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八达岭得名的五种“版本” |
[游记]心情游记八达岭得名的五种“版本” |
2007-07-16 |
八达岭得名的五种“版本” 八达岭长城是北京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关于八达岭这一地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五种版本。 八达岭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所以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建筑材料难以运送到山上,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八达岭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此说不实,因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和《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但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其名字中确含有八达二字,也许巴达黎黎是一种误传。若联想到元朝时皇帝每年要从北京到上京(在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往来一次,而处于必经之地的八达岭,被这位皇帝乘兴赐名八达岭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八达岭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的时候,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这种说法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满族人多生活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大部分地区,离这里还很远,不是在居庸关外,而是在山海关外,而离这里较近的应是蒙古人。 八达岭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由于关城易守难攻,起义大军受阻于长城之外,数日不进,李自成不由得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时间一长就被谐音成八达岭。 以上四种说法多是传说,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
原始链接:http://bbs.elong.com/viewthread.php?tid=63506 |
转自:2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