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万佛堂景点-旅游景点图片,旅游地图,自助游,旅行攻略常识 |
[游记]万佛堂景点-旅游景点图片,旅游地图,自助游,旅行攻略常识 |
2007-07-29 |
从京石高速公路房山出口下来往西,过了坨里镇就开始进山了。进山不久公路跨过大石河,对面半山上巍然矗立着两座宝塔,那便是万佛堂了。 此地旧时真可称得上是山环水抱的福地洞天,万佛堂建筑雄伟端庄,背倚悬崖,面朝东方,是古建筑中的“无梁殿”结构,也就是全部为砖石砌成。汉白玉 的门拱上雕凿着几尊佛像,可惜头部已经毁于动乱年代,檐口下仿木构件上曾经施以彩画,如今暗淡不清了。门楣上悬着一块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 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也就是距今1200多年前。这座殿宇曾在明代重建,但里面十分完好地保存着唐代的佛像。最珍贵的是四周墙壁上镶嵌的汉白玉浮雕“万菩萨法会图”,是由31块汉白玉拼接而成的。长达23米多,高2.4米。这些浮雕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佼佼者。迎面正中最大的像是释迦牟尼举手说法,两侧文殊、普贤菩萨和诸天王护持,飞天散花,伎乐演奏,左右小佛分层次布满石壁,万头攒聚,出没在山川云气之间,甚为壮观。尤其是一组伎乐天人手持各种乐器,姿态各异,错落有序,组成一只正在演奏的庞大乐队,飞动流畅的身形,妙曼顾盼的眼神,使人目眩神迷,恍惚如闻丝竹之声。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浮雕虽然经过千余年的岁月,保存仍然极为完好,你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年匠人们的刀法,甚至连每个小佛像的双眼皮都清清楚楚,一丝不乱。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后代重建时大概没有按石雕原来的次序拼接,所以某些部分看起来不是很连贯,不知以后是否还有机会调整。 佛殿中还有几尊一米多高的石制圆雕造像,头部都已缺失,他们和四壁佛像的命运可以说迥然不同,令人不解。在门边上还可以看到清末戊戌年间游人的墨书题记。万佛堂下,有一个高大的门洞,一道不小的清泉从洞里脉脉流出,澄清碧透,四季不断。洞内蜿蜒幽深,据说是一个天然溶洞的地下河的出口,这就是史书上著名的“孔水洞”。以前进洞需乘舟,现在有架子和木板方便多了。石壁上雕着几尊隋代的佛像,面庞比万佛堂中的清瘦些,此外还有模糊不清的经文,是房山石刻佛经的最早期样品。 据说1982年因地下水开采过量,洞里一度干涸,人们在洞底发现了7条唐代金龙和一些铁器。以往每年春天都有一段时间,随水会漂出一些桃花瓣,被人视为灵异。许多人曾试图找出水的源头,然而都没有结果。孔水洞前古木荫翳,其中一株老松,已经有数百年的高龄了,依然枝繁叶茂。万佛堂左右各有一座1O多米的高塔。左侧的塔形制独特,上半截满是雕镂细密的佛龛,属于北方辽金时期流行的“花塔”;右侧是建于元代的“龄公和尚舍利塔”,八角七级密檐式,近年已经整修过,可是塔身依然是倾斜的,角度很大,而且塔刹也已经没有了。此外在万佛堂北部还有一座古代殿堂。 旅途中拍了很多照片需要整理?本站建议您 |
原始链接:http://www.chinatravellers.cn/article/1/4/2006/200605048311.html |
转自:1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