家点的,蘑菇是山上采的,平谷特产灌肠也是自家做的。特别是摊鸡蛋,是家养小柴鸡下的蛋,金黄灿灿,吃起来香喷喷的,不一会儿一盘子摊鸡蛋被我们一扫而光。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饭店排场,但味道纯,新鲜,可口。白菜熬豆腐很普通,谁都吃过,但我们吃的白菜是刚从地里起的,没有用过化肥。豆腐是用卤水点的,这在城里是没有的。也确实好吃,小常个子不高,较瘦弱,他见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就把白菜豆腐盆拉到自己眼前,说:“没人吃我包了。”一会儿,剩下的半盆全吃光了,连说:“吃不下了,吃不下了,真痛快!”说完不由得伸直了腰,挺起了肚子。大家看看他又看看自己,都笑了。
最后大家喝的粥特别受欢迎。粥是用碎玉米渣熬成的,里边放了点白薯秧嫩尖上的叶子,吃起来味道鲜美。王师傅老伴见我们都爱喝这粥,就端着锅过来,劝我们多喝些。这地方人说话带点口音,粥的发音是(轴,zhu)。听着这口音,喝着这农家粥,感觉乡土气息更浓厚了,不由得我们每人又多喝一碗。
第二天早晨,早饭是自烙的烧饼,外焦里软,闻着就香香的。我们这些经常早点吃烧饼的人,从来就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烧饼。结果,大家破了记录,最多的一人吃了四个。
吃完烧饼,王师傅说:“走,我带你们去湖光塔玩去。”大家欢天喜地地跟着王师傅上了车。

鹿鸣山谷
湖光塔在山顶上。我们的车停在了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山上树木葱葱,满目青翠。十月的天气已进入秋季,山上有些树木叶子已变红了,只是不多,在漫山碧绿中浮现着一簇簇的火红,也十分显眼。
停车场和山之间有一条山谷,谷里是养鹿场。鹿是我们常说的梅花鹿。这种鹿性情温顺,体型不大,线条感很强。驼色的身上整齐地排列着白色的斑点,似梅花散布在身的两侧,这大概是梅花鹿名称的由来。鹿在圈场里很悠闲,有的站着,有的卧着,还有的慢慢走着。不时地还发出一阵叫声。山谷很静,呦呦的鹿鸣之声显得格外清晰。
山谷尽头有几间房屋,里边住着一对老夫妇,是这鹿场的饲养员。屋的窗下有一铁丝网搭构的笼子,笼内有一头幼鹿,笼外还有一头幼鹿。这两头鹿个都不大,与一般的羊相仿,见到我们几个来客并不惊慌。饲养员有五十多岁,来自吉林,养鹿已有十几年经验了。他告诉我们,这是两头三个月的小鹿,由于母鹿妈妈没奶不喂养,只能由他们人工喂养,它们跟人很熟,所以不怕人。笼内与外的这两只小鹿非常亲近,象是从不分离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笼内小鹿头顶铁笼望着笼外小鹿,笼外小鹿站在笼旁低头慢慢吃着草。一会儿,笼外小鹿离开铁笼向一旁走去,笼内小鹿立刻躁动起来,用头撞着铁网,前腿扒着铁网,非常着急地要出去。我们问:“为什么不把它放出来?”饲养员说:“这鹿有病体弱,现在还不能放出来。”饲养员边说着,边过去连喊带赶地把小鹿“劝”回到了笼旁,笼内小鹿立时安静了下来。
我们见小鹿一只耳朵上有三个缺口,就问为什么。饲养员说,这是编号,代表76号。三个缺口代表这么多数!我们很惊奇。饲养员又说:“它们还有自己的名字呢,笼里的叫宝柱,笼外的叫宝友。”我们都笑了,觉得这两头小鹿就象是这两位老人的孩子似的。
“养这么多鹿干什么用?”我们问。饲养员说,“鹿茸、鹿血都是大补药材。有的单位,有的个人来这儿买鹿回去饲养,还有的学校也来买。”我们又问:“这么多的鹿怎不见鹿茸?”饲养员说:“鹿茸每年七、八月份要割的,现在刚割完,所以看不到了。”
饲养员介绍着,我们听着,看着。山谷里的鹿也不时地叫着,仿佛是在向我们作着自我介绍。我们很羡慕饲养员夫妇,在这静静的山谷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拥挤、灰尘,有的只是在这翠绿的山谷中听着鹿鸣,吃着自己种的菜果,过的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生活,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怀着眷恋,告别了饲养员夫妇,告别了鹿群又向山上走去了。

山路漫行
山路是一条不陡的水泥路。小王坐在轮椅上,我架着拐杖,其余人一跛一跛地向上走着。由于大家腿脚残疾,走得很慢,并不急于赶路,所以也不觉得艰难。
向上走不一会,水泥路没有了。再往上是石块砌成的台阶,直通山顶。山顶上有座塔,塔有九层,塔内有楼梯,可直上到塔的最高层。站在那里远近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故塔名曰:“湖光塔”。不过这脚下的台阶我们上不去,我们也不难为自己。顺势一转,拐向了山腰上的土路。
土路的右侧贴着山,左侧是山沟,两旁都是草木。地上开放着各色鲜艳的小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色彩既艳又纯,如果不是亲眼看见长在地上,还真以为是假花呢。满山的树木,满眼的碧绿,空气甜丝丝的有些湿润,真是沁人心脾。山路虽蜿蜒,但较平坦,我们漫步缓行。小王在轮椅上被推行着,仿佛是诸葛亮的双轮手推车,颇显得风雅悠闲。
路的两旁有不少酸枣树,树上的酸枣红红的挂在绿叶中,真象广告词说的“滴溜溜的圆”,大家纷纷去采摘。可是这种红透的酸枣已经软了,只剩下一层皮,没有肉,摘下尝尝,没什么可吃的,也就不摘了。
山路弯弯,忽左忽右。我们边走边看,只要谁有新奇发现,就会兴奋地招呼大家。
又拐了一个弯,右侧眼前豁然开朗。山下是金海湖,太阳的光辉照耀在水面上,水面波光粼粼,象似金片,跳动着发出耀眼的亮光。向远眺望,山高水远,天是蓝的,山是绿的,远处的湖水白茫茫的,有点点船只镶嵌在上面。眼前的景象,使我们忍不住拿起相机把自己和这美景保留下来。
继续前行,到了山的尽头。这里有个养禽场。高高的铁网里有成群的珍珠鸡、乌鸡、芦花鸡,还有十几只孔雀。鸡群叽叽咕咕地叫成一片,有的伸长脖子争抢饲料,有的忙碌地来回奔走,还有的独自单脚伫立,歪着头默默地思考着什么。到是孔雀很文静,都默默地站着,很少走动。只是身上有些脏,羽毛色彩暗淡,没有了往日在动物园中看到的那种尊宠、雍容华贵的形象。它们在这里和这鸡群的待遇是一样的,被视为是鸡的一种,有谁还尊贵它们呢。其实孔雀就是孔雀,只是由于饲养的目的不同,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就不同罢了。不知这里的孔雀能否正确地对待这一切。
山不是很高,路也不是很长,虽然我们没能上到山顶的塔内,但我们不遗憾,因为我们力所能及了,我们都很心满意足。向回转,把来时的美景和感受又温习了一遍,这才下了山。
下山后,感到了累。腿是酸的,架拐的肩是疼的,身上汗津津的。大家虽然很疲惫,但个个都高兴。我们上了车,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活动:摘枣。

摘大枣
树上的枣,谁都见过、吃过。但城里树上的枣都不太甜,嚼在嘴里有些木气,所以我们不觉得摘枣有什么新奇。错了!平谷的枣让我们大开眼界。
平谷采摘水果是有名的,尤其是平谷的大桃,中外驰名。过了摘桃季节就是摘枣,我们来的时间正是摘枣时节。
来到一家枣树园,没想到,这里的枣个头真大!大得如鸡蛋,似小苹果。我们以为个大未必好吃,又没想到,吃在嘴里两个字:甜、脆。
枣园主人是一位农妇,她告诉我们:“你们吃的是掉在地上的,树上的比这个更大,更好吃。”又说:“这儿的枣不上化肥,干净,味纯,半青半红的带点酸味,还好吃。”
农妇的介绍象是给我们定了标准,我们照着标准——个大、半青半红,拿着农妇发给的装枣用的布袋欢天喜地的上了山坡。
这里的枣树不高,挂在树上的枣伸手就可摘到。大家钻进枣树林,各自寻找大个的摘下来。一边摘还一边较劲,这个说他摘到一个大的,一会儿那个说他的更大。枣树是有刺的,看见一个大枣,要小心翼翼地把手从树枝空隙间伸进,摘到枣再从原路慢慢退出,梢一不留神,手就会被枣刺扎得生疼。再有脚下是土坡,坑洼不平,干树枝、枯树叶覆盖上面,不知那是坑那是坎,对于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摘枣人,需十分小心,必须保证不能摔倒,否则,倒在枣树枝上,不知要被扎成什么样。
约有一个小时,每个人拎着半口袋枣出来了。大家碰到一起,各自打开自己的布袋,互相展示着、比较着谁的枣个最大,最后公认最大个的封为“枣王”。摘得枣王的人心里舒服,别的人都羡慕。也有不服气的,小常转身又进了枣树林,说是非要摘个最大的出来。
枣摘完了,大家的心也都满足了。因为这是我们亲手摘到的果实,为这,我们付出了健全人体会不到的艰辛。
车在回城的路上奔驶着。
车内的我们大多闭着眼睛,没有人说话,此时我们身体疲惫了,但心里满足了,都在默默地品味着心中的甘甜。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6fa4364010000a94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